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中藥師服務對患者中藥不良反應探析,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目的觀察中藥師采用藥學服務的應用效果,分析中藥師開展藥學服務對減少患者中藥不良反應的效果。方法選取2018年1月31日-2019年1月31日玉溪市中醫醫院收治的服中藥治療患者60例,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30例。對照組采取常規治療方法,試驗組患者接受常規治療及中藥師藥學服務干預,比較2組患者負面情緒改善情況、治療效果、治療滿意度、不良反應及治療依從性。結果(1)治療后,試驗組漢密爾頓焦慮量表評分(8.77±3.44)分,低于對照組的(12.24±3.22)分(t=4.034,P=0.000);(2)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3.33%,高于對照組的66.67%(χ2=6.667,P=0.010);(3)試驗組患者治療滿意度為100.00%,高于對照組的66.67%(χ2=12.000,P=0.000);(4)試驗組不良反應總發生率為6.67%,低于對照組的26.67%(χ2=4.320,P=0.038);(5)試驗組患者治療總依從率為96.67%,高于對照組的66.67%(χ2=9.017,P=0.002)。結論中藥師開展有效的藥學服務可改善患者的病情,對于提高患者治療滿意度具有較明顯作用,同時患者在依從度、情緒等方面均有所改善,因此值得進一步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關鍵詞】中藥師;藥學服務;中藥不良反應;應用效果
中藥藥物種類繁多,使用方式復雜,但是在臨床使用的過程中,其所發揮的藥物效果十分顯著,與西醫藥物相比,具有較高的效果以及安全性。但是在使用過程中仍然會存在著不同程度的不良反應,對患者治療產生一定的不良影響。隨著我國醫療衛生事業對于中藥治療重視程度的不斷提高,臨床在使用中藥進行治療時也必須要加強監督和管理,嚴格根據患者的實際需求為其調配藥方[1-3]。本研究選取醫院收治的服中藥治療患者30例,觀察中藥師采用藥學服務的應用效果,分析中藥師開展藥學服務對減少患者中藥不良反應的效果,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選取2018年1月31日-2019年1月31日玉溪市中醫醫院收治的服中藥治療患者60例,疾病均符合臨床診斷標準,已排除不愿意參加研究或者中途退出研究患者及對所使用藥物過敏的患者。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將60例患者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30例。試驗組男15例,女15例;平均年齡(40.53±6.58)歲。對照組男16例,女14例;平均年齡(40.53±6.58)歲。2組患者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均自愿參與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方法。對照組接受常規治療,根據醫師的要求進行用藥,并且在患者的整個用藥過程中觀察不良反應情況,同時還要對患者進行明確的處理以及監督。試驗組接受常規治療及中藥師藥學服務干預,具體內容:(1)開展藥學信息咨詢服務,中藥師主動向患者宣傳相應的藥物知識,指導患者正確使用藥物,為患者介紹藥物不良反應的相關知識,積極回答在用藥過程中應對可能出現的藥物不良反應的相關問題。在對患者進行配方治病前,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對患者用藥進行調整。(2)滿足醫護人員的用藥信息需求,藥師積極參加專業技能培訓,擴大藥師的專業知識面,注重培養藥師的用藥經驗,對醫護人員提供有效的用藥知識,滿足醫護人員對用藥信息的需求,取得醫護人員的信任。(3)做好藥歷的建立工作,藥歷是具有法律意義的書面證明文件,藥師應該在建立藥歷之前有效對患者的病史、用藥情況、病史進行明確的詢問和記錄。(4)對用藥過程中曾經出現的不良反應進行檢測,藥師應該充分了解患者的病史,并找出可能相關的生理情況,分析所用的藥物,判斷導致不良事件的原因,做好患者及家屬的溝通解釋工作,與醫師達成共識。
