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編精選了8篇職業技術論文范例,供您參考,期待您的閱讀。
職業技術學校電子技術論文
一、教師要把握學生的應用電子技術能力,以學定教
在教學的過程中,由于應用電子技術是新興交叉學科,電子技術的發展對人才的知識以及能力、素質結構提出了新的要求。企業對人才的要求已經越來越現代化,教師要在現行的課程體系、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已經改革的基礎上,了解學生的應用電子技術能力與現代企業對人才的要求之間的差距。教師要讓學生的專業教學內容與專業知識的掌握相契合,讓學生本身的素質能夠在現有素質的基礎上有一個飛躍。因此,教師要以培養學生技能和職業崗位應用能力為主,培養“基礎理論知識必需與夠用、專業技能應用能力強、知識面較寬、素質高”的專門人才。
二、針對職業技術學校學生的學習基礎選擇適合學生的教學策略
教師在教學中選擇的教學方式要與職業技術學校學生的學習基礎緊密結合起來。職業學校的學生的學習基礎都不是特別好,因此教師要尋求教學方法的改革,首先要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精簡、融合、重組、增設”等途徑,促進課程結構體系整體優化,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學習基礎以及學習能力調整教學內容,電子技術應用專業是門特殊的行業知識與要求的專業,教師不僅要在課堂教學中改進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要在改革中建設教學,要搬出特色,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如在應用電子技術教學中,學生需要掌握一些基本工具如電工電子儀表等的使用方法,教師可以從電工電子實驗以及基本工具的實踐操作入手,讓學生一邊學習理論知識一邊進行實踐操作,這樣的教學方式更好地適合職業技術學校的學生的學習水平,讓學生更好地提升職業技術教學能力。
三、運用多媒體課件進行理論講解,并采取實踐與理論相結合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
(一)運用多媒體課件進行應用電子教學的理論教學。
在職業教育中,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培養已經成為社會發展的需要。教師要通過課程結構體系整體進行優化,改革舊的教育思想和教學觀念,以學生就業為導向完成學生的應用電子技術的理論教學。教師要改革舊的人才培養模式,以學生的就業行業的崗位能力要求為依據,進行理論操作。教師要將多媒體教學引入課堂,將工作崗位要求與學生的學習能力進行整合。如在“常用元器件的選用”教學中,枯燥的教學理論如果教師單憑口述很難確保學生的學習效果,但是教師如果引入多媒體課件進行輔助教學,多媒體課件中的聲音、圖像以及教學視頻會讓學生更加清晰地理解常用元器件的選用標準。學生通過課件更好地把握了教學的重點,能夠逐步學會在不同的電子電路設計中選用不同的常用元器件如何選用。
職業技術學校語文教學論文
一、教師的課堂語言要富有魅力
(一)課堂語言要有啟發性和思考性
語文教育不僅要獲得知識,也要陶冶情操,豐富學生情感與精神世界,啟迪學生的內心世界。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講課要根據學生的特點和他們的水平進行教學,不能講大道理,不能以一個長者的口吻講解課文,要站在與學生同等的地位,和學生互動。教師的語言應該充滿智慧,有廣博的知識且文采飛揚打動人心,讓學生在教師的語言中流連忘返,展開豐富的想象和聯想。這樣就調動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讓學生在網上查資料,在課堂上積極地參與教學,從課文語言中體會作品的語言魅力。講《中國,水的困惑》課文時,我結合電視公益片,讓學生知道在中國中西部經濟落后地區,有的地方飲水是非常困難的,飲水的質量也達不到國家標準。如果每一個人節省200元錢做貢獻就可以挖一口“母親窖”,從而解決成千上萬人的飲水問題。從我做起節水為先,這樣具有啟發性和思考性的課堂語言,使學生學會從社會的角度看問題,認識社會現象,樹立正確的生活價值觀。
(二)課堂語言要幽默風趣富有色彩
幽默的語言是最聰穎、睿智的語言,幽默的語言也是平和的語言,雋永、含蓄、輕松,幽默的語言可以使人的潛能得到最大的發揮。語文教師要根據教材內容,穿插有關的歇后語、古詩詞、典故等,用幽默、有趣、詼諧的語言來調節課堂學習氣氛,使學生得到學習的樂趣。從中也學到知識,體會到作者表達的思想和情感。欣賞徐志摩的詩歌《再別康橋》時,介紹作者生平時,我用幽默風趣的語言介紹了徐志摩的三段愛情故事,引導學生要有正確的愛情觀。由于學生年齡段的特征,這樣的語言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把注意力更好地投入到詩歌的學習中。
(三)課堂語言要情感化且以美感人
教師借助表情、肢體、動作傳情達意,教師的一個微笑一個動作,都會影響到學生聽課的注意力。教師講授課文時,可以恰當地運用情感、節奏、重音、停頓等技巧,表達作者的思想和情感。教師還可以借助語調、節奏的變化,加強對課文內容的審美感受和對作者情感的感悟,使教材的語言更加形象、生動,具有強烈的感染力。教師情感的傳遞,教師的語速、肢體、語調、節奏,學生通過對教師有聲語言的理解,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就能產生“如臨其境,如聞其聲,如見其人”的感受,與作者產生情感上的共鳴,以達到情感教育的效果。語文教師能做到以上三點,就能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和終身學習語言文字的高雅情趣。
