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 另类 专区 欧美 制服-brazzers欧美精品-blz在线成人免费视频-blacked黑人战小美女-亚洲欧美另类日本-亚洲欧美另类国产

語言研究論文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編精選了8篇語言研究論文范例,供您參考,期待您的閱讀。

語言研究論文

廣告學研究成果研討

作者:黃碩 初廣志 單位:中國傳媒大學廣告學院

研究緣起

任何學科發展到一定階段,都會積累數量龐雜的學術成果。這些成果在研究主題、研究方法、研究結論等方面的價值都值得探究。為此,整理學術發展脈絡,去粗取精、去偽存真,既有學術史方面的價值,又可以對當前的研究提供借鑒。走過三十年歷程的我國廣告學正處于這一階段。部分學者已經從新聞傳播類、廣告類期刊上的學術文章以及碩士論文入手,運用定量和定性分析方法,梳理了國內廣告學術研究的發展軌跡。歸納起來,這些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兩類:

(一)梳理廣告學術發展軌跡以定量研究手法進行歷時分析,描繪廣告學術研究文章在數量與分布、研究主題、論文著者、原載刊物及其他方面所體現出的特點,并對中國廣告學術研究發展的現狀和面臨的問題加以闡釋,揭示出我國廣告事業的階段性發展歷程。例如,何佳訊、王智穎分析了《中國廣告學研究20年主題分布與階段演進》[1];姚曦、李名亮選取了1979-2002年《全國報刊索引》收錄的共計2375篇廣告學文獻,統計了廣告學論文的發表時間、著者、研究方法、研究取向、研究主題及刊載情況,對中國大陸廣告學論文研究現狀做了詳細的評析[2];于靜對廣告學期刊論文的數量及主題分布、著者及機構、期刊類別及核心期刊進行了定量分析[3];鄭歡在分類界定的基礎上,分析了中國廣告三大學術期刊在2008年所發表的學術研究文章的研究方法[4]。

(二)對廣告學術研究的反思和規范李彪通過對1995-2007年我國四種主要新聞傳播學術期刊的考察,發現大量的文章采用定性研究方法為主,尤其是思辨論證法,而定量方法很少運用[5];丁俊杰等對1979-2008年我國五種主要新聞傳播學術期刊的梳理,指出廣告學術論文研究方法簡單陳舊、論證深度不強、缺乏實質性理論突破等問題[6];楊柳基于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新聞與傳播》的統計和分析,認為我國廣告業存在“重術輕學”、研究領域不平衡、廣告專業學術期刊缺失等問題[7]。此外,彭子玄基于對1998到2006年九年間美國《廣告雜志》雜志的內容分析,從研究主題的變化預測了西方廣告理論研究的發展[8];鄭歡等基于傳播類博士論文選題的實證研究,對傳播學“5W”領域的研究進行了評述[9]。可是,目前關于廣告學博士論文的研究仍是空白。在正常的學術環境下,博士論文的研究主題、方法和結論應代表本學科發展的前沿和最高水平。

研究思路

本研究試圖以歷年的廣告學博士論文為對象,從研究主題分布、研究方法的科學性、參考文獻的專業性、學科之間的交融性等方面進行分析。本文所提到的廣告學博士論文,包括研究者所能搜集到的不同學科以廣告為研究對象的論文。

閱讀全文

英語專業學術論文寫作中的詞塊使用

自20世界70年代“詞塊”應用到語言教學領域,語言學家逐漸認識到詞塊整存整取的特點有利于提高學生英語書面表達的正確性和流暢度。鑒于學術論文是對學生學術水平和科研能力的重要體現,研究詞塊能力在英語學術論文寫作中發揮的作用顯得尤為重要。已有研究主要集中于參照本族語語料或期刊論文語料對比研究學術論文中的詞塊使用特征及差異,肖庚生,陳欣[1]和張海英[2]參照本族語料庫對比分析英語專業研究生學術論文中詞塊使用特點,徐昉[3]參照國際應用語言學權威刊物的語料,研究不同學歷的中國英語學習者在學術論文中詞塊的使用特點及發展特征,鮮有涉足對不同水平學生的同學歷英語畢業論文中詞塊使用情況進行對比研究。因此,本研究運用語料庫檢索工具AntConc研究英語專業不同水平學習者在本科畢業論文中的詞塊使用差異,并由此對學術英語寫作教學提出建議。

一、研究設計

1.理論基礎

隨著計算機技術與語料庫工具的不斷發展,語言學者不斷加深對“詞塊”的研究,認識到“詞塊”廣泛存在于語言中,但“詞塊”的術語仍林林總總,如詞塊(chunk)、詞匯短語(lexicalphrase)、詞束(lexicalbundle)、詞叢(cluster)、程式化序列/表達(formulaicsequence/expression)、短語結構(phraseology)、多詞單位/表達、復現詞組以及計算語言學界常采用的“n元結構”(N-gram)[4]。盡管詞塊沒有一個統一的定義,但研究者們普遍認同詞塊是便于整體儲存和使用的詞匯序列。其中,美國語言學家Biberetal將詞塊界定為擴展化搭配(extendedcollocation),即語料中出現的詞組合,包括兩詞組合、三詞組合、四詞組合乃至四詞以上組合,詞塊可以獨立建構句子或者話語,承載一定語法、語用乃至語篇功能,在某種程度上講,詞塊是最小的形式與意義融合體[5]。Biberetal根據詞塊的語法特征將學術書面語中的詞塊分為12類,如表1。本研究在Biberetal對詞塊的分類基礎上將本科畢業論文中的詞塊概括為動詞類詞塊、名詞類詞塊、從句類詞塊、介詞類詞塊、被動句類詞塊和其他詞塊6類。

2.研究語料

本研究的語料為某高校2015年英語專業的本科畢業論文。所有論文都經過導師認真審查,并由論文評委組嚴格按照畢業論文評分標準給予答辯分數。本研究按照論文答辯分數將其分為3組:85分以上為英語水平相對高的高分組,84~75分為英語水平居中的中分組,74~60分為英語水平相對差的低分組。每組各隨機抽取16篇論文,其中文學方向論文28篇,語言學方向6篇,教學方向1篇,翻譯方向13篇,每篇長度為3000~5000詞不等,共計230224詞。本研究通過對比高、中、低分組提取其中的詞塊,分析以下三個問題。(1)高、中、低分組本科畢業論文中,各長度詞塊使用情況是怎樣的?(2)高、中、低分組本科畢業論文中,詞塊使用的結構類型是否有相似性?(3)不同水平英語專業大學生在畢業論文寫作的詞塊使用方面有哪些共存問題?

