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編精選了8篇自主學習范例,供您參考,期待您的閱讀。
醫學檢驗自主學習培養探討
摘要:
在新的專業分類和新的學制背景下,醫學檢驗專業教學過程中自主學習培養模式的建立有較強的現實意義。與國外醫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相比較,國內醫學生自主學習培養現狀有待改革。自主學習培養過程中不可避免的問題有待解決。
關鍵詞:
醫學檢驗;自主學習;培養模式
近年教育部對醫學檢驗專業有了新的設置,規定該專業本科學制一律為四年制,畢業時,授予學生理學學士學位。教育部2012年公布的新專業目錄中,已明確統一規范為醫學檢驗技術專業,學制四年、授予理學學士學位,歸屬醫學技術類[1]。陳婷梅等[2]認為,歸屬類別及學制、學位的改變,主要是淡化該專業的“臨床檢驗診斷”屬性,而強調“檢驗技術”屬性,即業務培養要求由“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臨床醫學、基礎醫學及醫學檢驗方面的基本理論知識,接受醫學檢驗操作技能方面的系統訓練,具有臨床醫學檢驗及衛生檢驗的基本能力”,轉變為“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基礎醫學、醫學檢驗基礎及技術方面的基本理論知識,受到醫學檢驗操作技能系統訓練,具有臨床醫學檢驗及醫學實驗研究的基本能力”。而相關診斷性報告的簽發、檢驗所得信息的應用轉化及臨床檢驗診斷,應該由具有臨床檢驗醫師資質的專業人員承擔。
1自主學習培養的必要性
在新的專業分類和新的學制背景下,醫學檢驗專業教學過程中自主培養模式的建立有較強的現實意義。自主學習要求學生掌握基本的醫學檢驗知識與技能,更要求學生具備一定的學術與科研創新的能力,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提高他們分析和處理實際科學研究問題的能力,培養其批判思維及科研創新能力。自主學習有利于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和溝通交流能力,有利于學生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
初中政治自主學習淺析
作者:陸培生 單位:廣東省湛江市經濟技術開發區東簡中學
在新教學體制改革的大背景下,要想改變舊的思想觀念,就要樹立與時展相互適應的教育教學觀念,初中政治課程是一門與實際生活比較貼近的學科,所涉及的內容豐富。然而,在學習的過程中,很多學生覺得學習政治課程沒有什么意義,學生缺乏學習的興趣。因此,要采用自主式學習方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善于學習的能力。本文主要闡述在初中政治課中實施自主式學習模式的必要性、開展自主式學習模式的方法以及自主式學習在初中政治課中的意義。
一、在初中政治課中實施自主式學習模式的必要性
初中政治是一門能鍛煉學生拓展邏輯思維能力的學科。主要是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學會分析事物之間的必然關系,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但是在傳統的教學實踐中,老師只是單調地給學生講課,讓學生記下書上的條條框框。學生為了應付考試,只好通過死記硬背的方法把書上的理論記在腦子里,但是時間久了,這種學習方法卻阻礙了學生的進步與發展。所以,學校教育要在育人的基礎上重點培養學生多方面的能力,找出自己的特長和優勢。因此,在初中政治課中實施自主式學習模式是有必要的。
二、在初中政治課中開展自主式學習模式的方法
1.創造和諧的課堂氛圍
創設民主和諧的課堂,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活躍課堂氣氛,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模式。在初中政治課堂上,老師要認識情感教育的重要性,要把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增加課堂討論與互動環節,老師通過講解書本上的知識,讓同學們學會分析、思考,并能夠加上自己的想法和看法。在課堂上老師可以通過設計問題讓學生辯論、討論、比賽、小品表演等形式的互動,讓學生積極參與,發揮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主動學習,讓他們在學習中有活躍的思維能力,增強學習的自信心。如教初一政治下冊(粵教版)“面對挫折的不同態度”的內容時,我設計問題:“挫折給人打擊,讓人心里難受和痛苦,是走向成功的絆腳石,挫折是不是壞事?”讓學生分為正反兩方展開辯論,然后進行小結。在辯論時,同學們有話說,正反兩方辯論很激烈,積極參與。通過辯論,同學們認識到:挫折能磨礪意志,激勵人奮進,并非壞事。從而實現了教學目標。
淺議互聯網自主學習的學習路徑
一、問卷調查的基本情況
(一)調查目的
