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編精選了8篇幼兒美術論文范例,供您參考,期待您的閱讀。
幼兒教師美術素養論文
一、對幼兒美術教育基本功底的夯實
1.了解幼兒美術教育的相關理論。
教師的美術教育觀念直接關系著幼兒的藝術創作過程,實施幼兒美術教育更需要掌握一定的兒童美術和美術教育的相關理論來架構和引領正確的幼兒美術教育觀念。幼兒教師應了解兒童美術教育發展的歷史,對兒童美術的發展階段理論及代表人物的基本觀點要熟悉,如兒童美術的發展階段理論代表庫克、羅恩菲爾德,兒童美術的認知理論及代表人物古德伊娜芙,兒童美術的分析理論代表人物艾修勒、哈特薇克,兒童美術知覺理論代表人物阿恩海姆,兒童美術的本質論代表人物艾斯納等。在對幼兒美術發展歷史的回顧中,了解兒童美術的特點、兒童美術教育的發展進程,不斷豐富自身的幼兒美術教育基礎知識。
2.加強對相關政策法規的培訓。
基于幼兒園教師對語言、社會、科學、藝術、健康五大領域皆顧的特殊性,往往也會出現對每個領域都不精通的問題,需要加強對兒童美術教育相關的幼教政策法規的培訓。如《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的第二部分“教育內容與要求”中明確規定了藝術教育的目標、內容與要求、指導要點,需要幼兒教師深入解讀,并內化到幼兒美術教育活動中貫徹落實。此外,教育部于2012年10月頒布了《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第五部分是關于藝術領域的闡述,《指南》中美術教育分為兩大部分,一是感受與欣賞,二是表現與創造,每一部分用兩個要點來闡述。在每個要點根據幼兒的年齡段設定了“學習與發展目標”,告訴我們三個年齡段幼兒美術的教育大致可以達到什么樣的發展水平,而達到這樣的水平我們可以根據教育建議采取哪些有效的措施和手段。有助于教師了解幼兒美術學習與發展的基本規律和特點,明確幼兒美術學習與發展的價值取向,學習幼兒美術教育的有效策略。
3.豐富幼兒教師自身的藝術底蘊。
作為幼兒教師開展兒童美術教育,若要讓幼兒掌握一個點,教師必須先掌握一個面、一組鏈。我們應對著名的畫家、畫派有所了解,如國外的凡•高、米羅、蒙德里安等大師,國內的徐悲鴻、劉海粟、吳冠中等,以及中國當代超寫實主義油畫的領軍人物冷軍等,在感受與欣賞中加強對優秀作品的賞識和解讀。此外,我們還要學會雅俗共賞,關注周圍環境中的藝術美,如廣場雕塑、自然景物、羽毛創意、石頭彩繪等,這樣才能做好兒童與美術之間的“審美中介”。幼兒園還要加強美術園本教研,通過一課三研、同課異構、現場觀摩、說課評課等,探討美術技能培養與幼兒創造力的發揮之間的關系、面向全體與個別指導的關系、教師放手與出手之間的關系,充分認識“前臺”的精彩與“幕后”的積淀之間的關系等,不斷轉變觀念,提升教師自身的藝術文化底蘊。
新時期幼兒美術教育論文
一、幼兒美術教育的基本現狀分析
幼兒繪畫潛能只有在得到正確引導和激發的作用下才能真正將生活中的美體現到繪畫作品當中。當前幼兒美術教育的實施不僅僅局限于學校教育,各種獨具特色的美術培訓班也成為了家長的選擇之一。然而,從美術教育培訓班的開展現狀來看,無論是美術教學內容設計還是課程安排都遵循著相似的教學模式,在這樣的教學背景下就勢必會導致幼兒的美術作品千篇一律,照貓畫虎,幼兒在美術課程學習僅僅是依附著教師,教師教什么幼兒就跟在后面畫什么,如此復制出來的美術作品無論是繪畫技巧還是繪畫效果都大相徑庭,幼兒的作品大致雷同,毫無創新可言。長此以往,幼兒的繪畫思維被嚴重限制,同時枯燥乏味的繪畫過程還嚴重影響到幼兒的繪畫心態,甚至導致厭學情緒的產生。美術教育對于幼兒而言應是豐富多彩的,然而當前的教學模式卻使得幼兒成為了美術教育的附屬品,這樣的美術教育效果可想而知。興趣與教學在幼兒美術教育中應同步實施,基于興趣培養目的的幼兒美術教學才是具備生命活力的幼兒教育課程。