3.研究方法

閱讀全文

畢業論文寫作能力培養的古代文學論文

一、選題能力的培養

古代文學學科是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傳統學科。該課程開設周期為四個學期,學時為288學時,周期與學時數均超過中文專業其他學科,其重要性顯而易見。然而,近幾年銅仁學院古代文學學科相關論題的畢業論文撰寫數量卻只占到每屆學生總人數的10%左右,明顯低于語言學科中方言學的50%以上。據調查,由于學生大多來自地方,他們普遍認為對方言學的相關問題比較熟悉,收集、整理資料較為方便,而古代文學學科則不具備上述優勢。此外,即便學生以古代文學相關問題作為畢業論文論題,若沒有教師提供的參考題目,學生自主確立的題目往往不具備研究的可行性。由此,培養學生的選題興趣以及選題能力成為培養古代文學畢業論文寫作能力首要解決的問題。興趣固然跟學生的成長環境、性格、積累與學識相關,但畢竟古代文學學習在學生的整個學習階段中占了兩年的時間,學習興趣在教師教學與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可以逐漸培養。在課程教學中,教師應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與探索性學習的習慣??稍诿繉W習一章節之前,布置學生查找相關資料,使學生增進對所學內容的了解;也可以在每學習一章節之后,留下若干思考題,逐漸養成學生善于思考的習慣。學生所思考的問題就有可能成為他們將來畢業論文的選題,如在講述辛棄疾詞的過程中,學生對于辛棄疾詞風豪放的原因非常感興趣,在課堂上展開了一些討論,有的學生在課外仍舊繼續探討這一問題,并有意將畢業論文的題目確定在此范圍之內。這便是學生主動對問題進行探索并為將來的畢業論文尋找素材的一個鮮活例子。另外,鼓勵學生將選題的方向與當地的文化資源相結合,對文獻資料進行研究的基礎上結合實地考察,不但論文撰寫過程會具有趣味性,還可為活躍當地文化建設貢獻微薄之力,如有的學生就以收集當地史志及口耳相傳的神話傳說,明了其變遷發展為選題,開展了一些可行性的研究。具體選題時,有幾方面值得注意:第一,選題大小要合適,得量力而行。切忌選擇選面太大、問題太深奧、自己把握不準、難以駕馭的論題。例如,有的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受某位古代文人人生經歷的觸動,以《青樓名妓促生古代文豪》為論題,想要研究古代文豪產生的動因,并將原因歸之于青樓名妓的推動,顯然過于片面。并且古代文豪何其多,他們的生活經歷也無從全面把握。第二,選題須有一定新意?;蛐骂}新作,或老題新作,盡可能在觀點、材料、研究方法、立論角度之上有所創新。就近幾屆學生的具體情況看來,他們往往在選題之前沒有很好地研究選題資料的綜述,不僅論題創新不夠,且研究意義缺乏。第三,命題用語要準確、精煉,不能含糊、晦澀、啰嗦。有的學生以《論納蘭詞之美》為題,題意就比較含糊了,到底是要談論納蘭詞的情感美、意境美、意象美,還是其他的呢?相應地,命題不清,與之對應的論文主體內容也就不會明確。

二、收集、閱讀與整理材料能力的培養

在擬定好論文題目后,一些學生往往急于撰寫,寫作的時候卻又苦于沒有素材,搜腸刮肚,痛苦萬分。荀子曾說:“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與其自己冥思苦想,還不如盡可能地去圍繞論題收集、閱讀、整理相關前人留下的資料。只有收集、閱讀、整理了相關材料,才能熟悉所寫內容,進而確定論點,擬定寫作思路,并尋找出支撐論點的論據。收集材料時要注意必須圍繞論題進行,范圍不宜擴大或縮小。因為擴大則浪費時間精力,縮小則不能對所論問題進行全面、客觀的把握。例如,有一學生寫作題為《論李賀‘馬詩’中所體現的命運悲情》的論文,收集了李賀的詩集、年譜、傳記以及以李賀“馬詩”為題的論文,但仍不算完整,缺少了與生命、悲劇相關的理論性書籍,以及李賀詩歌中體現的悲情命運的一類論文。收集完材料之后則是閱讀材料。若收集的材料較多,也可以邊收集邊閱讀。閱讀時要記筆記。閱讀詩集時必須標記下與論題相關的詩歌、詩句,并記下自己的理解與體會。閱讀年譜、傳記時,也要對關乎論題的句子、段落進行摘錄、理解與闡發,并錄下頁碼及書的版權,以備后用。閱讀論文時,則須對該論文觀點進行總結,對與論題相關的片段及觀點進行摘錄,所摘錄內容后也得標明文章名、期次及出版單位等。除記筆記外,閱讀時還要時時聯系論題認真思考體會,力求尋找出寫作的思路。閱讀材料完畢要及時整理材料。一方面要梳理出該論題的研究現狀。思考關于這個論題別人研究了些什么,到了什么程度,有沒有道理等問題,在考問別人的同時,也逐漸會形成自己的觀點。另一方面要找到研究論題的突破口,在梳理研究現狀的過程中,對于他人沒有涉及的,或涉及不夠深刻甚至錯誤的方面,找出需要進一步研究之處,繼而圍繞具體的問題再反復收集有關作品、作家生平、理論、思想等進行閱讀、整理,力爭使自己的寫作思路逐漸清晰,甚至初步找出一些論證所需要的論據。由上可見,收集、整理、閱讀材料都有章法可依,并不是困難之事。然而,從學生的寫作實踐來看,普遍表現出對材料的收集、整理不夠重視,只是簡單找兩三篇文章,若跟自己論文論題相似,就直接將之轉摘至自己論文之中。此種現象的出現固然與學生的學習態度不端正有關,但也與課堂教學中教師忽視對此方面能力的培養相關。如果在兩年的學習時間中,教師適當地教授相關方法,并不時讓學生就某一問題去搜集、整理前人對此問題的資料,在寫作畢業論文時情況自然會有所改觀。

