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循證醫學中藥學教學實踐,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
為提高本院臨床中藥學的教學質量,在研究生教學中開展循證醫學培訓與鍛煉。采用課堂教學與講座相結合系統傳授循證醫學知識,利用網絡資源豐富循證醫學知識,教師帶教過程中培養循證醫學理念,基于問題的學習方法方式(PBL)與循證醫學教學相結合,鼓勵研究生撰寫循證醫學論文等教學方法,取得了豐富的教學成果。但目前仍存在以下教學難點:國內缺乏優質的隨機對照試驗(RCT)臨床資料,研究生的統計學功底普遍薄弱,研究生缺乏自主發現、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總的來說,循證醫學有助于臨床中藥學的學科建設與人才培養。
[關鍵詞]
循證醫學;臨床中藥學;研究生教育;教學方法;教學難點
循證醫學,意為“遵循證據的醫學”,是指應用現有最為可靠的研究證據,結合醫師的臨床技能及既往經驗,在尊重患者的個人意愿的前提下,對患者做出的醫療決策與診治方案[1]。自1992年GordonGuyatt于JAMA雜志首次提出此概念始,循證醫學迅速與臨床各學科的教學實踐相結合,在不斷豐富與完善自身體系的同時,更促進了傳統臨床教育模式的轉變[2]。臨床中藥學是指在傳統中醫藥理論的指導下,以患者為主體,研究中藥或其制劑在人體內的作用及機制與臨床用藥的合理性、有效性、安全性評價及應用規律的綜合性學科[3]。作為一個新興學科,臨床中藥學的教學模式及內容尚處于摸索階段[4]。本單位于2015年成立臨床中藥學碩士招生點,且于當年成功招生,依托本科室課題背景及首都醫科大學教學資源,在研究生教學中,開展循證醫學培訓與鍛煉,且碩果頗豐。現將循證醫學應用于臨床中藥學教學的方法、成果及難點做一歸納總結,以供同仁參考引智。
1循證醫學應用于臨床中藥學的教學方法
1.1課堂教學與講座相結合系統傳授循證醫學知識
在臨床中藥學的常規教學中,帶教老師將循證醫學的概念、研究目的、研究方法與理念融入教學內容中,通過系統地傳授讓醫學生正確掌握循證醫學的基本知識,再依靠本院循證醫學中心及首都醫科大學豐富的教學資源,針對循證醫學的重點及難點定期開展專題講座,通過專家的講解及答疑使醫學生能夠深刻理解循證醫學的研究方法與研究手段。
1.2利用網絡資源豐富循證醫學知識
在醫學教育中融入以多媒體技術及網絡技術為核心的信息技術,已成為新型醫學教育模式的發展趨勢[5]。帶教老師通過微信群、QQ群等流行社交軟件,將循證醫學相關課件、文獻、資料推送給研究生。這樣不僅可以將帶教過程中沒講到的、忽略的、重要的知識點在群組中詳細講解,還可以實時回答研究生在學習循證醫學過程中所產生的疑問與不解之處。另外,這種線上學習交流方式不僅可以避免學生“羞于問、不敢問”的常見教學難題,還增加了學生與學生、學生與老師之間的交流機會,拉近了雙方的距離,有助于塑造良好的教學與學習環境。
1.3教師帶教過程中培養循證醫學理念
在傳統教育模式下,知識更新速度往往較慢,而醫學及藥學領域知識的更新速度卻是極快的,如在教材還未介紹他汀類降脂藥物在防治冠心病上的里程碑式突破時,在臨床診治冠心病的過程中就已形成強化降脂的理念[6]。所以,在帶教過程中,帶教老師需讓研究生親身感受到醫學、藥學知識不斷更新的現實性與必要性,再通過具體的循證醫學案例使其掌握獲取知識、辨別知識、應用知識的能力。
1.4基于問題的學習方法方式(PBL)與循證醫學教學相結合
與傳統教育模式相比,基于問題的學習方式(PBL)將“以教師為中心,學生被動學習”模式轉化為“以學生為中心,學生主動學習”模式[7]。PBL教學模式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加獲取知識的機會,還可以提高學生自主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及與他人的交流方式。在臨床中藥學的教學中,將PBL教學與循證醫學教學相結合,即“向研究生提出問題,并告知問題的解決手段(循證醫學),讓其自行尋找答案、甄別答案”的過程。這種模式的核心內容旨在調動研究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其自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自身的綜合能力及實戰能力。在此模式下訓練的研究生不僅擁有嚴謹的臨床思維,而且在查閱文獻、分析總結、語言表達及科研寫作等方面表現出較強的能力[8]。