二、幼兒美術教育中幼兒興趣培養的策略分析
幼兒階段的美術教育是當前幼兒教育中極為棘手的問題之一,需要教育工作者在充分尊重幼兒身心發展規律的基礎上讓美術教育成為幼兒表達內心所想和傾訴內心情感的重要途徑。快樂教學作為幼兒美術教育課程實施的核心內容,是建立在幼兒繪畫興趣培養基礎之上的課程實施過程,如何在美術教育活動開展的同時起到愉悅幼兒身心的目的成為了當前幼兒美術教育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幼兒美術教育的實施應在培養幼兒基本興趣的基礎上融入必要的藝術情感,促進幼兒身心共同發展。針對當前幼兒美術教育中存在的種種問題,筆者認為幼兒美術教育中幼兒興趣的培養可從以下幾方面得以體現:
1.重視興趣培養在幼兒美術教育中的滲透
幼兒美術教育中興趣的培養關系到美術教育的教學效果,是繪畫課程中首先需要關注的問題。幼兒天好畫畫,因此教師正是需要從幼兒的繪畫興趣出發,充分體現繪畫課程實施過程中幼兒興趣培養。在幼兒純真的思想中,繪畫能夠帶給他們無限的樂趣與滿足,這是任何功利心理所不能比擬的。因此幼兒美術教育不應受到傳統固定思維模式的影響,讓幼兒在個性舒展過程中切實感受繪畫的無窮樂趣。
2.注重幼兒繪畫過程中心理環境的營造
幼兒創造力中美術教育論文
1我國幼兒美術教育創造力的缺失
1.1美術教育思維僵化影響幼兒創造力發展
當前幼兒美術教育思維僵化,還停留在判斷教學效果的優劣在于幼兒能否將一個物品畫得“很像”的思維上。例如畫一個蘋果,能畫出紅色或者綠色,比較圓的蘋果,并且畫面比較整潔就算是幼兒學得不錯,老師教得不錯。假若幼兒畫出了黃色、紫色的蘋果,甚至可能蘋果的形狀是棱角分明的,就無法得到認可。幼兒美術教育陷入過度注重技能而忽略幼兒創造思維的培養,最終導致的是忽略了幼兒的全面發展,特別是創造力的發展。
1.2模式化教學阻礙對幼兒創造力的引導
現在的幼兒美術教育過度受限于教學的流程和模式,一般的授課模式往往是教師講解,示范,引導聯想,幼兒模仿,教師指導修改。固化的流程,限制了幼兒創造力的發揮。在引導聯想的環節,教師往往會告訴幼兒月亮像船、像鐮刀,像香蕉……幼兒對月亮的聯想也局限在有限的事物范圍內。本應該最能夠促進幼兒創造力發展的引導過程,反而成為最限制幼兒創造力的環節。
1.3家長教育思想落后,扼殺幼兒發散思維發展
除了社會和教師的思想誤區以外,幼兒家長往往在教育目的方面也存在著一些問題。現代社會注重人的全面發展,因此對一部分家長來說,自己家的孩子“多才多藝”可以讓自己“臉上有光”,“有面子”。抱著這樣的想法讓幼兒參加美術課程,于是注重的就是幼兒繪畫是否“專業”,“像真的一樣”,而忽略了幼兒創造力的培養,甚至有的教師注重幼兒創造力的培養不強調用色、構圖的“正確性”和“準確性”還會引起家長不滿。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定了教師在培養幼兒創造力的積極性,并且扼殺了幼兒發散性思維和創造力的萌芽。
關于環保創意美術的幼兒園論文
1農村幼兒特定的年齡及地域性特征
1.1幼兒的年齡特征
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兒童的智力體現在他們的雙手上。由于幼兒年齡小,雙手比較地靈巧,擁有一定的操控能力,同時,他們喜歡能夠自由發揮他們想象力和創造性的多元化工具。從事實來看,培養他們的動手能力可以有效地達到強化幼兒腦功能、發展智力的目的。尤其是小班幼兒,該群體的肌肉尚未發育完善,提高他們的動手能力自然顯得非常重要。環保創意美術活動便是針對幼兒的年齡特征所設計的一項有意的動手活動,將顏色敏銳度作為切入口,充分地應用生活中的各類素材,強化幼兒的視覺功能,提高他們的造型能力,初次地開發幼兒的創造能力、想象力等相關的幼兒啟蒙教育。而開設幼兒園環保創意美術活動是與幼兒的年齡特征相吻合的。