三、撰寫提綱能力的培養

論文提綱是作者構思謀篇的具體體現,提綱的撰寫也是畢業論文寫作中的一個重要環節。然而,許多學生卻意識不到此點,往往在論文題目擬定之后,就著力于初稿的寫作。初稿完成后交給指導老師,老師卻因文章結構混亂、中心不明而令其擬好提綱之后,重新寫作。例如,一學生論文論題為《論<水滸傳>中李師師的人物形象》,中心內容應是分析李師師的形象特征,而他的初稿卻大篇幅地探討李師師與宋徽宗的關系,探尋李師師借何以吸引宋徽宗,宋徽宗在《水滸傳》中的形象,李師師對“梁山招安”的重要性等問題。因此,在動手寫作之前擬定好提綱是非常必要的。至于撰寫提綱的思路,可以從三個基本問題著手。第一,“是什么”,即論題所談的問題是怎樣表現出來的?如前面提到的《論<水滸傳>中李師師的人物形象》一題,首先要弄清楚李師師的人物形象特征具體表現在哪些方面?這是此論題主要要解決的問題。第二,“怎么樣”,即論題所談表現得怎樣,有何價值與意義?如果對李師師人物形象特征談清楚了,進一步還可以談談小說中這個人物塑造得如何?第三,“為什么”,即尋找論題所論之所以如此的原因。如論題《論李賀詩歌中的鬼魂世界》的提綱,解決詩中鬼魂世界“是什么”的問題外,還可以尋求為什么“是如此”的原因,也就是為什么在李賀詩中寫作了這樣一個“鬼魂世界”?如此深入研究下去,論題所論就更為深刻了。另外,撰寫提綱時要注意理清大小綱目。論文有幾個大觀點?幾個小觀點?每個觀點的論點、論據分別是什么?都要清晰地列出來。還要注意分清主次詳略。哪一部分是重點?哪個論據主要說明哪個問題?哪一部分是次要點?哪些論據要簡單說明哪個問題?只有這樣,整篇論文才會主次分明、清晰明了。在提綱撰寫完畢之后,也要注意推敲、修改提綱??纯搭}目是否恰當;檢查提綱的結構是否合理,劃分的部分、層次和段落是否可以充分說明問題;斟酌提綱各層次、段落之間的聯系是否緊密,過渡是否自然。還有一點需要注意的是,擬好提綱之后切記要及時和指導老師溝通,相互交換意見。當然,如果在平常的學習中有意識地進行擬寫提綱的訓練,在真正寫作畢業論文時是易于擬好提綱的。其實,從平常課后一些思考題的回答做起,就可以試著去擬寫提綱,這樣回答問題的條理也就會更為清晰。學年論文的撰寫更是可以如此,真正到畢業論文撰寫時,也就胸有成竹了。

四、科學論證能力的培養

閱讀全文

英文期刊論文方法部分深度研究

關鍵詞:學術期刊;文本建構;研究

學術期刊是學術交流最直接、最活躍的平臺之一。根據美國科學信息研究所旗下三大文獻檢索系統——《科學引文索引》《社會科學引文索引》《藝術與人文引文索引》的數據,截至2019年10月,英文期刊在這三個系統期刊總量中的占比分別是88.58%、89.25%和22.25%。可見,英文期刊舉足輕重,無論是關注學術動態,還是欲、增進我國學術研究的國際表達,研究英文期刊論文的文本建構有著明顯的現實意義和實用價值。

目前,關于英文期刊論文的摘要、引言和結論部分研究比較充分,但方法部分研究不足,而研究的創新往往就是從方法開始,因此期刊論文方法部分的文本特點和建構方式,對文獻閱讀者和撰寫者的意義不言而喻。文本作為對現實的反映,其特點會在學科與學科群的對照中更為凸顯。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博學文庫”新近專著《學術期刊論文方法部分文本建構研究》,就旨在對照和揭示不同學科群、不同學科的英文期刊論文方法部分的文本特征,考察它們的生成機制,以形成對學術語篇研究和學術英語教學的實證支撐。

該書基于作者自建的大型英語學術期刊論文方法部分文本語料庫,采用了文本分析、統計學分析和專家訪談相結合的研究路徑。在詞匯層面上,它采用語料庫語言學與Coh-Metrix分析工具相結合的方法,描述了詞長、詞匯多樣性、詞匯密度、高頻實詞和主題詞特征。在句子層面上,該書借助同樣的分析手段,描述了句長、句法復雜度、主位結構、主位推進模式等變量的特點。在語篇層面上,它主要結合體裁分析和系統功能語言學理論,考察了段落長度、可讀性、銜接、語步結構和話目分布規律;在分析語篇建構的心理因素時,作者采用專家訪談法對方法部分的重要性、該部分與論文其他板塊的關系以及如何確定語料樣本等問題進行探討。最后,該書還從主體、對象、方法、受眾、規約和反思等六個緯度探討了所涉五個學科群的學科性和學科間性特征。

通過這些研究,該書嘗試回答了一些問題,如在不同學科群和不同學科中,期刊論文方法部分在詞匯、句子和語篇三個層面上的異同;不同學科群、不同學科在方法部分的語言選擇上存在差異的主要原因及其影響方法部分文本建構的方式;學術語篇對科學研究的建構作用及其在文本中的體現方式。

研究的創新點主要體現在研究對象和研究方法的選擇上。如前所述,關于期刊論文文本的現有研究大都關注論文的整體或其摘要、引言和結論板塊。該書首次深入、系統、大規模探討方法部分文本建構,將文史哲學科和數學、統計學等或注重思辨式內省,或注重形式推理演繹的學科納入,并在量化描述的基礎上進行質性分析。這樣的研究角度,在已有研究中也不多見。

總之,該書是一項實證研究。它基于作者自建的大型英語學術期刊論文方法部分語料庫,綜合運用語言計量學和第四代語料庫語言學技術,就38個變量對5個學科群、20個學科的期刊論文方法部分文本進行了多維度描寫與分析,歸納出不同學科期刊論文方法部分的詞匯、句子和語篇特征,并從學科性和學科間性視角闡釋期刊論文方法部分的文本建構機制,以期助力學界深入研究學術語篇,并為特殊目的英語閱讀與寫作教學提供借鑒。

閱讀全文

敦煌語言文學發展思考

 