為了更好地了解基于互聯網的自主學習學習者的學習現狀,深入分析基于互聯網的自主學習學習者的學習策略,本研究圍繞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的基于互聯網自主學習行為展開問卷調查,并針對如何改進基于互聯網自主學習、如何更有效地設計基于互聯網的自主學習學習策略提出一些相關建議。
(二)調查時間與調查對象
本調查于2011年6月至7月期間展開,調查對象為河北旅游職業學院2008級、2009級、2010級的各專業學生。調查對象基本情況:男生占比39.4%,女生占比60.6%。大一學生占比84.2%,大二學生占比15.2%,大三學生占比0.6%,網絡自主學習時間1年以下占比28.4%,1-2年占比51.9%,2年以上占比19.8%。
(三)調查方式
本次問卷調查為書面調查,總計發放問卷400份,回收問卷364份,回收率為91%,回收的問卷中有350份為有效問卷,有效率96.1%。問卷發放和回收都是由信息技術系組織的。
小學數學自主學習教學探討
摘要:教育的根本目的是為了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在小學數學課堂進行自主教學,可以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效率,是全體師生的共同需要。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當前教育教學的思維和理念在更新換代,教學模式和教學策略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教學角色由傳統的以老師為主體展開過渡到以學生為根本,更加強調學生的主體性。自主學習作為提高數學教學的有效途徑,是學生獲得更高質量學習效果的重要前提。
關鍵詞:小學數學;自主學習
前言
在提倡素質教育的新形勢下,新課程改革不斷深入,小學數學教學要打破“包辦”的觀念束縛,放開學生的手,把思考的權利還給學生,讓學生掌握說話的權利,變被動學習為主動思考。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放大思維能力,變教室為學室,變教師為導師,學生只有自主參與到學習過程中,以主人翁的姿態更好地理解知識點,并發自內心地愛上數學,才能從根本上提高學習積極性,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為終生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一、小學數學自主學習的教學目標
從人的意識層面來看,人的認知過程是建立在有意識與無意識高度統一的基礎上的,單純的有意識心理活動不可能完成認知。自主學習作為一種教學認知過程,其最終目的是要在教學過程中引起學生積極的、愉悅的心理體驗,通過意識的統一,創造高度的動機,直接提高學生對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出學生主動學習數學的愿望,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體驗到充實與快樂。老師要注意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融合實際的生活體驗,營造生動有趣的學習氛圍。老師要以知識為載體,本著教學的科學性、啟發性、實效性,從過程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三維目標,為學生提供參與數學活動的機會,并且細化落實到每節課上,讓學生學有所樂,學有得。
二、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策略
小學數學自主學習能力策略
摘要:互聯網給小學數學教學活動帶來了諸多便利,也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學習資源以及多樣化的網絡學習平臺。隨著現代教育信息化的不斷推進,教師應積極轉變教學觀念,將小學數學教學與互聯網技術有機結合,立足實際學情,充分利用互聯網的優勢,精心設計教學環節,將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貫穿整個教學活動。本文聯系實際,就互聯網背景下如何培養小學生數學自主學習能力進行分析,希望能為相關教學工作者提供些許幫助。
關鍵詞:互聯網;小學數學;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策略
新課程標準指出,小學數學教學在教給學生基礎學科知識的同時,要注重對學生邏輯思維、創新能力、探究能力、自主學習能力等綜合學習能力與學科素養的培養。因此,小學數學教學應立足實際學情,充分抓住互聯網的優勢,將小學數學教學與互聯網技術有機結合,促進教學活動順利開展,促進教學質量提高。下面就互聯網背景下小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策略做具體分析。
一、互聯網背景下小學數學自主學思路
