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編精選了8篇幼師專業論文范例,供您參考,期待您的閱讀。
幼師專業舞蹈教學論文
一、創造有利條件提高學生學習舞蹈的興趣
作為一名幼師專業的舞蹈教師,以及一名幼師學校的班主任,筆者都深刻的認識到,教師是領頭羊,老師在上課時的精神狀態直接影響著學生的精神狀態。所以,教師首先要做到,在課堂上精神愉悅,態度積極。用平等的心態保護好每一個學生,不要因為學生自身條件的薄弱,而讓他受到不公平的待遇。要時常用鼓勵的方法促使學生上進。在與學生的交流中會發現,學校中并不缺乏自信心不足但品質良好的學生,這樣的孩子大多數并沒有上過舞臺,甚至沒有很正式的接觸過舞蹈。這就更需要每一個教師都能用熱情和耐心去引導學生們認識舞蹈,了解舞蹈,最后愛上舞蹈。為學生的舞蹈學習打下一個夯實的基礎。為學生創造登臺表演的條件,讓他們見世面、長經驗、長膽量。讓學生懂得舞蹈中的感情,感情是一個舞蹈的靈魂,缺了魂魄的舞蹈是不會精彩的,老師在示范的過程中要表現出感情,感染學生,隨著老師的示范和講解,讓學生對舞蹈有更深層次的理解。
二、改進考試方法重視實踐教學
在普遍的應試教育中,我們都會以一個學期的期末成績為主,所以期末的舞蹈測試也就成了學生的主要成績,這樣,也就導致了許多學生臨時抱佛腳的心態。不能把上課所學和考試完美的結合起來是只有期末考試的弊端,通過調查和研究,筆者認為,可以將平時的課堂表現記為總成績的20%,平時的測驗記為30%,將最后的期末考試成績記為50%,這樣就可以讓學生同時注重各個階段的學習,有力的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可以有效的、綜合的檢驗他們的舞蹈水平以及靈活運用舞蹈的創新能力,在平時成績的設計上,鼓勵學生表演自己編創的舞蹈,誰的更有新意,誰的更有創意,誰的就可以獲得更高的成績,從而實現了實踐與分數的完美結合。
三、日常管理的舞蹈教學
作為幼師學校的班主任,又介于舞蹈對于幼師專業的重要性,所以,作為班主任,要注重學生日常管理中的舞蹈教學,比如,定期在班級舉行舞蹈大賽,讓每個學生各盡所能,發揮自己所學,靈活應用,努力創新,誰的編排更有趣,誰的想法更打破大眾的想法,就能得到一定的獎勵;也可在班級晚會中,加入大量的舞蹈元素,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給予他們充分的發揮空間;并鼓勵同學積極參加校級以及以上級別的舞蹈比賽,在比賽中磨練自己,經過摔打才會被歷練的更加強大。在日常活動中,潛移默化的為學生講解舞蹈的魅力,讓學生對舞蹈的愛真正發光發熱。
四、小結
學前教育專業大學生教育科研素養培養
摘要:文章首先闡述對教育科研素養進行概述,然后分析了學前教育專業大學生教育科研素養的現狀,最后提出了學前教育專業大學生教育科研素養的培養策略,包括通過專業理論知識夯實科研素養基礎;通過科研方法課程優化助推科研意識形成;通過參加見習、實習活動促進科研能力提高;通過畢業論文訓練促使科研素養提升。
關鍵詞:學前教育專業;大學生;教育科研素養
當前,中小幼學校對教育科研愈加重視,反思和研究能力也逐漸成為評判教師專業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1]。因此,高師院校不得不將師范生教育科研素養的培養納入重要議題。學前教育(師范)專業大學生作為未來幼兒園教師補給的重要來源,其教育科研素養的養成不能從走上工作崗位才開始,而應該“關口”環節前移,在大學期間教師就應為其創造條件,開拓路徑,形成培養鍛煉體系,使其具備反思、批判、創新等基本能力,為畢業后順利走上幼教工作崗位,開展保教工作、開展教育研究、綜合發展打下堅實基礎。但客觀地講,現階段很多高校在大學生科研素養培養方面沒有建立科學的體系,不同學科教師對大學生科研素養的理解不同,筆者結合自身在高師院校從事學前教育專業教學科研工作的實際,在學前教育專業大學生科研素養的養成策略方面提出一些自己的思考。
