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中藥學教學中科研反哺教學的實施,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如何處理好教學和科研的關系,是目前多數教學研究型大學及其教師需要解決的難題。科研反哺教學可利用發展較快的科研來對教學活動進行有效的幫助,不失為一種處理教學和科研關系的有效途徑,以實現科研和教學統一協調發展。本文結合筆者在臨床中藥學的施教體會,從更新和豐富教學內容、提高教師學術水平和教學能力、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科學精神、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助推大學科研教學管理體制等五個方面,論述了科研反哺教學的作用及運用途徑。
關鍵詞:科研反哺教學;中藥學;教學改革
教學和科研是大學的基本職能,也是劃分大學類型的主要因素。我國大學按照科研與教學之間的關系,大致可分為教學型、教學研究型、研究型三類[1]。據統計,在我國教學研究型大學,或稱研究教學型大學,占所有本科高校的65%[2]。大學教學和科研是互相促進、互相依賴的統一體,而實際上又是相互影響、相互矛盾的。如何處理好教學和科研的關系,是目前多數教學研究型大學及其教師需要解決的難題。近年來,由于政策導向多數高校教師普通存在重科研、輕教學的現象[3],雖然各級管理部門也采取了不少措施,如本科教學評估、專業認證、審核評估、教學比賽等,但多數流于形勢、收效甚微。在當前形勢下,科研反哺教學可利用發展較快的科研來對教學活動進行有效的幫助,不失為一種處理教學和科研關系的有效途徑,以實現科研和教學統一協調發展。
1科研反哺教學更新和豐富教學內容
高校統編教材為課堂教學內容的主要來源,大約是5年左右更新一次,內容相對穩定,但也存在很大滯后性和局限性,不能完全反映本學科的研究進展。這就需要高校教師緊跟學科發展前沿,及時掌握學科科技發展動態,不斷擴充知識面和完善知識結構。臨床中藥學為中醫相關專業的一門基礎課,其內容也是不斷發展和更新的。中藥藥性理論為臨床中藥學總論的主要內容,近年來國家“973”計劃項目連續資助中藥藥性理論基礎研究,國家自然基金委、國家中管局、地方政府每年也有中藥藥性理論項目立項,中藥學教師有必要把最新的研究結果補充到教學內容當中,而不是一味的照本宣科。講授中藥四性理論的時候,可以將“平性藥藥性本質及其調節機體平衡科學內涵”項目的研究成果補充進去[4-7];講授中藥毒性的時候,可以將“基于‘十八反’的中藥配伍禁忌理論基礎研究”項目的研究成果補充進去[8];講授利水滲濕藥的時候,可以將“基于利水功效的中藥藥性理論研究”項目的研究成果補充進去[9-10]。教師在科學研究的同時,將學科動態、科研成果、科學技術引入教學過程,能夠優化知識結構和教學內容,使學生能夠學到最前沿的專業知識。
2科研反哺教學提高教師學術水平和教學能力
一名優秀的大學教師除了要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掌握先進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外,還需要有一定的學術水平。這種學術水平的高低,不與教學時間成正比,而是與其從事科研的深度和水平密切相關的。我國著名科學家錢學森先生曾說:“不會搞科研的教師不是一個合格的教師。”[11]教師只有在從事科研實踐的過程中,通過不斷查閱文獻、資料,參加各種學術會議和學術討論,才能夠把握最新科研動態、科研成果和科學技術,才能提高自己的學術水平。教師具備一定的學術水平后,方能在課堂上將專業知識淋漓盡致地傳授給學生,引領學生,指導學習方向,更好地促進學生發展。多學科的聯合研究是臨床中藥學發展的必然途徑和趨勢[12],教師需要通過跨學科、跨領域、跨部門、跨國界的合作,積極吸取多種現代學科的理論、技術、方法,并融入臨床中藥學科研和教學的思路和方法中。
3科研反哺教學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科學精神
教書育人是大學教師的天職,也是其基本使命和主要工作。教書是傳授知識和技能;而育人除了指培養學生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外,還包括培養和提高其綜合素質,其中大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尤為重要。科學研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教會大學生怎么學習,怎么發現新知并做到創新。芝加哥大學前校長赫欽斯認為“自由教育的目的不是教導年輕人所有他們需要知道的知識,而是培養他們繼續自學所需的習慣、觀念和技巧”[13]。科學研究要求科研人員堅持實事求是、一絲不茍、嚴謹治學的態度,頑強的毅力和有堅持不懈的精神。學生通過參與科研活動,會逐步形成這種科學精神,學習知識時也會腳踏實地、虛心請教,不主觀臆斷問題。大學生可以提早進入實驗室,參與一些科研項目,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各種學術活動,支持學生申報和開展各級大學生創新項目,從而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科學精神。