(一)互聯網背景下的情境教學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是指導學生進行認知的過程。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動用自己的智慧、能力發現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并從中獲得相應知識與技能[1]。在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注重學生的自主學習、自主參與,要將互聯網技術靈活應用于數學課堂,依托于先進技術巧妙設計教學環節,為學生創建自主學習、自主探究的大平臺,并利用相關技術手段充分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和自主學習能力的生成與提高。在傳統的“灌輸式”“填鴨式”等教學模式下,學生的思維、個性受到限制,學習興趣、學習積極性也并不高昂。究其原因是教師主導了整個課堂,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有限,因而自主學習能力得不到鍛煉與培養。在互聯網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師要充分運用技術手段為學生創造自主學習平臺,引導學生質疑并自主探究,通過提出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這一過程,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與記憶,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但由于小學生數學基礎相對薄弱,學習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相對較差,因而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工作時應合理控制課堂的開放度,應通過一些特定情境與教學環節,引導學生研究知識的形成過程,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記憶,使學生形成正確的學習思維,擁有一個清晰的自主學習的思路。總的來說,互聯網背景下的小學數學教學,要善于運用情境促進教學活動順利開展,實現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有效培養。為保證教學效果,教師在設計情境時也需講究策略方法。數學教學新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要創設與學生生活環境、知識背景密切相關的,又是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情境,創設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情境。”這就要求教師要立足實際學情,結合具體學習內容,靈活利用教學資源、互聯網技術、多媒體設備創設出與數學相關的、學生感興趣的情境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
(二)互聯網背景下的短視頻教學
小學數學自主學習能力培養
摘要:數學的自主學習能力是信息、科技、經濟等信息處理的基礎能力,是學生在社會上生存必備的能力。教師可以通過發揮學生主體自主學習的動力、教師引導強化學生自主學習理論及學校帶頭構建教學新模式等方面入手,更好地幫助學生培養數學學習中的自主學習能力。
關鍵詞:小學數學;自主學習;能力培養
當代的社會要求小學生不能再是當初的“死讀書,讀死書”的狀態,而是更高地學會學習,靈活學習和應用。小學是學生培養自主學習能力的黃金時期,數學更是學生培養自主學習的主要科目,所以我們必須從現在抓起,從自身做起。發現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培養自學能力的困難,挖掘教學過程中數學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的有效方法。
一、自主學習的概念和作用
自主學習顧名思義就是一種學習方式和模式,基于學生自身的想法,是和被動他主學習相對立的,一種主動的,以自我意識為驅動,以自定義的目標,計劃和準備為導向的學習。這種學習從方式,過程逐步發展為了一種能力。一個人的自主學習能力的強弱不僅受自我驅動力的影響,受學習方法的影響,還受到了自我的意志力的影響,以及他主學習的強弱也對自主存在很大的影響[1]。總的來說,自主學習重點就在于自主,就是自我驅動、主動、積極地開展學習的相關活動。當然這個過程中包括了學習目標構建,計劃的制定,自我調控學習方案,以及自我監控和評價自我的過程。在小學的學習中,由于學生的年紀問題,自主學習的作用不能夠很完美地體現,但是,正是這個時期是學生學習能力和習慣培養的黃金時期,家長和教師必須把對學生的能力和習慣培養重視起來。小學的數學還處在基礎的計算和應用當中,這些技能都是今后的學習和生活必備的,但是這些內容的學習正是培養自主學習的基礎。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不止學生的學習成績得到質的提高,學生在生活中對知識的應用也會得到提高,同時,學生的自我意識逐漸形成,意志力也在不斷地增強。這一系列連鎖的反應正是家長樂見其成的學生能力,性格的培養過程。
二、數學的自主學習能力培養