職業技術學校創新能力計算機教學論文
1在職業技術學校計算機教學過程中創新能力培養所堅持的原則
1.1計算機教學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堅持可操作性的原則
計算機教學中,創新能力的培養要結合實際的教學情況,堅持可操作性的原則,使學生的創新能力的到有效的培養。
1.2計算機教學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堅持學生實際情況出發的原則
自課改以來,課堂上以往以教師為主體的現象已經改變。目前,教學課堂主要以學生為主體。為此,計算機教學創新能力的培養要堅持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的原則,教學內容的設計也要與學生的學習情況相結合,確保學生的創新能力能夠得到一定的培養。
1.3計算機教學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堅持因材施教的原則
在職業技術學校教學的過程中,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就要堅持因材施教的原則,這一原則的堅持符合我國教育的原則。為此,在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過程中,一定要認真貫徹這一原則。
學校圖書館資源創建思索
本文作者:溫捷 單位:福建水利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圖書館
電子信息資源類型
根據目前高職院校圖書館的實際情況,所收藏的電子信息資源主要有:電子圖書、電子報刊、各種數據庫和網絡信息資源。電子圖書是指各種電子版或光盤版的圖書,如光盤版《四庫全書》、《百科全書》等。許多圖書經數字化之后被收入電子圖書數據庫,如超星電子圖書。另外電子圖書有時也泛指所有電子出版物,包括電子圖書、電子期刊、電子報紙和軟件讀物等。電子期刊是指各種電子版或光盤版的期刊,許多電子期刊也同時被收入電子期刊數據庫,如《CNKI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數據庫包括各館自建或多館聯合建設的館藏書目數據庫、聯合書目數據庫、各種專題數據庫以及社會上公司企業生產的各種數據庫產品。網絡信息資源則是計算機網絡上可以利用的各種電子資源的總稱。
高職院校圖書館電子信息資源建設的發展思路
筆者以我校圖書館為例,介紹高職院校圖書館信息資源建設的發展思路。
館藏書目數據庫的建設應放在最優先的位置,它是圖書館自動化、網絡化管理的基礎。建立館藏書目數據庫并連接校園網,高職院校師生讀者就可以通過校園局域網檢索圖書館館藏圖書以及查詢個人借閱情況,并可以辦理預約和續借手續。館藏書目數據庫是由本校圖書館自建,要對圖書館藏書手工輸入書目信息,工作量較大,所用時間較長,因此可以利用有關圖書數據提取和轉換。現在出版社都會定期將新出版的圖書書目電郵給圖書館,各圖書館可以將自己所購買的圖書書目信息提取出來,添加到本校圖書館的書目數據庫中,或從其他有關書目數據庫中下載自己所需的書目數據。我校圖書館現已建成23萬冊館藏圖書的書目數據庫。
各館可以直接購買現成的電子期刊數據庫,中文期刊和論文數據庫常見的有《CNKI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維普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人大復印資料》、《中國優秀博碩士學位論文數據庫》、《萬方學位數據庫》等;外文期刊常見的有SpringLink英文數據庫、EBSCO-ASC外文期刊全文數據庫、Elsevier數據庫、ProQuest博碩士論文全文數據庫等。筆者上網查閱福建交通職業技術學院、福建信息職業技術學院、漳州職業技術學院等3所福建省國家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以及福州職業技術學院、黎明職業大學、閩西職業技術學院、福建商業高等專科學校等37所省級示范高職院校的圖書館,有90%的高職院校使用《CNKI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72%的高職院校使用《萬方學位數據庫》,我校圖書館也購買了《CNKI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外文期刊數據庫使用較少,這與高職院校學生的外語水平較低有一定關系。本科院校常用的是SpringLink英文數據庫。
新能源汽車技術專業體系構建探析
摘要:為了更好地實施1+X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試點工作,論文首先通過結合本地區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對技術技能人才需求,依據高等職業教育教學標準,以當前高等職業院校熱門的專業———新能源汽車技術專業為例,通過重構新能源汽車技術專業課程體系,探索解決專業課程體系與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對應關系的建立方法。其次,論文根據專業的特點,結合職業教育的特點,和1+X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制度的基本要求,結合實踐提供了一種新能源汽車技術專業課程體系構建方法。最后,論文基于廣西中車行1+X證書制度試點省級辦公室及牽頭單位———廣西交通職業技術學院的課程體系的構建實踐過程,介紹了該體系其在教學中的實施情況,并進行了改進,為其他院校提供參考。