4科研反哺教學培養學生實踐能力
理論教學是科研的前提和基礎,實踐教學是科研的驗證和拓展,教學對科研起到促進作用,有助于理清科研脈絡。科研培養學生學習態度、樹立學習理念、鞏固理論知識、鍛煉動手能力、培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以及創新能力,而且科研是提升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將科研試驗活動引入實踐教學,是培養大學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科研能力最直接、最重要的措施,也是科研試驗平臺反哺教學的重要途徑。同時,科研實踐內容與實踐教學有機融合,克服了課堂教學與實踐環節脫節的矛盾。臨床中藥學教學過程中,可以利用現代中藥藥性理論研究的技術和實驗方法,結合自身科研項目產生的一些重要成果,進行中藥藥性理論的實踐教學。比如利用我們建立的“一證三性整體評價方法”“瘀熱互結證動物模型”,以及利用冷熱板示差法等,開展不同中藥的寒、熱藥性的教學實驗。這些教學實驗來源于中藥學學科前沿的真實實驗項目,比較受學生歡迎,學生可以在具體的實踐環境中得到鍛煉。
5科研反哺教學助推大學科研教學管理體制
教學與科研的統一是教學研究型大學的理想狀態,要實現這種統一則需要相關機制與體制支撐。絕大多數高校科研和教學都是分別由科技管理部門和教學管理部門來管理的,相應的科研和教規章制度也是分別制定的,存在相互獨立,甚至相互矛盾的地方。多數高校的科研反哺教學的制度和機制是比較薄弱的,還沒有形成完善的保障體系,突出表現在學校層面缺乏對科研反哺教學工作進行有效的組織領導,缺乏相應的制度建設和配套的激勵措施,甚至教師在科研反哺教學工作中所付出的勞動還沒能得到充分的認可與肯定等。這種管理體制不利于科研反哺教學活動的開展,導致教師開展科研反哺教學工作的積極性大大降低。因此,應該在學校層面,聯合教學和科研管理部門建立一套科研反哺教學的制度和管理辦法,為科研反哺教學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鼓勵教師形成科研反哺教學的意識,高校教師進行的科研項目不僅是根據個人興趣和重大需求,也要考慮教學活動的需要,教師在日常工作中不能把科研和教學作為2個相對獨立的工作,要主動把自身擁有的科研資源適時轉化為教學資源。
參考文獻
[1]武書連.再探大學分類[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02,23(4):51-56.
[2]韓秋瑩.教學研究型大學的教學與科研關系探析[J].現代教育科學,2012(1):118-121.
[3]谷明霞,包繼華.“科研反哺教學”模式的研究與實踐[J].中國電力教育,2014(35):25-26.
[4]鄧家剛,郭宏偉,郝二偉.平性藥理論淵源探析[J].中華中醫藥學刊,2013,31(5):967-969.
[5]郝二偉,鄧家剛,杜正彩,等.平性活血化瘀藥對寒、熱2種血瘀證雙向適用的實驗研究Ⅱ[J].中國中藥雜志,2013(4):605-610.
[6]郝二偉,鄧家剛,杜正彩,等.平性活血化瘀藥對寒、熱2種血瘀證雙向適用的實驗研究Ⅰ[J].中國中藥雜志,2012,38(21):3302-3306.
[7]鄧家剛,秦華珍,覃潔萍,等.平性藥藥性本質理論研究的基本思路[J].中藥藥理與臨床,2009,25(4):76-78.
[8]陳艷琰.基于“十八反”的中藥配伍禁忌理論基礎研究[D].南京:南京中醫藥大學,2014.
[9]裴麗,劉景亮,李楊,等.利水功效的中藥藥性、功效主治與有效成分研究[J].中醫藥學報,2014,42(6):31-34.
[10]史磊,曹思思.基于利水功效組群藥物的中藥藥性規律研究[J].中國中醫藥圖書情報雜志,2014,38(4):10-13.
[11]胡樹煜.科研反哺教學在臨床醫學專業教學中的應用[J].衛生職業教育,2017,35(3):14-15.
[12]高學敏,鐘贛生,張建軍,等.臨床中藥學的發展趨勢[J].中醫教育,2008,27(2):1-4.
[13]陳光磊,王麗芹,王風雷.科研反哺教學對于應用型高校的作用與啟示[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16(5):124-128.
作者:郝二偉 侯小濤 弓艷玲 施學麗 鄧家剛 單位:廣西中醫藥大學廣西中藥藥效研究重點實驗室 廣西中醫藥大學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