由甘肅省社會科學院、敦煌研究院、中國敦煌石窟保護研究基金會、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語言文學研究會、四川大學俗文化研究所、浙江省敦煌學會、甘肅省敦煌學會等單位主辦的“敦煌語言文學研究的歷史、現狀和未來———紀念周紹良先生逝世三周年學術研討會”2008年8月21~23日在蘭州舉行。來自北京、浙江、四川、重慶、江蘇、甘肅、臺灣等地區的60多名學者參加了研討會。開幕式由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語言文學研究會副會長顏廷亮主持,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副會長項楚致開幕詞、甘肅省社會科學院院長范鵬代表主辦方致辭。周紹良先生的女兒周啟璋、周啟瑜和侄女周小鵑(代表其父周榘良先生)參加了會議,周啟瑜還代表親屬作了《蘊深情于小書———追思我的父親紹良先生》的發言,飽含深情地講述了她整理父親所收藏的當代學者贈書簽名本時的所見所感,可作為獻給中國現代學術春秋的一枝奇葩。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秘書長柴劍虹、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語言文學研究會顧問程毅中、敦煌研究院院長樊錦詩發來了賀信。   1909年8月,法國伯希和來到北京,出示他從敦煌王圓箓處得到的石室寫卷數十種。著名學者羅振玉看完寫卷后即寫出了《敦煌石室書目及發現之原始》,記錄了所見敦煌遺書12種,書目31種,其中介紹了《冥報記》《秦婦吟》及《陳子昂集》等文學作品。而另一位著名學者王仁俊則用四天的時間抄錄伯希和攜卷中有關歷史、地理、宗教、文學的文獻30篇,每篇后加上按語,編輯成《敦煌石室真跡錄》。中國敦煌學和敦煌文學的研究正式拉開了帷幕。一百年來,在以中國學者為主體的中外學者共同努力下,敦煌文獻得到全面系統的公布、影印和校錄,出版了數以百計的研究論著和數以千計的研究論文。作為敦煌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敦煌語言文學更是以其起步早、研究隊伍壯大、成果豐碩而為學界關注。百年之后,中國的敦煌學家聚集在敦煌學的故鄉,緬懷幾代學人對敦煌學的卓越貢獻,總結百年來敦煌語言文學研究的歷史,討論其研究現狀,展望未來發展,倍感歷史賦予之責任重大、光榮而神圣。   周紹良(1917~2005)先生是我國著名的敦煌學家、文獻學家和佛教研究專家。曾任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1988年8月24日,周先生接替姜亮夫先生出任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語言文學研究會會長,為推動我國敦煌語言文學的研究做出巨大貢獻。他校錄了我國第一部變文集《敦煌變文匯錄》(1954年),編錄了《敦煌變文論文錄》(1982年)、《敦煌變文集補編》(1989年),主編《敦煌文學作品選注》(1987年)、《敦煌文獻分類錄校叢刊》(1994年)、《英藏敦煌文獻》(佛經以外部分,1990年)第一、二卷及《唐代墓志匯編》(1992年)。發表敦煌文學研究論文數十篇,像《談唐代民間文學》《唐代變文及其他》《讀變文札記》等論文,就敦煌文學的分類、體制特點及具體作品的體性認定等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其學術觀點對我國敦煌文學影響甚大。   會議共進行了6場學術研討,分別由李正宇(敦煌研究院)、張鴻勛(天水師院)、鄭阿財(臺灣南華大學)、張涌泉(浙江大學)、朱鳳玉(臺灣中正大學)、鄭炳林(蘭州大學)、李并成(西北師范大學)、伏俊璉(蘭州大學)、高啟安(蘭州商學院)、劉進寶(南京師范大學)、馬德(敦煌研究院)、楊秀清(敦煌研究院)等主持。本次研討會收到論文54篇,其中文學類論文25篇,語言文獻類論文15篇,歷史文化類論文12篇,還有敦煌藏文文獻研究論文2篇。周紹良先生與敦煌語言文學研究是大會討論的主題之一。顏廷亮的《悼念永生難忘的導師周紹良先生》用充滿情感的語言追憶了周先生指導敦煌語言文學研究的往事,尤其是編寫《敦煌文學》和《敦煌文學概論》的過程。這兩部由周先生為顧問、顏先生為主編的著作,由全國敦煌文學研究的十多位專家撰寫,代表了我國敦煌文學研究的總體水平。劉進寶《略述20世紀80年代甘肅敦煌文學研究的卓越成就》則詳盡地敘述了20世紀80年代甘肅敦煌文學研究的成就,可作為顏文的補充。許多先生發言中都深情地追憶與周紹良先生的交往和對他的緬懷與敬仰。   敦煌變文、俗賦、通俗詩、歌辭、小說都是這次會議討論的內容。項楚《從印度走進中國———敦煌變文中的帝釋》通過佛教中的“帝釋”與中國固有的天帝及道教中的最高神祇相融合,最終成為中國民間信仰的神靈,這一蹤跡的探討,以證明中國文化接納外來文化的包容性。