一、教育科研素養概述
素養一詞內涵豐富、理解多元,從字面常被理解為道德層面的素質或修養,與素質同義,從廣義上講包括道德品質、外表形象、知識水平和能力等方面。在知識經濟的今天,素養的含意大為擴展,它包括思想政治素養、文化素養、業務素養、身心素養等各個方面[2]。具體到個體身上,是指由訓練和實踐而獲得的技巧或能力,科研素養指在不斷探究人文、社會、自然等領域中的真理,進行理智化創造活動的過程中獲得的科學研究技巧或能力。對幼兒教師來說,教育科研素養是指幼兒教師在進行教育科學研究時在思想道德、教育觀念、理論知識、科研能力等方面應達到的基本要求。對學前教育專業師范生來說,則是指他們在正式成為幼兒教師之前、大學期間經過學習實踐而形成的未來從事教育科學研究所應當具備的科研理論、科研道德和科研能力上的基本要求。素養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也不是純粹靠天賦遺傳或后天習得,它是先天和后天綜合形成的結果。在先天遺傳的基礎上,加之后天的訓練和實踐,日積月累、久久為功,才會水到渠成。師范生教育科研素養的修煉與養成也必須遵照這個內在規律,重視得越早,對教師的專業成長越有益處。教育科研素養是高級的、復雜的,具有源于教育實踐而又有所超越和升華的綜合特質。一般來說,教育科研素養的基本要素包含以下三種。一是教育科研理論素養,主要指學生在大學學習期間獲得的有關學前教育、學前心理方面的基本理論知識與方法,以及教育科研方法及技巧等。二是教育科研道德。這是科研道德下位概念,不論是自然科學還是人文社科領域的科學研究,均要遵守基本的科研倫理,教育科研也不例外,它包括研究者的科研意識、科研規范、科研道德、判斷的理性思維等。三是教育科研能力。它主要包括發現問題、收集利用文獻資料、開發處理圖文作品、進行科研規劃、組織和操作,以及成果表述等能力。
二、學前教育專業大學生教育科研素養的現狀
學前教育專業大學生在校期間接受了比較系統的專業理論學習和訓練,在教育科研素養的養成方面有了一定的收獲。比如,具有初步的科研意識,對學前教育領域有一定了解,初步掌握了教育科研的基本方法,也會在畢業前經歷專題培訓或專項科研訓練,但是客觀地講,他們身上仍然存在很多薄弱環節。
幼兒教師觀察能力研究
摘要:觀察幼兒是教師必備的專業能力之一,教師對幼兒生活活動的觀察有著重要的教育意義。教師觀察具有的一定原則,即觀察目標的明確性、觀察方法的科學性、觀察記錄的客觀性和觀察分析的準確性。同時,提高幼兒教師觀察能力需要教育行政部門加大重視力度,學校優化職前幼師培養體系,幼兒園提供優質環境支持,教師強化自身理論知識結構。
關鍵詞:生活活動;幼兒教師;觀察能力
一切教育都來源于生活,教育和生活密切相關,不可分割。作為教育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幼兒日常生活活動影響著幼兒的健康成長和教師的專業發展。觀察是研究幼兒的重要手段和方式,教師對幼兒生活活動的觀察有著重要意義。但現實的種種不良現象突兀出幼兒教師觀察意識、能力、策略缺乏,教師對幼兒生活活動沒有進行深入了解,忽略了幼兒內在的需求,影響自身專業技能的提升,不利于幼兒園教育教學工作的開展,因此,幼兒教師應強化觀察兒童意識,注重提高自身觀察能力,加強對幼兒生活活動的觀察,提高幼兒教育教學質量。
一、生活活動與教師觀察
(一)生活活動
“生活”一詞既熟悉又陌生,蘊藏著豐富的內涵。《現代漢語詞典》對生活的定義是:其一,人或生物為了生存和發展而進行的各種活動,如政治生活、日常生活等;其二,進行的各種生活;其三,生存;其四,衣、食、住、行等各方面的情況。1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認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營,生活所必需的教育。