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腫瘤患者化療優質護理,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
自從衛計委提出優質護理服務以來,我們秉承上面的優質護理服務的宗旨,落實優質護理服務于患者,尤其對化療患者的對號入座。得到護、患、醫及照顧者的認同。本文就近幾年的優質服務體現進行總結。
關鍵詞:
0引言
近年來,腫瘤發病率逐年上升,全世界每年新診斷癌癥病例約1800萬人,而每年死于癌癥的全球總人數約有500萬人[1],如何為腫瘤患者提供優質的護理,就成為護理管理者必須解決的問題,豐富的專業知識和扎實的專業技術、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良好的服務態度及行為、對患者的關愛與溝通、重視患者的感受、提供健康教育和心理援助。腫瘤患者及相關人群對優質護理有其共同的觀點,但各有側重。可為護理管理者制訂護理質量標準及提高患者、照顧者的滿意度,從而改善患者生存質量。
1方法
1.1患者的責任護士必須掌握詳細的病情,用藥及藥物的相關知識
1.1.1首先護士應具備較強的專業技術,掌握更多的專業知識。目前,腫瘤作為一種很難治愈的疾病給患者心理上蒙上陰影。而作為患者的主治醫生和護士都希望能夠通過自身的先進技術延長患者的生存期,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尤其在住院期間在為患者輸液時應做到一針見血,盡可能提高靜脈穿刺技術,以免多次穿刺給下一次的化療帶來影響。
1.1.2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是保證護理工作質量的關鍵。腫瘤患者有明確臨床分期,根據體表面積計算藥量,在化療中由于多種因素的影響患者會出現各種不良反應,這就要求護理人員在工作中要認真,以免發生意外情況。97.9%的患者及家屬提到工作認真負責是保證護理工作質量的關鍵。
1.1.3良好的服務態度和對患者的理解關愛可提高患者的滿意度。由于腫瘤患者長期受到疾病的折磨,表現出的不良心理有緊張、焦慮、煩躁不安。此時護理人員應主動接觸患者,耐心做好服務工作,緩解患者的不良心理,采取和藹的態度使患者感到溫暖,從而提高了護理滿意度。同時有的患者會有猜疑的心理,這又要求護士應耐心巧妙地向患者解釋,使患者能夠安心地接受治療,給予患者更多的關愛,走進患者的內心。護士關心體貼的舉動,處處為患者著想的行為,能使患者重建生命信心。
1.2文化、職業、信仰、性別、社會地位等使得腫瘤患者感覺處于超敏狀態,優質護理更強調重視患者感受。
不要在患者面前談論病情,以免引起患者猜測,為患者提供舒適的就醫環境,使患者內心感到溫暖,真心對待患者,同情患者,提高患者的舒適度,降低痛苦,建立起良好的護患關系。
1.3Koler—Ross確認部分患者在面臨疾病所引發的生存壓力時,會出現5大反應,這5大反應分別為:
否認、生氣、挫傷、憂郁及接受,而這些反應并非循序漸進一成不變。護理人員應幫助患者正確地認識疾病,嘗試運用分散法鼓勵患者說出內心的感受,緩解心理壓力,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2強調患者及家屬整體護理
2.1化療前的護理
2.1.1患者入院后派責任護士熱情接待,介紹病區環境,溫馨的環境、高水平的護理。俗話說:“三分有病,七分養。”給患者創造良好舒適的休息環境,使患者有家的感覺。幫助患者正確認識疾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和勇氣,積極配合治療,激發患者潛在的生存意識,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采取因人制宜的方式進行心理輔導。
2.1.2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護士要有高度的責任心和同情感,幫助患者適應環境和克服心理障礙,幫助調整心態,從而幫助患者走出心理陰影。首先患者入院時熱情接待,給予體貼、關心,對患者提出的需要做出反應,使患者感受到護士的關心及重視,滿足患者心理上、精神上的需求[2],同時與家屬做好溝通,給患者及家屬留下美好的印象。讓患者表達自己的真實感受和思想顧慮,并給予盡可能多的幫助,幫助患者正確對待這些問題,并通過適當的方式向患者介紹有關不同癌癥患者的化療康復出院的病例,從而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2.1.3向患者講解本病的相關知識和化療藥物的作用和毒副作用[3],讓患者化療前有心理準備,以減輕出現癥狀時的恐懼心理,并告知我們會采取最好的藥物及護理措施來減輕不良反應癥狀。同時加強化療知識宣教,化療前向患者介紹化療的必要性以及化療藥物可能引起的毒副作用,相應的治療和護理措施,讓患者有心理準備。化療期間,護士應了解血象情況,監測體溫變化,常規每周或每次注藥前檢查血象,若白細胞低于3×109/L,血小板低于(50~80)×109/L,暫停化療,遵醫囑給升白治療,輸血小板。白細胞低于1.0×109/L采取保護性隔離措施,每日紫外線消毒2次,保持患者及單元清潔,禁止探視,監測體溫變化,出現其他化療不良反應及時給予相應治療及護理措施。