張鴻勛《從它山攻玉看俗講變文研究的新拓展》對國人關注較少的日本敦煌俗講變文研究情況進行了點評,讓我們獲得了俗講變文的另一種文化解讀。劉亞丁(四川大學)《俄羅斯科學院東方手稿研究所及敦煌文獻的入藏和研究》一文敘述了東方手稿所的歷史沿革和敦煌文獻入藏該所的原始,重點介紹了俄國學者敦煌文學和語言學的研究成果,也值得借鑒。鄭阿財的《唐五代道教俗講活動與遺存》用大題材料鉤稽了唐五代道教俗講的活動,尤其是在敦煌文書中關于道教俗講的遺存,可作為向達先生《唐代俗講考》的補充。   伏俊璉的《先秦兩漢“看圖講誦”藝術與俗賦的流傳》通過對中國早期故事圖畫和看圖講故事形式的考察,以證明變文的中國文化源頭。馬德的《敦煌絹畫上的“邈真”與“邈真贊”》向人們展示了敦煌絹畫中大量的供養人像(原題“邈真”)和功德發愿文(原題“邈真贊”)這種畫贊結合的藝術形式。王晶波(西北師范大學)《敦煌文學中的死而復生故事及其文化內涵》把敦煌文學中的死而復生故事分為三種類型,分析它們所蘊含的社會宗教文化內涵及其意義。李正宇(敦煌研究院)《試釋敦煌漢簡教誨詩》對敦煌漢簡中的一首西漢佚詩進行了重新解讀。   朱鳳玉《敦煌寫本〈祭驢文〉校釋及其文體考辨》回顧了《祭驢文》的研究歷程,對照原卷重新校錄,并吸收已有的成果詳加校釋,并從用韻、句式、表現手法等方面對其“賦體之文”的特征進行了深入考辨。何劍平(四川大學)對國家圖書館藏BD00950寫卷《維摩經》的一種“解疏”進行了校錄,向我們展示了一篇類似于講經文的富有文學性的文體。高國藩(南京大學)分析了敦煌本《漢將王陵變》中的四位人物形象,汪泛舟(敦煌研究院)對敦煌四篇偈贊進行了重新校錄和考釋,王志鵬(敦煌研究院)通過敦煌聯章歌辭探討佛教對民間歌唱體式的吸收與發展,周延良(天津師范大學)對敦煌《云謠集》與《花間集》兩種我國文學史上最早的詞集所包含的文化類型進行了比較研究,王勛成(蘭州大學)對敦煌寫本《離合詩》重新考釋,巨虹(甘肅社會科學院)對敦煌詞《謁金門》“開于闐”的創作年代進行了考察,而楊雄(三峽學院)辯證地分析了敦煌文學中雅與俗之關系,杜琪(甘肅社會科學院)則對敦煌文學的內涵和外延進行了探討。#p#分頁標題#e#   本次研討會也提交了有關敦煌語言研究的論文。周掌勝(杭州師范大學)通過敦煌文獻詞匯的考察,說明出土文獻對大型詞典的編纂和修訂的意義。董志翹(南京師范大學)的論文對敦煌社會經濟文書中的一些詞匯語法現象進行了歸納和總結。蔣宗福(四川大學)則對敦煌寫本中唐五代韻書中的語詞進行了考釋。葉貴良(浙江財經學院)對敦煌道教文獻《本際經》的現代錄文進行了補正。張勇(四川大學)對《燕子賦》中的三個詞語進行了詳細的索解。李茹(敦煌研究院)對俄藏敦煌寫卷中“新樣”一詞作了新的訓釋。還有數篇論文討論敦煌吐蕃文獻。張延清(敦煌研究院)就吐蕃統治時期藏文在敦煌的推廣和使用情況進行了敘述,勘措吉(敦煌研究院)則對敦煌吐蕃語言文學的研究狀況進行了綜述。   學科交叉研究一直是敦煌學研究的特點之一,本次研討會上,也提交了有關歷史學、文獻學、文化學等方面的學術論文。   楊寶玉(中國社會科學院)著意探討了敦煌小說《持誦金剛經靈驗記》之題記的文化史、宗教史及其與敦煌地區史的研究價值。鄭炳林、李強對敦煌類書《籝金》的編輯目的、成書時間、選材標準、體制特點等進行了分析和考證。楊秀清對伯3750卷《殘書信》進行了校錄,對其中提到的幾個人名,尤其是涉及歸義軍與中原王朝關系的重點人物王敬翼進行了考證。馮培紅(蘭州大學)則對晚唐劉允章的《直諫書》與敦煌寫本所抄中唐賈耽的《直諫表》進行多方面、多角度的對比,以考證二者的真實性及這一文本從中原到敦煌流傳過程中的種種變異。梁紅、沙武田(敦煌研究院)對王道士用流水沖疏莫高窟下層積沙的情況進行了考證,這就涉及藏經洞的發現方式和時間等問題。   譚偉(四川大學)把敦煌寫卷中的《祖師頌》與《祖堂集》中的凈修禪師贊進行比較,論證后者源于前者,并考釋二者的文字異同。邰惠莉(敦煌研究院)對吐蕃時期漢文寫經紀年用法進行了歸納和考述,楊富學(敦煌研究院)則對回鶻佛教與印度神話的關系進行了考察。   張涌泉《〈敦煌經部文獻合集〉前言》論述了編?!抖鼗臀墨I合集》的意義、分類、體例等問題。劉雁翔(天水師范學院)對現代著名學者馮國瑞有關敦煌寫經與吐魯番文書的題跋一一敘錄,其中不乏精當的考證。趙紅(南京師范大學)則對南京師大文學院藏敦煌《妙法蓮華經》殘卷進行了???對其抄寫時代進行了考證。劉黎明(四川大學)對敦煌寫卷中所存佛教密宗“啟請文”進行了梳理,并與現存陀羅尼經幢上的啟請文進行了比較研究。李并成、楊發鵬《“草圣”張芝其人其書》利用敦煌文獻及相關史料,對張芝的籍貫、學習書法的情況進行了歸納和總結。徐小卉(蘭州商學院)則對新世紀最初五年內甘肅敦煌學研究的情況做了總結。張先堂(敦煌研究院)通過莫高窟供養人畫像的發展演變考察敦煌佛教史,高啟安對敦煌文獻中記敘的食器“馬頭盤”的形狀功用及東傳日本的考察,李金梅、路志峻(蘭州理工大學)對中古時期胡旋舞的考釋,都是饒有興味的研究題目。

