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資源科普與文化》是一本專注于自然資源和地理領域的雜志,旨在提高公眾對自然資源的認識和保護意識。該雜志涵蓋了自然資源的多個方面,包括土地、水、礦產、森林、草原等各類自然資源的開發利用與保護管理。以發表具有創新性和實用性的研究論文為主,同時也包括了技術報告、綜述文章、專題講座等內容。這些內容不僅反映了當前自然資源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技術動態,也展示了未來的發展趨勢和挑戰。
本雜志注重研究的原創性和實用性,鼓勵作者提交具有創新思想和實際應用價值的研究成果。同時,我們也歡迎來自世界各地的科研人員和實踐者投稿,分享他們在自然資源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技術應用。擁有嚴格的同行評審制度,確保所有發表的文章都具有高質量和高學術價值。我們的目標是為讀者提供最新、最全面、最深入的自然資源科學知識和信息。總的來說,《自然資源科普與文化》是自然資源領域的重要學術交流平臺,對于推動該領域的科研進步和技術創新具有重要作用。
刊首語、本期特稿、資源博覽、魅力科技、環境文苑、地質奇觀、寶石世界、攝影薈萃、學史·文化、人物瓊音、行者·隨記、地學詩歌展
1、文章標題要簡短,能概括中心思想,一般不超過20個漢字,必要時加副標題
2、正文應層次清楚,行文規范,方便閱讀,字數一般以2500-8000字為宜,重要稿件可不受此限制
3、題目下面均應寫作者姓名、單位名稱、所在城市、郵編,多位作者分別列出上述信息
4、來稿必須附有100-300字的內容摘要和3-5個關鍵詞
5、如文章獲得基金項目資助,以[基金項目]作為標識,并注明基金項目名稱和編號
6、正文中圖表主要是文字難以表達清楚的內容,圖表應設計合理,先后分別給出圖表序號
7、來稿請注明姓名、性別、籍貫、出生年月、學歷、職稱、工作單位、聯系電話、詳細郵寄地址
8、編輯部有權對稿件進行修刪,不同意請在稿件中聲明
9、請勿一稿多投,發現一稿多投者,一切不良后果由作者承擔
10、若不能被錄用,恕不退稿,請作者自留底稿,不同意上述稿件處理方式的作者請轉投他刊
11、本站并非自然資源科普與文化雜志社和自然資源科普與文化編輯部官方網站
地 址:北京市海淀區學院路29號中國地質圖書館
郵政編碼:100083
主辦單位:武漢市測繪研究院
主辦單位:中國地震局地震研究所;應急管理部國家自然災害防治研究院;中國地震局第一監測中心;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中國地震局第二監測中心
主辦單位:武漢大學
主辦單位:四川省測繪地理信息學會;四川省測繪地理信息局
主辦單位:江蘇省測繪學會;江蘇省測繪科技信息站;江蘇省測繪行業協會
主辦單位:廣東省科學院廣州地理研究所
主辦單位: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
主辦單位: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中國土壤學會
主辦單位: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中國地理學會
若用戶需要出版服務,請聯系出版商,地址:北京市海淀區學院路29號中國地質圖書館,郵編:10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