1.2農村幼兒園的地域性特征
1.2.1教育教學設備不足
普遍農村幼兒園在物質基礎設備方面明顯不足,無法充分地提供農村幼兒必需的學習以及生活需求。部分貧困區域的農村幼兒園甚至連學習必需的桌椅都嚴重地不足,還得讓學生自己配備參差不齊的上課桌椅,對幼兒的身心發育極為不利。至于配置與美術教學所需的高昂用具設備自然更是奢談。
1.2.2農村幼兒教育管理尚不科學
幼兒美術教育論文(共4篇)
第一篇:民間藝術幼兒美術教育影響
一、現階段幼兒美術教育所存在的問題
目前我國一部分的學校以及教師對于美術教育缺乏正確的理解,很多人都認為美術不過是簡單的畫畫,很少人能夠真正認識美術教育的本質,美術教育的目的不是教會幼兒如何畫畫,而是通過畫畫來培養幼兒的審美情操,提升幼兒的藝術修養,讓幼兒能夠在美術學習中體會到美的感受。因為人們對于美術教育的錯誤認識,從而導致了我國美術教育的滯后發展,幼兒對于美術學科興趣也不斷削弱。另外我國還有一部分的幼兒教學中缺乏必要的師資力量,美術教師隊伍整體素質不高,在建設資金上也相對匱乏,缺乏必要的激勵機制,很難吸引優秀教師前來任教,現任美術教師的教學觀念以及教學方式都相對落后,他們對于自身工作的重要性認識不清晰,缺乏終身學習的理念,認為自己的水平完全可以勝任幼兒美術教學,無法做到與時俱進,對于各種培訓活動不積極參與,因此導致美術教學效果不理想。
二、民間藝術對幼兒美術教育的影響
1、民間藝術能夠培養幼兒美術素養
民間藝術對于我國幼兒美術教學有著非常巨大的作用,因此幼兒教師應該用全新的角度審視我國幼兒美術教學,兒童時期,幼兒思維活躍,對于新鮮事物有著巨大的好奇心,教師應該抓住幼兒的這些特點,充分利用這些特點,巧妙的將民間藝術融入到美術課堂中,觸動幼兒的靈感,推開他們靈感的大門,聯系生活實際,進行教學。比如剪紙藝術,教師可以將生活的飛鳥、云朵、花朵這些簡單剪裁的形象,首先教與幼兒,借助多媒體技術,將更多豐富,多彩的形象展現給幼兒,在教師的帶領下,進行剪紙活動,活動可以采用競賽的方式,在比賽結束后進行評比,剪紙成績好的幼兒,教師將他們的作品展示在班級的黑板報上,并給予恰當的獎勵,這樣一來幼兒的好勝心理被激發,就會更加積極主動投入到剪紙藝術的學習中,在學習過程中,教師正確引導,不斷補充剪紙藝術的起源、發展歷史以及藝術價值的講解,這樣孩子就會加深對民間藝術的認識和了解,美術素養也會不斷提升。
2、民間藝術能夠培養幼兒人文素養
蒙臺梭利學前教育與幼兒美術教育論文
一、蒙臺梭利的學前教育思想
蒙臺梭利學前教育的主旨是,尊重兒童的個性發展,可以體現在,通過導師對教室的設計,比如教具的制定、環境的布置等,使得學生通過這些能夠進行自我教育,一旦兒童發生行為上的錯誤時,導師只需要將兒童錯誤的行為引向正確的道路上來,而不是將自己的思想強加給學生,對學生的主觀性造成不必要的干涉。這便形成一套蒙臺梭利學前教育體系,主要有以下幾點:一是反對教育方法的模式化,要根據兒童的個性因材施教。二是提倡親子教學。三是利用教具,要通過感官教學,創造出適合孩子生長的自由的教育環境,激發兒童主動學習和自我表達的能力。蒙臺梭利的教育思想對當今的幼兒美術教育帶來很多的啟示,并且值得學習和借鑒。
二、當前幼兒美術教育存在的問題
美術教育是幼兒全面發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不再是學校教育的副科。幼兒美術教育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幼兒的美術教育也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地方。比如教學方法的單一訓練模式,只重視對兒童專業技能的訓練;家長的觀念上,對于兒童作品評價的誤區;環境設置雖然是按照兒童的心理特征進行設置,但是真正發揮的作用極其有限。
(一)關于教學方法模式化
