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中藥特色技術在中藥鑒定學中的應用,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中藥鑒定學是中藥學專業的專業課程,主要任務是鑒定和研究中藥的品種和質量。掌握中藥鑒定基礎理論知識和特色實踐鑒別能力,是中藥學專業人才培養的基本要求。結合中藥特色技術傳承人才培訓學習經歷,將特色傳承技術融入中藥鑒定學教學過程中,助力于優秀中藥學專業人才的培養,以期更好地繼承和發揚中藥特色技術。
[關鍵詞]中藥特色技術;傳承;中藥鑒定學
中藥鑒定學是中藥學專業必修的專業課程,它是鑒定和研究中藥的品種和質量,制定中藥標準,尋找和擴大新藥源的應用學科,在中藥學的專業培養上占有重要地位。同時它也是在繼承中醫藥遺產和傳統鑒別經驗的基礎上,運用現代自然科學的理論知識和技術方法,研究和探討中藥的來源、性狀、顯微特征、理化鑒別、質量標準及尋找新藥源的理論和實踐問題[1]。近些年,傳統經驗鑒別技術在中藥材購銷實際應用和課堂教學等領域的應用逐漸減少,使得中藥特色鑒別技術傳承面臨斷代的危險。2018年,遼寧省組織了中藥特色技術人才培訓項目,正是希望傳承學員學習和傳承中藥特色技術的寶貴經驗。中藥特色技術是指中藥栽培、保護及利用資源、飲片生產、炮制、鑒定、制劑、調劑、傳統制藥工業、特色治療技術及醫院制劑開發研究等技術[2]。在中藥鑒定學教學中,融入中藥特色技術傳承的相關知識及特色鑒別技術、方法與術語,將特別直觀地幫助學生掌握鑒別中藥飲片真偽的關鍵特征,使學生理論學習和鑒別實踐有效地結合,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利于培養學生的中藥學專業素養,提升中醫藥人才培養質量。
一、中藥特色技術傳承人才培訓項目特點和意義
(一)特色技術傳承培訓的特點。中藥特色技術傳承培訓學習采用多種形式的培養模式,培訓內容全面豐富,首先是中醫藥文化的傳承,目的是提高傳承學員的中醫藥文化素養,要求學員自主學習中醫藥經典,這些中醫藥典籍是在漫長的醫療用藥實踐過程中,積累的寶貴經驗,是中醫藥學的瑰寶。通過經典理論學習,既完善了自身的知識體系,也拓展了思路,對如何繼承和發展中藥特色技術有諸多的啟示。在游學輪轉的課程中,安排了中藥資源、鑒定、炮制、制劑等多個方向的中藥特色技術理論和實踐內容,同時了解不同地域、民族的醫藥文化和特色技術,相互學習,共同促進中藥特色技術的學習。
(二)特色技術傳承培訓成果。中藥特色技術傳承培訓項目要求傳承學員將所學的特色技術應用于實踐工作中,傳承和發揚中藥特色技術,推動中藥產業的可持續發展。作為高校教師傳承學員,需要將不同學科的知識、特色技術與本學科的專業知識進行有效的整合,從而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并應用到教學實踐中,有助于提高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同時使中藥特色技術得到不斷傳承,促進其創新和應用,推動中醫藥行業的現代化發展。中藥特色技術傳承培訓學習,也有利于教師教學水平的提高,此培訓項目可以讓教師走出去,了解不同地域的中藥特色技術和不同民族的傳統醫藥文化,拓寬了專業視野,提高了自身的專業水平,使教師的專業素養得以提升。
參加中藥特色技術傳承培訓學習,調研了各地中醫院中藥調劑室及中藥飲片庫等,考察包括傳統飲片調劑,小包裝飲片調劑及配方顆粒調劑等內容,使我對中藥飲片臨床應用,有了新的認識和感悟;也對如何激發學生對中藥鑒定學的學習興趣和提高學生實踐鑒別能力等方面引發了諸多思考。中藥學知識源于中國傳統文化,通過學習中醫藥經典(例如:內經診治學說、傷寒論六經辯證、金匱要略雜病臨床和溫病衛氣營血三焦辯證等)從中醫基礎理論出發,來理解中藥四氣五味和功能主治,加深學生對中醫藥傳統文化理解,培養中醫藥思維,建立中醫藥文化價值觀。在中藥鑒定學教學中,不僅要學生掌握中藥鑒定傳統經驗鑒別方法,還要鼓勵學生去讀中醫藥經典,從而繼承和發揚傳統中醫藥文化和中藥特色技術。