(一)學生主體,發揮自主學習的動力,鍛煉自主學習的能力
初中化學學生自主學習研究
一、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欲望
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的方法有很多.教師要有意識地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欲望,要讓學生有更多展開對于相關教學內容的自主探究的動力,這樣才能夠激發學生內在的學習動機.化學課程是一門趣味性很強的學科,教師要善于挖掘學科中那些好的教學素材.可以借助趣味化的實驗來活躍學生的思維,促進學生對于教學內容的思考與探究,也可以透過一些開放性的教學活動的設計來引發學生對于教學過程的參與,并且讓學生能夠積極地展開對于相關問題的有效思考與自主學習.這些都是非常好的課堂教學形式,教師要善于靈活地把握課堂教學的節奏,這樣才能讓課堂教學質量得到提升.例如,在學生剛剛開始接觸化學這門課程時,為了激發學生對于化學課程的探究欲望,并且為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礎,我演示了如下課堂實驗.我將四個事先已沾有不同液體(都是無色的)的小燒杯擺在桌上,然后將一瓶無色液體分別注入四個小燒杯中,奇跡出現了,四個無色杯子中分別出現了紅、藍、白、黃四種不同顏色的“飲料”.學生看到這一幕后都非常驚喜,對于這一系列的實驗過程都充滿好奇.緊接著,我又演示了“魔棒點燈”、“噴泉實驗”、“燒不壞的手帕”、“清水變牛奶”等實驗,學生看得都非常投入.隨后我提出:你們想知道其中的奧妙嗎?這魔術的答案就在課本里.這樣的知識教學導入方式,透過趣味化的實驗,讓學生感受到化學課程的趣味性,也激發了學生的探究欲望,從而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打下良好基礎.
二、營造良好的自主學習氛圍
要想讓學生自主學習,教師應當給學生營造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一方面,教師在知識教學時要注重對于學生思維能力的激發,要凸顯學生的教學主體地位,要讓學生積極地展開知識的自主獲取.另一方面,教師應當多樣化課堂教學形式,要透過各種豐富的課堂教學活動以及教學任務的創設給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更多空間.這些都會為知識教學帶來推動作用.不僅如此,還能夠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與知識應用能力.例如,在講“二氧化碳”時,我首先給學生闡述如下故事:在意大利有一個奇怪的山洞,人們叫他“死狗洞”.有一天大偵探牽著他的愛犬追壞蛋來到人們傳說的“死狗洞”,進入不久,他的愛犬突然倒下死了.大偵探很驚訝,但他很快恢復鎮靜,忙掏出打火機準備點火,但是他怎么也點不著火,后來他明白了其中的原因.學生聽完故事后,都急不可待地想知道“愛犬死亡之謎”,強烈的求知欲激起學生學習探究的熱情.學生隨之展開問題探究,學生的思維也變得異常活躍.這樣的教學形式,不僅為知識教學進行了鋪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也得到培養.
三、深化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養
隨著學生積累的知識的不斷增多,思維能力也得到培養,教師應當轉變自己的教學側重點.要在保障學生對于教學知識有良好掌握的基礎上逐漸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這是學生自主學習過程的良好體現.教師要注重對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鼓勵學生自己進行思考與分析,并且嘗試找到問題的答案.這樣的學習過程,才能夠讓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有所提升,也是讓學生對于知識有更好的理解與掌握的途徑.例如,在講“鋼鐵的銹蝕與防護”時,為了揭示鐵生銹的原因,教師可以啟發學生結合生活實際思考鐵生銹的各種情況.不少學生都想到,在通常情況下,鐵制品放在空氣中會生銹,涂了油漆則不會生銹,干燥的鐵制品也不會生銹等.然后經過學生討論,引導學生提出幾種假設:(1)鐵制品生銹是因為與空氣接觸時鐵與空氣中的氧氣化合;(2)鐵制品生銹是因為水分子的存在,鐵與水發生化學反應;(3)鐵制品生銹是水和空氣共同作用的結果.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大膽猜想,然后根據不同猜想設計實驗驗證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確,最后由實驗得出結論.這是一個非常好的獨立思考與自主探究的學習過程.通過學生的積極探究,不僅讓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得到培養,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與記憶也會更加牢固.