現在的幼兒美術教學,教師在課堂中還是占主導的地位,基本上都是教師畫好范畫,學生照著臨摹,這樣就導致了千篇一律的畫面效果,要想找出“另類”的作品可謂是難上加難,更別提發揮兒童的創造力了。可以說這種方法一味地注重技法的訓練,而不利于孩子潛在個性的解放。
(二)關于家長觀念的轉變
多媒體技術下幼兒園美術教育論文
一、多媒體技術可以輔助幼兒教學
(一)多媒體具有靈活多變的優勢,能為幼兒創造生動形象的教學環境。
(二)多媒體能夠展現直觀形象的事物,能使教學內容更加直觀、形象,幫助幼兒主動的參加教學活動。
(三)多媒體能夠開拓幼兒思維,加強幼兒的獨立性學習的習慣。
二、多媒體技術在幼兒美術教學活動中的應用
(一)優化美術藝術教學環境,激發幼兒的學習美術的興趣
由于興趣能夠促進幼兒學習的主動性。多媒體技術具有多樣性、形象性的特點,它能夠運用聲音、動畫、色彩形象的展示在幼兒眼前,使教學環境趣味盎然,美術教學設計引人入勝,通過多媒體再現生活中的事物,把靜態知識轉化成為動態知識,抽象知識能夠變得形象化,使幼兒在美術教學過程中不產生厭煩,幫助幼兒集中注意力,使幼兒感到學習的興趣主動的學習美術課程。
視覺文化背景下幼兒美術教學實踐論文
【摘要】
隨著科技教育的不斷發展,作為審美理念之一的視覺文化顯得日益重要。美術教學實踐是傳播視覺文化的有效方法,也能夠提高幼兒的動手動腦能力,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要從啟蒙教育開始做起。從很早的時候開始,幼兒教育就有美術課,幼兒的年齡很小,好奇心很強,也都很喜歡模仿,因此,提升幼兒的視覺文化必須科學、有效的開展幼兒美術教學實踐教育。本文在分析視覺文化的同時對有效開展幼兒美術教學課程提出一些建議。
【關鍵詞】
視覺文化;幼兒美術;教學實踐
視覺文化最為顯著的特點是把本身非視覺性的東西視像化,強調用視覺形式來表現抽象的或者具體的事物,它具有大眾性、感官性和虛擬性。例如照片、海報、雕塑、建筑、動漫、連環畫以及各種繪畫作品等,在生活中,視覺文化影響和熏陶著人們的生活方式和審美觀念。伴隨著教育改革,視覺文化給幼兒美術教學帶來許多積極的影響,同時也讓傳統的美術教學遇到不少困難。所以,要做好幼兒美術教學必須解決教學過程中所遇到的困難。
一、視覺文化的內涵
視覺文化是一種美,是對自然和藝術評價的哲學研究,是來自心靈和視覺上的感官。司溫特納.愛博斯在他的著作《描述的藝術》中寫道:“視覺文化主要關注視覺概念、制造形象的機制,以及視覺技術,所有這些都作為一種文化資源與荷蘭繪畫史相關”。在今天,視覺文化也被注入了新的內涵。美術教育是視覺文化主張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古往今來的美術風格有一個共同特點,那就是重視視覺文化,重視來自視覺上的美。源遠流長的中華民族在古代已經蘊含了豐富的視覺文化,那些故事壁畫和故事畫卷傳承著中華文明。在原始社會,人類在洞穴里刻畫各種圖形用以記事表情,是世界上最早的壁畫,這些簡單的壁畫體現出他們渴望裝飾居住環境的愿望,同時也反映出他們的理想和信仰。自魏晉到唐宋以來,佛教道教盛行,寺院道觀多有壁畫,甘肅敦煌的壁畫保存了大量杰出的藝術作品。隨著明清時代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卷軸藝術盛行,那些珍貴的畫帖是中華文明的藝術瑰寶。中國北方的園林雄偉壯觀、南方的園林靈秀精巧,素有“北雄南秀”的美譽,故宮、頤和園、天壇、承德避暑山莊、清關外三陵、清東陵清西陵等等,不僅是我們中國的文化遺產,而且是世界文化遺產,這可以算作中國對視覺文化的一大貢獻。繪畫、雕塑、建筑中的視覺文化無處不存在,對幼兒的學習和生活的影響不容忽視,所以改革后的美術教育需要把視覺文化的內涵引入教育實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