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兒科優質護理服務的措施與成效,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
目的:探討在兒科開展優質護理服務的措施和成效。方法:2016年1~7月期間,溫嶺市第四人民醫院300例兒科患者,根據隨機數字法,將其分為對照組(常規護理)和觀察組(優質護理),每組各150例,比較兩組護理質量評分及患者滿意度。結果: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護理質量評分明顯增高(P<0.05);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患兒和(或)患兒家屬對護理服務滿意度明顯提升(P<0.05)。結論:兒科應用優質護理服務后,明顯提升護理服務質量及滿意度。
關鍵詞:
兒科;優質護理;措施;成效
為響應衛生部在全國范圍內開展優質護理服務活動,我院兒科也開啟優質護理服務模式,堅持“以人為本”的護理理念,重視人文關懷,為患兒提供安全、有效的優質護理服務。隨著醫療服務需求的增加,患者對護理服務的要求也相應提高,這就需要護理人員在護理工作中嚴格注意個人操作措施及言行,不斷控制護理質量,提升護理服務水平[1]。針對兒科患兒年齡小、缺乏自主表達及自理能力,以及患兒家屬愛子心切等因素,這些都會增大兒科護理的難度,因此,兒科護理工作強度大、難度高、工作時間長,也增加了兒科護理管理的難度[2]。本研究選取2016年1月~2016年7月期間,溫嶺市第四人民醫院兒科患者,給予優質護理服務,取得了較好的臨床效果,現將結果匯報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2016年1~7月期間,我院300例兒科患者,根據隨機數字法,將其分為對照組(常規護理)和觀察組(優質護理),每組各150例。150例對照組中,男94例、女56例,年齡3月~10歲,平均年齡(6.5±1.2)歲;150例觀察組中,男97例、女53例,年齡3月~10歲,平均年齡(6.4±1.3)歲,兩組性別、年齡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護理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入院后耐心講述病房環境及主管醫護人員信息,使患者盡快熟悉病房環境,完善入院的各項輔助檢查,密切觀察患兒病情變化,一旦出現意外情況,及時匯報主管醫師,協助其給予相應處理;觀察組給予優質護理[3]:①科室召開優質護理服務動員大會,使病區護理人員真正意識到開展優質護理服務的重點及意義,針對患兒的心理及行為特殊性,做好兒科病區環境布置,使患兒更好融入到病房環境中,減少其哭鬧及煩躁情緒,更好配合治療及護理。②集中培訓護理人員,并集中學習護理制度及崗位執行流程,強調基礎護理的工作要求,并以測試方式對培訓內容進行考核,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崗。③針對兒科特點,設計護理滿意度調查表,由患兒和(或)患兒家屬自行填寫,對護理質量進行綜合評估,根據評估結果來整體評定護理服務,使護理人員真正意識到服務觀念從被動服務轉變為主動服務。④合理配置護理人員,根據護理人員資歷、學歷、能力將其進行分級管理,病房劃分責任區,做到責任明確,護士長根據病情嚴重程度及護理人員工作能力,分配其管理患兒數量,同時,還要做到管理和監督。⑤根據兒科病區特點,合理定崗定人,結合患者需要及生活規律,實施彈性排班制度,確保患兒的護理質量,改進護理排版模式,提高靜脈穿刺成功率,落實各項護理措施,不斷提升護理人員的技術水平,以過硬的操作技能及服務態度,贏得患兒家屬的信任,從而提升患者護理服務滿意。⑥在加強基礎護理基礎上,根據患兒病情及認知能力,提供分級護理服務,由責任護士評估患兒病情后,助理護士提供各項生活護理,另外,減少陪護人數,維持病房秩序。⑦根據患兒特點,進行分階段的健康教育,針對患兒家屬提出的相關問題,及時給予專業性解答,并對特殊病情做好記錄,耐心指導患兒家屬,減輕其內心壓力,增強患兒對治療和護理的配合度。
1.3觀察指標
護理部每月一次科室專項檢查,就基礎護理、制度執行、護理病歷書寫等方面進行兒科護理質量評分,并將問題及時反饋給科室,對整改情況進行監督和管理,護理質量評分的分值為0~100分,分為3個等級,<70分、70~90分、>90分[4];出院時,由患兒和(或)患兒家屬自行填寫護理滿意度調查表,護理滿意度針對護理技術、護理態度、健康教育、巡視病房、環境管理等方面進行評分,評分為0~100分,分為非常滿意(85~100分)、滿意(70~84分)、不滿意(<70分),滿意度=(非常滿意+滿意)/總例數[5]。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兩兩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卡方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對護理質量評分比較
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患者對護理質量評分<70分及70~90分的例數均明顯降低,而>90分的例數顯著增多,整體的護理質量明顯增高(P<0.05)。見表1。
2.2兩組患兒和(或)患兒家屬對護理服務滿意度比較
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非常滿意率明顯增高、不滿意率顯著降低,患兒和(或)患兒家屬對護理服務滿意度明顯提升(P<0.05)。見表2.
3討論
響應國家號召,積極落實“優質護理服務”措施,減少護理服務工作中的問題,提高護理服務的質量。本研究發現,觀察組護理服務質量評分較對照組明顯增高(P<0.05),結果表明優質護理服務應用于兒科后,護理核心制度得到了規范執行,各崗位工作流程也得到了嚴格執行,尤其是分級護理制度及查對制度,護理人員能夠及時巡視病房,及時掌握患兒的病情進展,動態監測生命體征,嚴格遵醫囑執行護理操作,確保了護理服務的安全性。強化基礎護理,從而真正落實基礎護理的各項服務,使患兒處于舒適的病房環境,繼而改善病房管理中的問題。正確應用護理標識,做好交接班的護理工作,給予患兒及患兒家屬針對性的健康宣教,使其了解護理標識的重要性,同時提高護理人員的風險意識,減少護理差錯及護理缺陷等現象的發生。加強科室護理質量培訓,提高護理人員的安全意識及執行能力,減少護理安全隱患的發生,并做好不定期檢查,并將檢查結果進行公示,并與年終績效考核相掛鉤,提高護理人員對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減少護理工作中的問題。護理人員開展護理服務過程中,耐心與患兒和(或)患兒家屬交流,及時解答其關于疾病的疑慮,以高質量服務贏得患兒及家屬的認可,從而改善患兒及患兒家屬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
參考文獻
[1]徐麗華,趙婷婷,唐姍姍.國際兒科護理發展現狀與展望[J].中國護理管理,2012,12(8):5-8.
[2]孫小莉.細節管理在兒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研究[J].當代醫學,2013,19(9):117-118.
[3]周榮榮,周婧.優質護理在兒內科開展的方法及效果觀察[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6,8(18):247-249.
[4]王洪玲,江紅霞.兒科病房開展優質護理服務的效果觀察[J].中國社區醫師,2012,14(28):333-334.
[5]張連治.人文關懷在兒外科優質護理中的運用[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6,7(8):246-248.
作者:江君芬 單位:浙江省溫嶺市第四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