同時,他強調生活教育是給生活以教育,用生活來教育,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2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揭示幼兒生活與幼兒教育聯系緊密,幼兒生活是幼兒教育的中心,幼兒教育的根本意義是幼兒生活之變化。與生活有關的另外一個概念是生活活動,《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認為,幼兒生活活動是指幼兒在園一日生活各個環節的活動,包括入園、進餐、盥洗、喝水、如廁、睡眠、散步、過渡活動、自由活動、離園等。3由此看來,幼兒教育是從幼兒生活中來,又進入幼兒生活里去,幼兒生活活動能反映幼兒最自然、最本真、最真實的發展需要。教師應該重視幼兒生活活動,為他們提供健康豐富的活動環境,滿足幼兒多方面的需要,促進幼兒身心全面發展。
(二)教師觀察
學前教育專業男生體育教學研究
1研究方法
1.1文獻資料法
根據研究需要,進行文件資料的檢索、收集和研讀。通過圖書館、中國期刊網、萬方數據庫、維普數據庫等網絡資源,查閱大量學校體育教學及幼兒體育相關的研究文獻和論著,涉及課程論、教學論、教學法、學前教育學、學前體育學等領域的文獻資料,為本研究的選題和論證提供理論依據。
1.2問卷調查法
為了解教學雙方及用人單位對現行幼師男生體育教學的看法,設計了三套調查問卷,分別為學生問卷、教師問卷、幼兒園專家問卷,以便采集到有價值的信息,在編制問卷結構和指標時,根據本論文研究的目的和內容,閱讀了大量體育科研及幼兒教育方面的資料,做出調查問卷。
1.3專家訪談法
在問卷調查的基礎上,為獲得幼兒園對幼兒教師體育(游戲)教學中需要的知識和技能、對男幼兒教師教學能力方面要求等信息,在問卷調查對象中選擇了3位園長、5位教師進行深入訪談,進一步了解用人單位對目前男幼師培養中的能力需求。
多媒體輔助幼兒園科學教學活動調查
摘要:多媒體操作技能是培養幼師專業素養和信息素養的方式。本論文針對多媒體在幼兒園科學教學活動中的應用現狀,運用觀察法、問卷調查法對黃平縣三所幼兒園在科學培養活動中的多媒體應用進行調查,得出調查結果。
關鍵詞:多媒體;優秀幼兒園教師;科學教學活動
1前言
本文研究的課題是多媒體輔助幼兒園科學教學活動的調查。隨著學前教育的發展,信息化對于教育的推進已經成為一種共識。但長期以來,學前教育的信息化卻較少引起人們的關注,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學前教育在研究領域中處于邊緣地位。近年來,隨著各個國家對學前教育的重視,學前教育信息化慢慢成為研討的熱點,相應的,幼兒教師的教育技術能力研究也逐漸成為人們關注的一個話題。因此,本文對幼兒園學前教育展開了一系列的調查研究。
2調查對象
本調查選定的對象是黃平縣重安鎮重興幼兒園、黃平縣谷隴鎮克麻幼兒園、黃平縣苗隴幼兒園的20名教師,其中黃平縣重安鎮重興幼兒園、黃平縣苗隴幼兒園為公立幼兒園,黃平縣谷隴鎮克麻幼兒園為私立幼兒園。調查采取問卷的形式,共發放問卷20份,回收問卷20份。收集的數據運用EXCEL軟件進行處理和分析。
3現狀分析
農村幼兒教師問題研究(5篇)
第一篇:農村幼兒教師職業幸福感研究
1問題的提出
河南是全國人口大省,政府官網數據顯示,2013年年末總人口數10601萬人。其中居住在城鎮的人口4643萬人,占總人口的43.8%,居住在鄉村的人口5958萬人,占總人口的56.2%。河南轄17個省轄市,1個省直管市,21個縣級市,88個縣,50個市轄區,1863個鄉鎮(鄉:852,鎮:1011),47347個村委會。而河南全省有14485所政府登記在冊的幼兒園,專任教師12.94萬人。學前教育專業畢業的專任教師8萬人,占總數的61.81%。農村人口數量龐大,發展潛力大,想要推動農村各方面的進步,就要大力發展基礎教育,關注和重視幼兒教師的工作。好教師才能教出好學生,但是在學前教育熱的大背景下,承擔教學任務的廣大農村教師處于一種什么樣的狀態呢?