(一)將中藥特色技術融入中藥鑒定學教學,利于學生掌握鑒定學專業知識。將中藥特色技術融入教學中,有利于在有限的課時內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課堂教學效果是影響高校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而良好教學設計、多樣教學模式及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手段等都是提高教學效果的有效途徑。教學過程中,要激發學生學習熱情,樹立其專業自信心和自豪感。首先學生要對所學專業有足夠的了解和認識,才會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然后積極主動去學習。中藥鑒定學是遼寧中醫藥大學中藥學專業的專業課程,同時也是國家級資源共享精品課。中藥飲片的真偽鑒別是中藥鑒定學的精華,但傳統的經驗鑒別往往偏重中藥材個子貨的鑒別,例如“防風蚯蚓頭,黨參獅子盤頭,天麻鸚哥嘴”的鑒別,而對中藥飲片鑒別偏弱。在教學中融入特色實踐鑒別技術,結合醫療機構及飲片零售企業的飲片驗收經驗,將理論與實踐有效地結合,通過在中藥飲片小標本室現場與同學們交流和學習,使學生客觀、直接地掌握貴重飲片及臨床常用飲片生品和炮制品、正品與偽品的鑒別技術。例如:人參與西洋參飲片的鑒別;不同商品規格、等級鹿茸飲片的鑒別;白術片與炒白術的鑒別,川貝與偽品的鑒別等。對提高學生的實踐鑒別能力,對其今后的實際工作有很大的幫助,更好地適應中醫藥產業發展的需要。在此基礎上,鼓勵學生進行創新、創業項目申報,促使學生學習和應用傳統中醫藥知識,繼承和發揚中藥特色技術。
(二)中藥特色技術傳承與中藥鑒定學教學相輔相成,利于學生創新思維培養。“凡湯中用沉香、木香、乳香、沒藥一切香竄藥味,須研細末,待湯熟,先傾汁小盞調服,然后盡飲”[3]。諸石、麝香、牛黃、蒲黃、丹砂、沉香、木香、乳香、沒藥等常用中藥粉末飲片的鑒別,則是在傳統經驗鑒別的基礎上,引入顯微鑒別技術和理化鑒別。顯微鑒別的特點是其穩定、規律,且具有專屬性。例如我們可以根據石細胞存在的位置來辨別黃連的品種是味連、雅連還是云連。而沒藥粉末采用理化鑒別,取其粉末少量滴加香草醛試液,天然沒藥立即顯紅色,繼而變成紅紫色,膠質沒藥立即顯紫紅色,繼而變為藍紫色。20世紀90年代,中藥飲片產業引入了超微粉碎技術[4],目前國內主要有中藥破壁飲片[5-6]和中藥超微飲片[7]。中藥破壁飲片是通過現代粉碎技術將傳統中藥飲片加工成300目以上的粉體,不添加成型劑制成的30—100目的均勻干燥顆粒狀飲片。超微飲片和破壁飲片由于粉碎粒徑極小,破壞了原有的細胞結構,致使傳統的經驗鑒別和顯微鑒別不能適用其真偽鑒別。因此需采用光譜、色譜分析及生物鑒定等現代方法鑒定其真偽,并對其質量優劣進行評價。用以提升超微飲片的質量標準,以獲得安全、有效、穩定可控的現代化中藥飲片,有利于現代化和國際化進程。
三、小結
在中藥鑒定學教學中融入中藥特色技術,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專業素養,強化中藥鑒定學的專業知識,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同時也使中藥特色技術得以傳承和發展,促進中藥特色技術的創新和應用,對中醫藥事業的可持續發展起到推動作用。
參考文獻
[1]康廷國.《中藥鑒定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6.
[2]袁盼,吳厚新,劉艷.中藥特色技術傳承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5(19):168-170.
[3]明·陳嘉謨.《本草蒙筌》[M].北京:中醫古籍出版社,2009:23.
[4]謝瑞紅,王順喜,謝建新,等.超微粉碎技術的應用現狀與發展趨勢[J].中國粉體技術,2009,15(3):64-67.
[5]龐邦斌,陳曉波,黃云蘭,等.中藥超微飲片研究進展[J].中藥材,2012,35(12):2050-2052.
[6]成金樂,賴智填,彭麗華.中藥破壁飲片研究[J].世界科學技術(中醫藥現代化),2014,16(2):254-262.
[7]黃昆,舒朝暉,劉根凡.中藥飲片粉碎粒度研究進展[J].中國中醫藥信息雜志,2005,12(4):97-98.
作者:邸學 王添敏 王海波 翟延君 單位:遼寧中醫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