閱讀全文

英語語言文學文摘反思

 

摘要,也稱文摘,是以提供文獻內容梗概為目的,不加評論和補充解釋,簡明、確切地記述文獻重要內容的短文[1]。撰寫摘要的主要目的是便于學術交流,使全國乃至全世界的同行能以最省時省力的方式了解一篇論文的主要內容。因此,摘要必須簡潔、具體、完整,即雖然篇幅短小,卻能夠涵蓋文章的關鍵內容,使讀者不閱讀全文就能獲得必要的信息。   然而,筆者近日在“中國知網”和“萬方數據”兩個網站的碩士學位論文數據庫中搜索近年來我國關于約翰•福爾斯的研究論文時,驚訝地發現我國英語語言文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摘要中問題很多,符合規范的摘要很少,因此有必要對這個問題加以研究。   一、英語語言文學碩士學位論文摘要中存在的問題(1)摘要篇幅冗長。國際標準ISO214—1976(E)對摘要的篇幅作了具體規定[2]:認為多數論文和專著文摘,其摘要以不超過250字為宜;對于較長的文獻如報告或學位論文,其摘要一般應不超過500字。我國國家標準GB7713—87《科學技術報告、學位論文和學術論文的編寫格式》對文摘的篇幅也有比較嚴格的規定:中文摘要一般不宜超過200~300字;外文摘要不宜超過250個實詞。如遇特殊需要,字數可以略多[3]。同時,我國國家標準GB6447—86《文摘編寫規定》也規定報道性文摘和報道/指示性文摘一般以400字左右為宜;指示性文摘一般以200字左右為宜。   從上述幾項國際、國家標準可以看出,學位論文文摘以200~400字為宜,一般不應超過500字。   可是在筆者搜索到的2000—2007年我國17所院校的35篇研究約翰•福爾斯的碩士學位論文文摘里,每篇摘要的平均字數高達721字。而字數在200~500之間,基本符合國家規范的有7篇,占總數的20%;不符合國家標準的占總數的80%,其中超過1000字的有7篇,占20%。而字數最多的一篇竟達1500多字,篇幅明顯過長。   (2)背景信息過多。撰寫摘要是為了使他人能夠最簡單便捷地了解論文的主要內容,而不是介紹或者評價一部作品。由于摘要篇幅短小,信息量大,所以文摘中一般不加入背景信息,如確實有必要,也只能簡單提及,而且摘要中不能夾雜評論、說明等內容。可是,在筆者搜索到的一些摘要里幾乎都存在背景信息過多或者在摘要里夾雜解釋、說明和評論的現象。如下面的摘要:約翰•福爾斯是當代英國文壇享有盛名的作家,他的《法國中尉的女人》自一九六九年問世以來,在西方廣大讀者和評論界中引起了強烈的反響,尤其是他獨特的創作理念:小說家仍是上帝,因為他可以創造一切。不同之處在于:他們不再是維多利亞時代的上帝形象,全知全能,發號施令,而是一個嶄新的上帝形象,他們的首要原則是自上而下不是權威。作為現代西方非理性的一種哲學思潮,存在主義對西方現代文學創作影響頗深。本文通過對《法國中尉的女人》一書的剖析,旨在理解約翰•福爾斯所主張的存在主義式自由,進而了解20世紀新的小說創作理論和技巧。   這篇摘要就篇幅而言符合文摘編寫規則,然而摘要中占用大量篇幅(劃線部分)介紹背景知識:作家,作品引起的反響,作者的創作理念等和論文本身內容毫不相關的信息,當讀者終于看到論文要探討的內容時,摘要又草草收場。事實上,學術論文的讀者大多是專家或者具有相關知識的人,作者沒必要不厭其詳地介紹人盡皆知的信息,而應著力于概括論文的內容和創新點。否則,文章所附的摘要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   (3)語言、內容重復。摘要的重復體現在用詞和內容兩方面。摘要應該結構縝密、概念準確、行文流暢、樸實無華,不應使用多姿多彩的文學描述手法。而在筆者看到的文摘中,學生往往為了湊字數,行文拖沓,語焉不詳,用詞重復。例如(注意劃線部分):通過對不同層面對話的分析與闡釋,本文旨在說明正是由于對話性,小說才成功地重新構建出一個萬花筒般的維多利亞時代和社會,而這個重構的維多利亞時代內部充滿了張力和多元化因素,所以它更加立體化、動態化和豐富多彩。   內容重復是很多碩士學位論文摘要的又一個特征。筆者在整理這些摘要時發現,大約2/3的摘要存在內容重復的問題。在這種摘要里,作者通常先介紹背景知識,如作品成就、影響等,接著簡要闡明寫作的目的、方法和結論,然后逐章介紹具體內容,也就是換一種方式重復前文提過的內容。   其實這類摘要如果簡化背景知識,去掉章節內容介紹,充實文章研究的要點,往往是很不錯的論文摘要。   (4)摘要內容抽象。摘要應該短小精煉,可是過短的摘要不一定是好摘要。摘要作為一種提供信息的短文,其內容有比較嚴格的規定,通常由目的、方法、結果、結論四部分構成,這四部分可以稱為摘要的四要素。不過,這四要素在不同種類的摘要里詳略程度各不相同,英語語言文學類論文的摘要通常寫明目的、方法和結論就可以了,而且“目的”部分要詳寫。“目的”部分要交代為什么做這項研究,或者文章主要解決的問題。   這部分可以適當提及背景知識,但不宜過多。“方法”部分描述作者的主要工作過程、使用的研究方法,如所用的理論、分析的角度等。“結論”部分點明文章得出的最終結論,如某部作品的主題等。每個要素要盡量具體。   在筆者搜索到的35篇摘要里,每篇都不同程度地涵蓋了規范摘要的四要素,但是,大約1/3的摘要存在內容抽象、信息量不足的問題。再以上文提到的研究約翰•福爾斯的論文摘要為例。   去掉第一段背景知識,第二段相當單薄,過于概括。如果作者能夠具體闡述從哪個角度剖析作品和存在主義式自由的內容,以及作者探討的20世紀新小說的創作理論和技巧包括什么,那么摘要的作用就可以得到比較充分的發揮。   二、問題產生的主要原因及解決措施   (1)加強教學管理,大力宣傳《文摘編寫規定》,提倡學位論文摘要標準化。碩士學位論文摘要首先必須符合本校的學位論文規范,因此其篇幅、內容與各高校研究生院論文規范有直接關系。為此,筆者對我國外國語言文學專業名列前茅的院校及主要外國語學院(共14所)的研究生論文規范加以考察,發現了這樣一種現象:各大學基本以我國《文摘編寫規定》為藍本制定各自的文摘規范,包括摘要的內容、文體風格等,但是對文摘的篇幅卻見仁見智,各行其是。其中,黑龍江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等6所高校的文摘長度符合文摘編寫規范,在500字以內(還有的院校以頁數確定摘要的篇幅:通常不超過1頁,字數大約在500字以內);而有的院校則要求其篇幅在3000字以內,并且中英文對應;還有的院校要求比較特殊,英文摘要不超過350詞,中文摘要卻要在1500字左右。#p#分頁標題#e#   篇幅是摘要的重要特征之一,對摘要篇幅有爭議也在情理之中。有學者認為目前的規范有待商榷,建議學位論文摘要依信息量把握在500~2000字。不過筆者認為,簡短、具體是摘要的精髓,學位論文摘要通常在文章完成后所作,如果讀者希望了解論文的詳細內容可以閱讀全文。   這一點不同于會議論文摘要,某些會議論文摘要是在文章未完成前所寫,篇幅較長可以更好地表達作者的意圖。也許這就是Bassey提出會議論文摘要(論文未完成前所寫)一般在500~1000字之間的原因吧[4]。   所以,問題的關鍵在于對摘要標準的宣傳力度不夠,九年前除了編輯界有人探討文摘的規范和標準化問題,其他領域對此幾乎無人問津[5],雖然現在的狀況有所改變,但還不能適應高校人才培養的要求。因此,整個學術界應該大力宣傳文摘編寫規范,教學管理部門應該以此為依據,制定學位論文寫作要求,指導學術論文、學位論文的摘要寫作,從而促進學術交流。   (2)重視論文摘要的教學與指導,貫徹學術論文摘要標準規范,改進教材。   忽視學位論文摘要的教學與指導是英語語言文學專業碩士論文摘要存在問題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摘要在論文中獨立成文,而且所占比例很小,摘要質量的好壞和論文質量沒有必然聯系,因此往往得不到教師和學生的重視。甚至一些教師對學位論文摘要的寫法和要求也不盡了了,所以更無從談及指導學生寫作。但是摘要寫作是學術訓練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是學術規范的體現。規范的論文摘要,尤其是英文摘要是國際檢索的主要依據。所以必須強化論文摘要的寫作與教學,在內容、語篇等方面全面貫徹學術論文摘要的標準規范,為學生日后的學習和研究打下堅實基礎。   此外,筆者也注意到摘要存在的問題和使用的教材有直接關系。目前,很多英語院系在本科及研究生階段都開設英文寫作課或論文寫作課,但是多數英語寫作教程和英語論文寫作教程對摘要的寫法和要求未作介紹,或者即使介紹也只是簡單介紹,甚至被奉為經典的《英語寫作手冊》也未提及論文摘要的具體要求,這不能不說是導致學生不會寫摘要的重要原因。因此,改進教材也是當務之急。好在一些教材編者已經注意到這個問題了。   (3)積極開展論文文摘寫作的研究。摘要研究在國外已經取得了長足進展,并且有望成為一門新的學科[5]。   相比之下,國內的研究明顯滯后,研究的深度和廣度顯然不夠,缺乏創新,重復研究過多,遠沒有形成自己的理論。其中關注科技論文英文摘要的寫作,為理、工、農、醫等論文的國際檢索提供參考的文章較多,研究社會科學類論文,尤其是學位論文摘要的文章較少[6]。   因此,科研單位應該鼓勵學者從事包括碩士學位論文摘要在內的各種論文摘要的研究,為其提供資助,同時開辦靈活多樣的論文摘要培訓班或講座,為包括碩士研究生在內的不同層次的研究人員提供培訓。   三、結語   碩士論文摘要寫作是重要的學術訓練。摘要的優劣雖然不影響學位授予,但是卻能夠體現出治學是否嚴謹規范。因此,筆者呼吁各大英語院校、院系能夠重視摘要的寫作與教學,大力宣傳《文摘編寫規定》的要求,不斷充實教材內容,積極開展研究工作,盡快解決英語語言文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摘要不規范的問題。