2研究對象和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問卷調查法,在借鑒他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自編《河南省幼兒教師職業幸福感調查問卷》,然后選取河南省周口、新鄉、商丘、信陽、鄭州、洛陽、安陽、平頂山、開封、焦作十個城市,每個城市八所農村幼兒園,每所幼兒園隨機發放五份問卷,共發放問卷400份,回收327份,其中有效問卷295份,回收率81.75%,有效率90.2%。
3農村幼兒教師職業幸福感現狀及因素分析
研究結果顯示農村幼兒教師職業幸福感受工作年限、工資水平和自身文化程度影響最多。工資收入水平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職業幸福感,工資收入是教師衡量自己價值和工作能力的標準,同時也是生活品質的有效保證。教師自身的學歷也會影響幸福感,問卷結果顯示,在農村教師構成比列中,本科學歷的教師職業幸福感最低,專科學歷教師幸福感最高,其他學歷教師幸福感居中。通過對回收有效問卷的整理分析,數據顯示農村幼兒教師職業幸福感整體并不是很高,甚至呈偏下的狀態,研究發現其原因主要如下:
用人單位幼兒教師培養需求
摘要:了解用人單位對學前教育師范生需求的走向及師范生進入工作崗位后普遍存在的問題,對高校教師進一步改進教學,培養社會所需要的人才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結合多年的幼兒園實踐觀察及與用人單位的交流探討發現,幼兒園教師通識性知識匱乏,教育理論有待加強;科研能力欠缺,教學反思能力有待提高;專業知識淺表,幼兒學習與發展的知識不足。應激活師范生的主體意識,提升高校教師教育實踐指導的有效性,轉變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革新教學評價方式。
關鍵詞:學前教育;師資培養;用人單位;人才需求
人生百年,立于幼學,“學前教育的發展關系億萬兒童的健康成長,關系社會的和諧穩定,關系黨和國家事業的未來”[1]。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重視學前教育”,由此,我國學前教育事業正式進入了快速發展期。黨的十八大報告確立了以質量為價值取向的發展定位,要求“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辦好學前教育”。黨的將“幼有所育”列為民生事業目標之首,強調“努力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要推進學前教育由量的補充到機會與質量并重,需保障學前教育師范生的培養規模與培養質量齊頭并進,使培養出的師資所具備的能力與素質充分符合社會發展和用人單位的需求。以“學前教育人才培養”為主題在中國知網上進行文獻檢索發現,相關文獻多站在高校視角結合《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試行)》談課程設置、教學改革、質量評價等,鮮有文獻關注用人單位對學前教育人才培養的需求。本文基于用人單位的視角對人才需求的走向及師范生走上工作崗位后普遍存在的問題進行細致分析,并對高校教師的教學提出改進建議。
一、新時代背景下幼兒園教師培養標準
隨著時展和教育的革新,學前教育邁入了新的歷史發展階段。為推動幼兒園教師專業發展,建設高素質的幼兒園教師隊伍,2012年2月10日,教育部頒布《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試行)》(以下簡稱《專業標準》),對幼兒園教師的師德、基本人文科學素養和所應具備的專業素養作出了明確、具體的規定。為適應學前教育改革發展要求,2014年12月5日教育部印發了《關于實施卓越教師培養計劃的意見》,提出“構建厚基礎、強能力、重融合的培養體系,培養一批熱愛學前教育事業、綜合素質全面、保教能力突出的卓越幼兒園教師”[2]。