2.1.4家屬的支持與照顧家屬的支持與照顧有助于患者的康復,除家屬的關心照顧外,鼓勵患者盡量生活自理,以淡化患者角色的意識,把注意力轉移到其他地方。鼓勵家屬多關心體貼患者,增強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
2.2化療時的護理
2.2.1責任護士首先應保持化療室的環境舒適,保持室內空氣新鮮,各物品擺放合理,盡量將噪音降到最低,使患者在安靜的環境下進行化療。降低病室內緊張程度,使患者感覺像是在家里一樣,能夠放松地進行化療。放松的方法有為患者播放舒緩的音樂,轉移患者注意力,從而使患者隨著音樂的旋律而產生愉悅的心情[4]。
2.2.2飲食的護理,化療期間飲食指導尤為重要,涉及患者能否耐受化療,囑患者多飲水,排泄體內毒素,每日飲水1500mL以上,多食水果,新鮮蔬菜,指導患者進清淡飲食,少量多餐,同時還必須增進營養,每日選用蛋類、乳類、瘦肉、豆制品,以供給人體必須的氨基酸,并攝入足夠的碳水化合物,增加膳食中纖維素含量,防止便秘。注意食品色、香、味的搭配以增進食欲。晚期腫瘤患者可進食隨意餐,注意飯前適當控制疼痛和惡心,創造一個愉快舒適的進餐環境。嚴重化療反應可給予要素飲食或胃腸外營養。本科通過飲食指導、化療指導、心理護理,絕大多數患者都能夠完成化療周期。
2.2.3責任護士應陪伴在身邊,出現嘔吐時應立即為患者清除嘔吐物,并用溫鹽水漱口,輕輕按摩合谷穴,安慰患者,告知不要緊張,閉目,做深呼吸。
2.3注意語言溝通和交流技巧
護士語言應真誠有分寸,語速適中,過快會讓患者感到沒有誠意,過慢會讓患者反感,要有寬容接納的心態,交流時要有耐心,肺癌患者來自不同的社會及家庭,由于他們的文化修養、生活習慣、興趣愛好、心理要求各不相同,交流時要耐心傾聽患者的訴說,利于患者在護士面前宣泄疾病引起的負性情緒。
2.4護士情緒對患者的感染力
護士的儀表、舉止端莊文雅,樸素大方,給疾病纏身的患者及心理郁悶的家屬鼓起了一份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向往,堅定了與疾病做斗爭的信心。護士樂觀、開朗、飽滿的情緒會感染患者,引起患者良好的心理反應,對抑郁的心理護理干預應該在護士與患者之間共同建立的合作的人際關系(即治療關系)中實施[5]。
2.5為患者提供健康教育和保健咨詢是護士應盡的義務
腫瘤是一種慢性疾病,患者渴望了解自己的病情、檢查結果、治療效果、用藥注意事項,患者和家屬也都非常關心腫瘤治療進展和應如何預防,出院后也希望得到護士的幫助,患者得到良好的健康咨詢是優質護理的一項重要內容。盡管“根治”腫瘤是每一位醫護人員面對每一位腫瘤患者時所期望的最高治療目標,但腫瘤往往因診斷過遲,或病情轉劇而與“根治”機會擦肩而過。
總之,護士面對腫瘤患者,不但要有嫻熟的專業技術,高尚的職業道德,還要有高度的責任心和同情感。現代心理學認為,藥物對疾病有治療作用,而患者良好的心理因素和最佳的心理狀態,對疾病也有很大的治療和康復作用,患者的心理狀態直接受醫護人員的言行舉止和技術影響,正像護理學創始人南丁格爾所說:“要使千差萬別的人都達到治療和康復的最佳狀態,本身就是一門藝術。”根據患者的心理反應,采取相應的心理護理,激發患者潛在的生存意識,配合醫護人員共同完成化療,所有醫護人員也應努力使患者達到最理想的生活質量,讓患者充滿著希望與理想。提高護理質量標準,提高腫瘤患者滿意度和信任度,從而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延長生存期。
作者:殷彤 郝春紅 李學 劉衛 單位:吉林省腫瘤醫院門診
參考文獻
[1] 陳敏鈞,趙子杰,黃秀英,等.癌癥治療護理學[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6:171-175
[2] 姜安麗,王玉玲,王紅紅,等.新編護理學雜志[M].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5:201-204.
[3] 劉新春.實用抗腫瘤藥物治療學[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1075.
[4] 覃云.音樂療法緩解鼻內鏡換藥疼痛的分析[M].當代護士,2006,4:86
[5] 戴藝,劉素珍.護理理論在抑郁癥患者護理中的運用[J].國實用護理雜志,2009,1(25):5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