1.5鼓勵研究生撰寫循證醫學論文
在就業壓力日益加劇的今天,唯有不斷提高自身能力與含金量才能于萬千就業大軍中脫穎而出,而研究生在完成規定學習任務之余,無疑是增強自身競爭力的重要舉措之一[9]。因此,鼓勵研究生對臨床中的實際問題進行循證醫學研究,并撰寫相關論文,不僅有助于其對循證醫學知識、手段及理念的理解,更有助于豐富自身能力、提高自身含金量。
2循證醫學應用于臨床中藥學的教學成果
自本專業研究生入學一年以來,循證醫學教學不僅激發了研究生獲取知識的積極性,變被動學習為主動探索知識;同時還提高了研究生自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更為可貴的是,一方面,循證醫學教學可使研究生養成縝密且靈活的臨床思維,促進其在今后的查房、醫囑審核、會診及科研等工作中做出正確、先進的用藥指導意見;另一方面,研究生通過循證醫學研究會親身感受到醫學、藥學知識海洋的廣闊與多變,促使其養成孜孜好學、不斷完善自身知識體系、終身學習的良好習慣,這對新一代醫藥人才的培養具有重要意義。循證醫學教學的同時也增強了帶教老師的循證醫學理念,不僅促進其在臨床中藥學的工作中做出科學的用藥指導,還促進了循證醫學及流行病學科研的開展。在進行循證醫學教學的一年來,本教學點已于國家級中文核心期刊發表循證醫學論文2篇,分別為鹽酸小檗堿片治療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療效的Meta分析[10]及雷公藤多苷聯合甘草酸單銨治療銀屑病的臨床療效Meta分析[11],不僅拓寬了鹽酸小檗堿片及雷公藤多苷的應用范圍,還為臨床治療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及銀屑病提供了新的思路與參考。
3循證醫學應用于臨床中藥學的教學難點
3.1國內缺乏優質的隨機對照試驗(RCT)臨床資料
循證醫學的研究基石是通過雙盲隨機對照試驗(randomizedcontrolledtrial,RCT)以評價某種藥物或療法對某種疾病的療效及毒副作用[12]。由此可見,循證醫學重視證據,不迷信權威。現行醫學各學科診療指南的證據主要來源于以美國為首的西方發達國家,但由于人種、飲食結構、環境等因素的不同,這些指南并不完全適用于我國患者。然而,正規的臨床試驗所需樣本量大、研究周期長,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與物力,還需避免商業利益對結果的影響。由于我國的循證醫學概念引入較晚,現有的嚴格、正規的隨機對照試驗臨床資料可謂鳳毛麟角,尤其有關中藥的臨床報道仍以觀察性研究為主,導致在進行中藥的循證醫學研究中,缺乏優質、具有代表性的臨床原始資料。
3.2研究生的統計學功底普遍薄弱
循證醫學與統計學是緊密相連的,數據的篩選、方法的選擇均離不開統計學基本原理[13,14]。在循證醫學教學中,帶教老師必須在闡述相關統計學知識后,方可講授循證醫學知識[15-17],表明現有的研究生《醫學統計學》課程與實際應用多有脫節,其所講授的知識過于陳舊、繁雜,且應試教學模式過于死板、老套,導致研究生難以把握統計學的重點與難點,無法掌握實際科研工作中所需的數理統計知識。故應加快《醫學統計學》課程改革,改變教學模式,更新教學內容,增強研究生對統計學的實際應用能力。
3.3研究生缺乏自主發現、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限于傳統醫學教育模式,研究生的主動性普遍較差,帶教老師需向其布置具體的任務,交代具體的研究方法與軟件,甚至還需對結果進行分析思考[18,19]。研究生大多不具備自己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意識及能力,僅滿足于完成老師交給的任務,導致離開教師及學校,研究生無法獨立開展循證醫學工作。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帶教老師一方面要向研究生傳授具體的循證醫學理論與知識,另一方面也要著重培養研究生的獨立思考能力,提高研究生學習及科研的主動性與積極性,使其學以致用。
