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產科優質護理影響,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此次研究對象選取的是我院自2013年1月~10月與2014年1月~10月收治產科住院患者,年齡均在21~35歲之間。給予對照組患者常規基礎護理,給予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另外進行優質護理服務,通過出院時填寫自主填寫滿意度評價表的方式進行評價,最后對兩組患者的滿意度、不良并發癥發生率以及自然分娩率進行對比。
1.2護理方法
兩組均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1)入院護理:首先需要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護士應面帶微笑迎接新病人的到來,備好床位。護送病人至床前,主動自我介紹,并通知醫生查看。同時對患者及家屬進行環境介紹、醫院物品的使用以及休息等各方面注意事項。通過放松聊天的方式了解病人的病情、自理能力、心理狀況。鼓勵患者和家屬建立信心、產生對護士的信賴以及親切安全感。(2)晨間護理:依據病患的具體情況換洗床單和服裝,通過濕掃法將床位打掃干凈。清晨溝通時;詢問患者的睡眠狀況及不適癥狀,了解病患活動能力的恢復情況。(3)晚間護理:觀察病患情況更換整理管道、床單元,對患者實施健康教育。針對生理不能自理患者實施口腔和排便護理。對于術后疼痛難忍的病人,為其創造良好的睡眠環境便于入睡。病室內電視機按時關閉,限定陪人數。有病重病?;颊?,走廊燈保持長明,方便及時了解病情變化。(4)飲食護理:嚴格遵循醫生的飲食指導,對患者進行與飲食相關的健康教育。對存在多種管道的病人做好管道標識。根據病情觀察患者進食后的情況。(5)臥位護理:根據患者需要對其進行背部拍打、身體調整、幫助排痰、對其咳嗽進行指導并時刻關注壓瘡高?;颊?,針對患有壓瘡的患者,及時采取有效治療及安全措施,防止墜床、跌倒。(6)舒適護理:護理人員要幫助患者每周剪指甲、稱體重等。對于生活自理能力比較差的患者要輔助其進行日常生活。保持病室整潔、溫度、濕度適中,提醒患者增添衣物,為了給予患者一個良好的睡眠,病患休息房間要保持安靜、光線不宜過強或過弱、護理工作集中進行,夜晚行動時,比如走路、說話、關門、護理要輕輕進行。(7)做好母乳喂養的知識宣教,指導母乳喂養的技巧,講解喂養的安全知識。觀察組:在以上護理方法的基礎上加強與深化基礎護理,實施優質護理服務。主要有:(1)創建優質護理服務形象:規范服務語言、服務流程,制定助產士工作的“服務標準”,如教會產婦母乳喂養及擠奶技巧,教會產婦及家屬新生兒沐浴及更換尿片,教會產婦產后保健操等。(2)改善入院、出院服務,在病區內設有清晰的住院流程及指引。將各種指引做成不同顏色的單張便于拿取。一方面可讓產婦或家屬在最短的時間獲得想要的信息,另一方面建立了更到位的支持系統,讓護士有更多的時間在病人身邊工作,使護理工作更加貼近患者。(3)全程健康教育:住院期對產婦進行個性化的教育,使病人不僅獲得軀體的康復,還要獲得良好的方式,樹立良好的健康意識,詳細講解各產程配合及注意事項,詢問孕產婦心理感受,給予相應指導,取得孕婦配合。讓產婦感到被尊重、被重視。(4)開展產婦滿意度調查:設計緊扣產后及新生兒護理質量、護士服務態度的滿意度調查表,廣泛收集產婦意見,將產婦或家屬所提的中肯問為我們改進工作的方向。(5)科室設立延續護理服務組:①每天由助產士到產后區查看會陰傷口,給予幫助。②對于新生兒轉兒科的產婦,定期跟兒科溝通、了解情況后將信息告知產婦,使產婦安心住院康復。③開展電話跟蹤服務。(6)出院護理:出院時嚴格遵循患者病情的客觀事實對其進行指導。例如出院的結賬手續如何辦理、產后注意事項、吃藥指導、產后鍛煉、新生兒接著預防針的時間,同時讓病患協助填寫滿意度調查及相關表格,認真記錄病患及其家屬的建議。同時護送患者乘坐電梯,需及時回訪調查。
2兩組統計學分析比較
觀察組總滿意度為93.3%,自然分娩率為68.89%,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5.5%和45.56%(P<0.05);觀察組不良并發癥發生率為5.56%,明顯低于對照組的16.67%(P<0.05),存在統計學差異。
3討論
優質護理服務的主要內容有:(1)確保病人的生活保障,保證患者的人身安全;(2)使患者的生理和心理能夠舒適,并對患者實施心理服務,贏得患者家人和社會上的認可,優質的護理服務可以提升患者家屬和社會的滿意程度。展開優質護理服務是我院管理中的一項重要的工作內容。全程護理優質服務規范了護士的行為細節,加強了護士的責任感,同時也增強了患者對醫護人員的信任和對醫院、對科室護理服務的滿意度和住院的滿意度。優質護理的推行,有利于護患溝通親情化,健康指導全程化。“優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不是單純鞏固基礎護理的措施,而是以患者的疾病狀況、醫治效果、醫療的安全、有效及恢復的過程為重點的護理措施,使基礎護理專業化與人性化相結合。把人文關懷、常規護理、專業化護理、人性化服務等統一起來,對患者進行全面的護理服務措施。同時我們需要加強組織領導,改善病房及住院環境;落實分級護理,打造優質護理服務隊伍;在加強基礎護理的同時,不斷豐富護理服務內涵;當然我們也應該強化??谱o理,有效提高護理服務的軟實力;加強績效考核,減小臨床護理的風險。伴隨科學技術與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新世紀的臨床護理應當不只是醫護人員的素質管理,而要更多地側重于護理技術的提升、患者恢復環境的打造、護理制度及文化管理的方面,堅持“以病患為中心”為護理理念,改善整體醫護人員的護理方式,提升護理水平,使整體護理質量更上一層樓,提高患者滿意程度。這正是新世紀發展所需要的,也是現代醫療技術的發展方向。在患者進行基礎護理的同時,進行優質護理,能夠顯著提升患者滿意程度,加快患者恢復時間,減少不良并發癥,值得推廣和應用與臨床實踐。
作者:楊淑妙 許愛娣 巫碧美 陳崇娟 單位:英德市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