1.3觀察指標比較。2組患者負面情緒改善情況、治療效果、治療滿意度、不良反應(變態反應、中毒性反應、中毒性休克等)發生率及治療依從性。其中采用漢密爾頓焦慮量表用評價負面情緒情況,≥29分為嚴重焦慮,21~28分為明顯焦慮,14~20分為肯定焦慮,7~13分為可能焦慮,<7分為無焦慮。滿意度評定標準主要根據我院資質進行調查,發放60份,收回60份。治療依從性分為完全依從、部分依從、不依從3個級別,總依從率=(完全依從+部分依從)/總例數×100%。
1.4療效評定標準。主要通過顯效、有效和無效進行表達。顯效:患者臨床癥狀完全消失,無不良反應,無不良情緒;有效:患者臨床癥狀得到明顯改善,不良反應和不良情緒發生較少;無效:患者臨床癥狀無明顯改善甚至進一步惡化,不良反應和不良情緒發生較多。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5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22.0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x珋±s表示,組間比較應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頻數/率(%)表示,組間比較應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漢密爾頓焦慮量表評分比較。治療前,2組漢密爾頓焦慮量表評分比較差異不顯著(P>0.05);治療后,2組漢密爾頓焦慮量表評分均較治療前降低(P<0.01),且試驗組評分低于對照組(P<0.01)。見表1。
2.2治療效果比較。試驗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93.33%,高于對照組的66.67%(χ2=6.667,P=0.010)。見表2。
2.3治療滿意度比較。試驗組患者治療滿意度為100.00%,高于對照組的66.67%(χ2=12.000,P=0.000)。見表3。
2.4不良反應比較。試驗組患者不良反應總發生率為6.67%,低于對照組的26.67%(χ2=4.320,P=0.038)。見表4。
2.5治療依從性比較。試驗組患者治療總依從率為96.67%,高于對照組的66.67%(χ2=9.017,P=0.002)。見表5。
3討論
隨著我國中醫學的發展速度越來越快,中醫藥物給各種疾病帶來的效果逐漸被廣大醫護人員和患者所發現,因此在臨床上的應用范圍也越來越廣。大部分中藥在治療過程中所發揮的作用都較顯著,而且安全性較高,已經成為目前我國應用在疾病治療中的主要藥物之一。在中藥治療的影響下,患者也會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良反應,而這種不良反應會直接促進患者疾病的進一步發展,嚴重時還會導致患者死亡。因此在采取中藥治療時,必須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來制定科學合理的用藥方案,醫師應詳細了解患者用藥史、病史以及過敏史,從而才能夠調配出更加適合患者的中藥藥劑[4-14]。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2組漢密爾頓焦慮量表評分均較治療前降低,且試驗組評分低于對照組,表明在接受中藥學服務能夠有效針對患者存在的焦慮情緒進行干預,且具有較高的控制效果。另外,對比2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和治療滿意度,發現試驗組患者均高于對照組。表明中藥學服務目前已經得到了廣大患者的認可和支持,通過中藥學服務可有效提高護理質量。結果還顯示,試驗組不良反應總發生率低于對照組。中藥學服務可以將正確護理方式及護理意識傳達給患者,這樣能夠提高患者及護理人員對不良反應的重視,從而降低不良反應發生率。試驗組患者治療總依從率為96.67%,高于對照組的66.67%。表明通過中藥學服務可將疾病治療以及護理的相關知識告知患者,從而提高患者的治療信心,也可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度和護理依從度。邱海燕[15]的研究中,觀察組患者藥物不良反應發生率為4.17%,低于對照組患者的16.67%,組間差異存在顯著性(P<0.05)。與本次研究的結果一致,表明中藥師開展藥學服務能夠有效降低患者中藥不良反應發生率。綜上所述,中藥師開展有效的藥學服務可改善患者的病情,提高患者的治療滿意度,降低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患者在治療期間具有較高的依從度,從而也可增強患者治療信心,值得在臨床治療中進一步推廣應用。
作者:張晶玫 單位:云南省玉溪市中醫醫院藥學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