4展望
將循證醫學應用于臨床中藥學乃至各科臨床教學中,對研究生的臨床診治、科學研究、人文關懷及個人發展均具有較強的促進作用。作為首都三甲教學醫院,我們肩負著向社會輸送高水平醫學、藥學人才的重任,而循證醫學無疑是現代醫學與藥學的發展方向與診療理念。因此,于本碩士點內開展循證醫學研究,貫徹循證醫學理念,推動循證醫學與臨床中藥學教育的融合是我們義不容辭的任務。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們將深化對循證醫學的教學,大膽嘗試新型培養模式,同時望能給業界同仁些許參考。
作者:續暢 馬致潔 周力 鐘萌 謝俊大 李健 趙奎君 單位: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中藥劑科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心內科 北京中醫藥大學基礎醫學院
[參考文獻]
[2]方冠毅,劉宇軍.循證醫學教育在醫學生臨床素質培養中的探討[J].華夏醫學,2009,22(3):521-522.
[3]趙宇昊,唐燕,李書珍,等.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臨床中藥學課程中的應用研究[J].數理醫藥學雜志,2015,28(12):1891-1892.
[4]王建.基于中藥學專業《臨床中藥學》課程的教與學思考[J].中藥與臨床,2015,6(4):37-39.
[5]劉濤,李冰.發揮教育信息技術優勢改造醫學課程教學模式[J].中國醫學教育技術,2009,23(4):411-413.
[6]康俊萍,吳嘉慧,李培?.心內科研究生教學中開展循證醫學教育的探討[J].繼續醫學教育,2011,25(1):46-48.
[7]辛萍,王建,王忠寬,等.基于問題的學習方式是對未來教育的挑戰[J].中國科技信息,2008,15(1):234-235.
[8]田金徽,羅小峰,李琳,等.PBL在循證醫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循證醫學雜志,2009,9(4):392-395.
[9]高小明,姜春梅,夏淑霞,等.淺議臨床中藥學學科內涵建設[J].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2015,17(11):139-140.
[10]續暢,劉學龍,倪建騰,等.鹽酸小檗堿片治療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療效的Meta分析[J].中國藥房,2015,26(30):4232-4235.
[11]續暢,趙奎君,吳真,等.雷公藤多苷聯合甘草酸單銨治療銀屑病的臨床療效Meta分析[J].中醫藥導報,2016,22(2):101-104.
[13]陳曉陽,李晟,劉平安,等.《臨床中藥學》教材編寫的思考與建議[J].中醫藥導報,2014,20(2):151-153.
[14]李潔,張虹.加強醫院臨床中藥學學科建設的幾點建議[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3,21(10):1048-1049.
[15]周蓓,吳燕春.臨床中藥學實踐教學改革探索和實踐[J].教育教學論壇,2015,1(8):138-139.
[16]顧曉玲,朱江,陳麗華.中醫醫院開展臨床中藥學工作初探[J].中國執業藥師,2014,11(10):54-56.
[17]王安香.臨床中藥學與中藥師作用研究[J].亞太傳統醫藥,2014,10(19):128-129.
[18]胡小勤,曾學文.提高《臨床中藥學》學科教師興趣激發能力的方法[J].醫學研究與教育,2012,29(3):61-63.
[19]劉宇,張一昕,韓雪,等.臨床中藥學案例分析教學法的應用[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5,13(8):11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