閱讀全文

英語學科碩士論文質量評析

本文作者:劉明敏 楊星星 單位:廣西師范大學

1.引言

教育碩士專業從1997年開始招錄到今每年的招生人數迅速增加,而具有教育碩士專業學位的學生是否達到了“國家教育碩士培養方案的要求”呢?作為評判學位申請人學術水平的重要依據和獲得學位的必要條件之一的學位論文,是全面考查和衡量研究生研究能力、創新能力和學術水平的重要標志。為了解英語學科教育碩士學位論文質量的總體撰寫情況,本文認真分析了廣西師范大學2011年和2012年答辯通過的教育碩士(學科英語教學方向)畢業論文(63本),從論文數量、論文形式、研究主題、研究目的、研究方法和電腦統計工具等幾個方面進行調查研究,旨在揭示廣西師范大學英語教育碩士論文的研究現狀,并針對調查中所發現的問題提出相應的建議。

2.現狀分析

2.1論文數量

廣西師范大學英語教育碩士從2009年開始招生,2009級的論文共計20篇,之所招生人數較少,主要因為是招收第一屆英語教育碩士,其培養工作處于嘗試階段。2010級的論文就達到了43篇,英語教育碩士人數驟然增加,其原因不僅是因為從國家教育部到中小學教師對提高學歷教育越來越重視,而且各高等師范院校對于教育碩士的招生規模也是與日俱增。

2.2論文構成形式

閱讀全文

應用語言學SSCI期刊論文語步的短語學

近40年來,語類分析,特別是對國際期刊論文的語類分析,一直是語篇分析中的一個焦點。這主要有兩個原因。首先,國際期刊論文是前沿學術知識的集散地,也是其傳播的重要渠道。其次,它的發表與研究人員和研究機構的學術聲譽直接相關。但其作為一個獨立的、特有的語類,也有其特有的話語社團和交流機制。想要加入這一話語社團,就必須在此社團的規約下從事寫作活動。但跨文化研究發現,眾多二語或外語科研人員雖已掌握了英語的詞匯、語法等特征,但是對交際和修辭策略的使用常常達不到本族語者的期待。在語類分析的背景和理論框架下,交際和修辭的策略主要表現為兩個方面。第一,在結構上,表現為語步和步階的選用;第二,在實現方式上,表現對為特定短語序列地運用。在這兩個方面中,學術界對第一個方面研究得較多,而對第二個方面研究得較少。本文從短語學的角度,對應用語言學類SSCI期刊討論部分中“結果與文獻對比”步階進行分析,希望建立這一步階和某些短語序列的關聯,為學術英語的教學提供有益的參考。

一、語步

‘語步’這一概念最早由Swales在提出語類分析時提出。Swales把語類定義為“一組交際事件,其成員共享一組交際目的。這些交際目的可以被相同話語社團的專家成員所識別……”[1](P58)因此,語步也被命名為“用于實現連貫交際作用的語篇或修辭單元。”[2](P228)與語步這一概念直接相關的,是步階這一概念。步階是“一起或以某種組合實現某一語步目的的多個文本片段。”[3](P24)語步和步階的區別在于,它們隸屬于兩個不同的層次,前者對文本片段的闡述更概括,而后者更具體。換言之,步階是實現某一語步的具體修辭策略。Swales最早使用語步和步階分析了期刊論文引言部分的寫作結構,并提出了著名的CARS模型,也即“創設研究空間”模型。隨后,這一分析方法被眾多研究者不僅用來分析其它多種語類,如碩博士論文,申請信,編輯信函等的寫作結構,還用來揭示期刊論文其它部分的寫作結構。Yang和Allison借助Swales的語步和步階分析方法,分析了應用語言學領域期刊論文討論部分的寫作結構,并對其提出了一個寫作模型。[4]這一模型把討論部分描述為七個語步,它們分別是:背景知識、報告結果、概括結果、評論結果、概括研究、評價研究和研究推論。這幾個語步中,只有語步四“評論結果”是必要語步,其余都為可選語步。由此可見,這一語步在討論部分寫作中的重要地位。Basturkmen也指出,這一語步是論文討論部分最重要的一個語步,因為作者通過這個語步,表述自己對該領域知識的貢獻,并展開學術話語交流。[5]這一語步可以由四個步階來實現,它們分別是:闡釋結果、結果與文獻對比、解釋結果、評價結果。遺憾的是,Yang和Allison雖勾畫出了討論部分的語類結構模式,但并沒有對實現這些語步或步階的語言機制進行分析,而后者也是語類分析的另外一個重要組成部分。Moreno和Swales把實現語步或步階相對應的語言機制的研究稱為語言功能與語言形式的聯結研究。