關鍵詞:1+X;課程體系;新能源汽車技術
1概述
2019年1月國務院《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啟動1+X證書制度試點工作。2019年3月教育部公示首批1+X證書試點評價組織,智能新能源汽車1+X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及相關標準由北京中車行高新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稱“中車行”)。[1,3]2019年4月教育部等四部門印發《關于在院校實施“學歷證書+若干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制度試點方案》,對證書融入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改革做了明確的指導意見。盡管將1+X證書制度融入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已經成為了當前職業教育改革實踐的主題。但是對于如何實踐,依舊是當前絕大部分試點院校關注的主題,也是職業教育發展和研究的著重點。廣西交通職業技術學院作為中車行1+X證書制度試點牽頭單位,率先開展新能源汽車技術專業課程體系改革,將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內容融入專業課程,探索實施課程融通。論文根據廣西交通職業技術學院的實踐經驗,展示了對1+X證書制度融入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的實踐方法和實踐思路,為其他院校開展1+X證書制度融入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的實踐過程,提供參考。
2厘清1和X的關系
“1”代表學歷證書,“X”指若干職業技能等級證書,二者代表的含義不同,學歷證書代表學校教育經歷,綜合反映專業知識、技能、素養培養質量,重在夯實學生可持續發展的基礎;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反映的是企業工作領域的崗位技能,重在評價學生崗位技術技能水平。二者制定的依據不同,學歷教育依據國家教育教學標準,按照學科體系和學生認知規律構建系統的課程體系;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按照國家職業標準、企業先進標準開發等級標準,建立技能培訓和考評體系。二者不是誰包含誰的關系,學歷證書不能完全包含職業技能等級培訓,在專業課程體系之外的內容,需要制定另外的培訓方案;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培訓模塊也不能完全替代專業課程。要積極發揮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在促進院校人才培養、實施職業技能水平評價等方面的優勢,將證書培訓內容有機融入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優化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1]。
3依據高等職業教育教學標準制定專業課程體系
高職畢業設計替代管理辦法探索
【摘要】文章對高職院校畢業論文(設計)的現狀及其產生的原因進行了分析,進而對高職學生撰寫畢業論文(設計)的必要性和替代成果的可行性進行了剖析。通過舉例將畢業成果多樣化的理念運用于畢業實踐環節和專業教學改革之中,在保證畢業實踐教學環節效果的前提下為師生畢業實踐教學中的畢業論文(設計)提供了多元化選擇,值得借鑒和參考。
【關鍵詞】高職畢業生;畢業論文(設計);替代管理辦法
1高職生畢業論文(設計)現狀
畢業論文(設計)是三年制高職院校在校生最后一個教學環節,也是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里要求的最后一個實踐環節。總體而言,高職各個專業畢業論文(設計)主要以畢業論文為主要形式(>80%),而畢業設計相對較少(<20%)。就實際效果來看,完成的論文(設計)質量整體水平較差,抄襲剽竊現象較為嚴重,馬馬虎虎、敷衍了事比比皆是,質量很難令人滿意。因此,指導教師壓力大,上級抽檢困擾也大。其主要原因有:(1)寫作要求過高、學生能力不足。一般要求包括:論點鮮明、論據充分、材料可靠、說服力強、具有一定學術水平和應用價值及創新性,甚至不得少于8000字等。(2)論文撰寫過程與頂崗實習相互交錯、學生無暇顧及。期間學生既要進行技能考證又要謀劃其他就業門徑,有的還要進行專轉本、專升本、專接本等各種類型的考試甚至補考和重修等。(3)個別教師出題欠妥或學生自主擇題不當。指導教師出題時考慮不周,過大過小、過偏過全時有發生。學生提交的題目有的五花八門甚至讓人哭笑不得。(4)文獻資源有限。信息來源主要在于網上搜索或頂崗實習企業產品操作說明書(手冊),很少利用圖書館資源或學術期刊去擴大信息范圍。(5)管理體制不夠完善。從選題到開題再到中期檢查以及最后的互評和答辯等過程管理寬松,很多流于形式。因此,必然導致畢業論文(設計)的質量嚴重堪憂。
2高職生畢業論文(設計)的必要性