針對一些院校小學和幼教師資培養條件不達標的問題,2017年10月26日教育部印發《普通高等學校師范類專業認證實施辦法(暫行)》,實行師范類專業三級監測認證,強調學前教育師范生應具備的核心能力素質有:踐行師德(師德規范、教育情懷)、學會教學(保教知識、保教能力)、學會育人(班級管理、綜合育人)、學會發展(自主學習、國際視野、反思科研、交流合作)。2018年1月20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頒布《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文件強調培養“熱愛學前、幼兒為本、才藝兼備、擅長保教的高素質幼兒教師隊伍”[3]。2018年3月28日,由教育部等五部聯合印發的《教師教育振興行動計劃(2018—2022)》指出:“著力培養造就黨和人民滿意的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教師隊伍”,“為幼兒園培養一大批關愛幼兒、擅長保教的學前教育專業專科以上學歷的教師,教師培養規格層次滿足保障國民教育和創新人才培養的需要”[4]。2018年9月17日,教育部《關于實施卓越教師培養計劃2.0的意見》,提出培養造就一批“教育情懷深厚、專業基礎扎實、勇于創新教學、善于綜合育人和具有終身學習發展能力的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幼兒園教師”[5]。總體來看,新的歷史背景下高校應以《專業標準》為前提,努力培養熱愛兒童和學前教育事業、人文科學基礎扎實并具有良好專業素養和發展潛質的幼兒園教師,才能適應學前教育改革與發展的需要。
二、新時代背景下幼兒園人才需求的走向
“市場導向型自主擇業”催生了高校人才培養的“需要論質量觀”。了解用人單位的人才需求現狀,高校才能為人才培養爭取就業話語權。
學前教育專業教學質量保障體系分析
摘要:就目前來看,我國高職學前教育仍然面臨很多困難因素,這些因素將對教育質量帶來一定的影響,經過多年研究調查發現,建立完善的教學質量保障體系,不斷強化教學質量的管理,對高職學院人才的培養極為重要。本文針對高職學前教育專業教學質量保障體系進行了研究分析,并就目前在高職學前教育專業遇到的相關問題做策略分析,從實踐教學的理念保障、內容保障、條件保障等方面做系統性評估,最終為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提供力所能及的參考意見。
關鍵詞:高職院校;學前教育;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研究分析
在進行教學質量保證體系建設的時候,怎樣才能良好地落實教學質量的監控以及測評模式“以人為本”,這是目前高職學院必須思考的問題。學校的根本任務是教書、育人,高職學校主要的培育目的是為了能夠有效滿足社會對于人才的需求。
一、我國高職院校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的現狀與弊端
(一)在實施教學質量保證體系中缺乏“以人為本”的理念
在教學中必須落實“以人為本”的理念,打造高素質教育隊伍。但是,目前我國一些高職學校并沒有充分理解“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在學校中“以人為本”只存在于表面,“以人為本”正是教學質量保障體系運行的難點。“以人為本”就是將學生放在首位,在價值取向評價中,尊重和理解教師,高度重視教師的進步和發展。站在因果關系的角度來講,事物的發展都是因為內因和外因的共同作用,內因是發展的基礎,確定了事物發展方向,外因則為事物發展的外在條件,起著加速或延緩的效果,外因則是依靠內因發揮作用。所以,高職學院教師積極性的培養,應該由學校管理人員在內因以及外因上著手,在進行教學質量保證體系的創建時,應該不斷優化有關的制度,使其能夠發揮促進的效果,積極調動教師的主觀能動性,使得教師能夠將教學任務作為自己獻身的事業,而不是簡單的工作。
(二)學前教育專業教學觀念陳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