二、短語學

短語學是“對詞語組合的結構、意義和使用的研究。”[7](P31)因此,長期以來,它一直被列入詞匯學的一門子學科,用以對詞語組合而非單個單詞的研究,直到最近它才被確立為一門獨立的學科。由于詞語組合的方式和長度有所不同。這些多詞組合也就被用不同的命名方式來命名。就組合的方式而言,有些多詞組合,相對固定,已成為人們熟知的習語,而有些在不同的語類中有不同的表達序列(如,正式語體表達中,常有這樣組合的表達decisionastowhether)。這些連續的或非連續的詞語組合在不同文獻中的名稱包括“詞塊”,“復現詞語組合”,“短語學單位”,“多詞表達”,“短語序列”,和“程式語”等。本文遵循李晶潔和胡文杰的研究,使用“短語序列”這一術語。[8]對短語序列的研究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傳統的,根據語意和句法,對文本進行的人工分析方法,另一種是借助于語料庫和軟件的頻率驅動方法。前一種方法為多數研究所用,因為學界對語類分析有一個共識,那就是語類分析需要業內人員人為操作,因為它是一項復雜的認知任務,而去交際目的的理解和闡釋需要涉及到復雜的理解和推斷能力,這一點計算機軟件很難做到。后一種方法于最近十幾年內開始流行,它是一種通過在語料庫中檢索出多樣的詞語組合,然后篩選出那些達到設定頻率的詞語組合的方法。前一種方法的優點是直接,由于是業內人士人工分析,對實現某一交際功能的短語序列地辨認會更加準確,也不會遺漏出現頻率低,但也同樣實現相同語篇功能的短語序列。但缺點是,它屬于勞動密集型方法,耗時耗力,因此所能分析的語料有限,而且也缺少量性的數據支撐。后一種方法的優點是,研究結果有大語料支持,也有量性的數據支撐。但缺點是,它考察語言功能與語言形式聯結的方法是間接的,因此很難把那些真正能夠反映步階語篇功能的短語序列和那些僅僅是因為高頻共現的多詞序列區分開來。其次,由于它是一種頻率研究,未達到研究所設頻率,但卻能反映相對應的語篇功能的短語序列會因此被排除在外。再次,這些研究通常把多詞組合的“多”設定為四,考察多詞組合也因此變成了考察共現的四詞組合。這一設定,忽視了兩詞或三詞,以及多于四詞的組合在實現語篇功能中的作用。如實現期刊引言部分的步階之一“表明研究之不足”的語篇功能的短語序列可以是兩詞組合,如welack。但這一兩詞組合在這種研究設計下會被排除在外。

三、短語學與語步的關聯

眾多研究表明,語言特征和修辭語步之間存在直接的聯系,短語序列自身所帶有的詞匯語法特點,能夠反映出某一語類的語篇功能。Swales是確立這一關聯的領軍人物。他不僅勾畫出了期刊論文引言部分的語步特征,還人工分析了每個語步和各步階的語言實現形式。如,他分析出語步一,“確立研究領域”,主要靠三點語言形式來實現。第一點,通過對該領域重要性的評價性陳述(itiswell-knownthat);第二點,通過提及前期研究(recently);第三點,通過引述動詞(show,establish,claim)。[2](P89)利用相同的分析思路,語類分析家們還分析了多種語類的語步或步階的語言實現形式。在期刊論文中,由于受到Swales的影響,對其引言部分的研究最多,而對其它部分,尤其是討論部分的研究較少,對討論部分各語步或步階的語言實現形式的研究則更少。其主要原因是,這一部分語步較多,之間的結構較復雜,且語步之間的界限有時也并不清晰。這些原因都為分析具體語步和步階中的短語序列帶來了困難。因此,對這一部分短語學的研究,通常采用的都是間接的語料庫和頻率驅動的方法。這些研究中,一部分研究把整個討論部分的短語序列作為研究對象,但并不把它們對應到某個具體的語步或步階中。例如,利用語料庫方法,Gledhill發現,在期刊論文的討論部分,that大部分被用于that從句中,充當句子的補語成分,且具有評價結果或闡釋結果的語篇功能。[9](P231)另一部分研究,根據設定的頻率,首先從語料庫中提取出短語序列,然后再把它們對應到不同的語步或步階中。例如,Le和Harrington根據一定的頻率,首先在語料庫中提取出14個關鍵詞,然后利用協同工具檢索出帶有關鍵詞的三到八詞短語序列,之后再把它們對應到“評論結果”這一語步的前三個步階中,以此用來分析這些短語序列與步階的關聯。[10]如前所述,頻率驅動的方法雖然證明了語言形式與語言功能之間的關聯,但由于其自身的缺陷,其對理論的貢獻比對教學的貢獻更大。正如Moreno和Swales所言,雖然數據證明短語序列atthesametime與“總結方法”這一語步關聯密切,但我們很難看出它們之間的必然關聯。這些缺乏微觀語境的短語序列對學術英語的教學貢獻也因此相對有限。相反,由于人工對短語序列的分析方法更機動,更全面和準確,提供的微觀語境也更多,從教學的角度說,它的研究成果對教學的幫助更大。本文從教學的角度出發,根據Yang和Allison關于討論部分的語類結構,人工分析其語步四“評論結果”中第三個步階“結果與文獻對比”中出現的短語序列,以期為學術英語的寫作提供指導。選擇這個步階的原因有二。首先,將自己的研究成果和已有文獻進行對比是期刊論文討論部分中的一個重要組成步階,它實現著重要的語篇交際目的。通過這個步階,研究者加入學科知識的對話,展示自己對學科領域的貢獻,也確立自己在本研究領域中的威信和地位。其次,眾多關于期刊論文引用模式的研究,基本使用地都是頻率驅動的方法,得出的數據都較宏觀,本文期望從微觀層面對他們的研究結果進行補充。

閱讀全文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国产精品免费在线观看 | 青青热久久国产久精品秒播 | 亚洲天堂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精品亚洲色图 | 亚洲视频在线观 | 日韩国产一区二区 | 欧美亚洲另类综合 | 手机看片91精品一区 | 欧美 日韩 国产 成人 在线观看 | 色yeye在线观看 | 欧美国产日韩在线观看 | 国产精品麻豆a在线播放 | 亚洲v欧美| 欧美日韩电影在线 | 久久久久女人精品毛片九一 | 美日韩在线视频 | 一久久 | 激情一区二区三区成人 | 国产全部视频在线播放 | 国产在视频 | 91国偷自产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精品成人va | 欧美亚洲天堂 | 亚洲欧洲日本在线观看 | 国产精自产拍久久久久久 | 图片专区亚洲欧美另类 | 国产成人无精品久久久 | 欧美日韩亚洲区久久综合 | 欧美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 成人国产一区二区 | 怡红院一区二区三区 | 初撮五十路交尾视频 | 国产免费资源高清小视频在线观看 | 精品在线一区二区 | 亚洲图片欧美在线 | 国产一区亚洲欧美成人 | 日韩欧美在线免费观看 | 国产综合社区 |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 | 韩日一区二区三区 | 欧美成人免费高清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