四、結語
化學教學中自主學習能力培養
【摘要】隨著素質教育的發展,化學教學越來越側重于培養學生學習能力。而學生的學習能力除了來源于有效的課堂教學之外,更產生于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究。為此,結合新課程理念,化學教學開展了“以生為本”的自主學習探究,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關鍵詞】初中化學;自主學習
新課改下,課程理念更新換代,其中自主是新課程提出的一種新理念。而自主,顧名思義,就是強調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所以,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時,教師必須以學生為中心,設計能夠發揮其主動性和積極性的教學活動。只有這樣,學生才會參與、思考、探究。而思考、探究的過程,就是學生生成自主學習能力的過程。除此之外,在設計教學活動時,教師還要兼顧到“自學習慣”。俗話說,習慣成自然。所以,自學習慣也有助于學生生成自學能力。接下來,就自學能力培養,我進行了詳細闡述。
一、制作預習微課,培養自學習慣
自學是一個費時、費力的事情。如果在日常化學課堂上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那么,教學效率勢必會下降。面對這一情況,教師就需要將焦點對準“預習環節”,引導學生在課下進行自學。而為了避免學生課下不預習、預習效果差的現象,教師可以引入微課,利用生動、有趣的微課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給學生提供自學的線索,潛移默化中提高學生自學能力,培養自學習慣。例如:在教學“奇妙的二氧化碳”時,為了培養學生自學習慣,在預習環節,我制作了微課,輔助學生自主學習。首先,提出一個有趣的生活問題,即有一種物質,有人稱它是“植物食糧”,有人贊美它是“滅火先鋒”,還有人說它是“粉刷匠”,但是也有人指責它是“全球變暖的罪魁禍首”,它是什么?以此激發學生探索學習的興趣;其次,點出學習主題“二氧化碳”并介紹二氧化碳的產生和消耗途徑;再次,簡單介紹了二氧化碳的三態變化和溫室效應;最后,提出一個問題,即二氧化碳的制備與利用,引導學生結合課本知識自主探究。而在整個預習過程中,學生結合微課積極預習了課本知識,自主探究了二氧化碳制備的實驗,提升了自學能力。而在長久的微課預習中,學生培養了自學習慣,強化了自學的能力。
二、設置懸疑問題,生成自學動機
學起于思,思起于疑。疑問是最好的學習動機。因而,在化學課堂上,教師要想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就必須提出適切的問題,引導學生生成自學的動機,從而自主學習化學知識,提高化學學習能力。那么,什么樣的問題才能刺激學生探究呢?問題不能過于簡單,也不能過于繁瑣,需要適合學生的思維水平。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在問題的步步引導下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例如:在教學“用微粒的觀點看物質”時,為了提高學生自學能力,我設置了一些懸疑問題,引導學生探究。問題一:每天,我們都能接觸到各種物質,這些物質由什么構成?問題二:根據生活常識,是否能夠列舉被越分越小的物質?問題三:在生活中,我們可不可以將物質分成極其細小的微粒?比如能否將試劑瓶中的高錳酸鉀小顆粒繼續分?由于提出的問題比較生活化,沒有脫離學生的思維和動手能力范圍,所以學生產生了極強的探究欲望,想要解決這些問題。因此,學生通過學習書本、查閱資料以及生活趣味實驗的方式回答了這些問題。而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學生體驗到了自學的樂趣,形成了自學的能力。可見,設置懸疑問題,可以促使學生生成自學的動機,從而為培養自學能力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