高職教育發展已三十多年,與本科院校一樣,高職院校的畢業論文(設計)也一直要求并延續著。眾所周知,畢業論文(設計)是教學過程最后階段采用的一種總結性的實踐教學環節,通過畢業論文(設計)可使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的各種理論知識和技能進行全面、系統、嚴格的技術及基本能力的訓練。因此,論文(設計)質量的優劣是衡量人才培養質量的一個重要指標,其重要性有:(1)檢驗高職學生的綜合素質和整體教學質量。既能體現學生的理論知識、專業技能和動手能力,又能考查專業教學質量和辦學水平。(2)培養嚴謹的學習態度和工作態度。通過過程管理,培養了理論聯系實際的工作作風和嚴肅認真的科學態度。(3)提升查閱文獻資料的能力。利用互聯網等手段查閱校內外各種圖書資源和中外文獻,培養快速獲取知識的能力。(4)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教師指導下學生運用三年所學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獨立解決問題。(5)提升文字運用和語言表達能力。通過撰寫畢業論文(設計)和答辯這一訓練過程,提高了撰寫科技文獻及語言表達能力。(6)上級主管部門定期抽檢。省教育廳和學校等相關部門每年都要對當年的畢業論文(設計)進行抽檢,以督促學校和專業努力提高教學質量。總之,撰寫畢業論文(設計)并通過答辯,對學生今后走向社會和未來成長意義重大,很有必要,不可或缺。
3高職生畢業論文(設計)替代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職教畜牧獸醫課改研究
本文作者:高妍 單位:唐山職業技術學院
高等職業教育主要是培養面向生產和社會實踐第一線的實用人才,其根本職能是面向行業企業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和提供實用技術服務。唐山職業技術學院畜牧獸醫專業在七年的教學實踐和專業建設過程中始終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并根據市場人才需求情況調整專業人才培養計劃。本專業人才培養計劃經歷了側重獸醫、畜牧獸醫并重和以動物疾病防治為主線,兼顧畜禽養殖,突出飼料獸藥營銷三個階段的變化。同時我們根據調整的人才培養計劃對課程體系和內容進行了改革。
一、課程改革的指導思想及依據
以社會需求為目標、技術應用能力的培養為主線設計教學體系和培養方案;以“應用”為主旨和特征構建課程和教學內容體系,基礎理論教學以應用為目的,以必需夠用為度,專業課加強針對性和實用性;實踐教學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的技術應用能力,在教學計劃中占有較大比例;產學結合、校企合作是培養技術應用性人才的基本途徑。構建教學體系過程中力求做到:(1)把培養適應社會和人的發展需求的,在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工作的高等技術應用型專門人才作為教學的基本目標;(2)以畜牧獸醫相關職業或職業群的職業能力和綜合素質的培養作為進行教學的基礎,作為設計課程和相關教學環節、選擇教學手段和方法的依據;(3)學歷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并重,學完規定課程之后可以獲得國家主管當局認可的在勞務市場上從業的能力和資格證書;(4)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既為學生將來就業做準備,又為學生自我發展做準備、還為學生將來履行公民職責做準備。
二、理論課程體系的改革
(一)以就業為導向,改革和重組課程體系
以就業為導向,提高就業率,是高職教育的核心目標,因此在課程體系的構建上,必須充分體現以就業為導向。課程的設置要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中心,反映社會對畢業生知識、能力、素質的要求。在課程改革中打破“小本科”的學科型教學課程體系,建立起新的、符合高等職業技術教育教學的課程結構體系。即圍繞行業生產一線的實際需要,盡量地保證培養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潛力和就業需要能力而進行課程結構體系的建設。根據市場的需求,淡化獸醫與畜牧專業的學科界限、突出實踐性和操作技能,使學生掌握先進實用的畜禽飼養管理技術、畜禽常見疾病防治技術和畜禽良種選育與繁殖技術。
高職院校潔凈煤技術課程設計
摘要:
《潔凈煤技術》是高職院校煤炭深加工與利用專業的一門職業技術課程,結合高職院校學生特點,該文對該課程進行課程設計,明確課程性質及開發過程,對課程進行定位與設計,采用合理有效地考核方案進行考核,從而達到對高職院校學生的培養目標。
關鍵詞:
課程性質及開發過程;課程定位;課程整體設計;課程實施條件
1課程性質及開發過程
1.1課程性質及任務
《潔凈煤技術》是煤炭深加工與利用專業的一門職業技術基礎課程,作為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煤炭深加工專業的一門技術基礎課程,該課程實踐性、應用性較強,是學生進行畢業設計的基礎。該課程教學任務旨在通過系統地潔凈煤理論知識學習、基本操作、動手技能實訓及學生自學、自講的教學模式,培養學生運用潔凈煤理論知識進行綜合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具備從事煤炭洗選等特殊技術崗位的工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