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老年髖部骨折優質護理分析,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98例因髖部骨折入院的老年病人,其中男47例,女51例。將98例病人隨機分成兩組:觀察組49例,其中男24例,女25例;年齡65.8歲±4.7歲;對照組49例,其中男23例,女26例;年齡63.5歲±5.2歲。兩組病人在性別、年齡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護理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觀察組病人從收治入院日起給予優質護理:①安排病人住病房人數較少的病房,病房內環境整潔、清新,保持床單位整潔,干凈,協助病人床上擦浴,使病人感覺舒適,整潔;②術前、術后每日進行2次~4次生命體征監測,協助病人及病人家屬進行翻身,按摩受壓部皮膚,保持皮膚完整,無破損;③在護士的協助下教會病人有效咳嗽,正確排痰,必要時給予吸痰、霧化吸入等對癥處理;④每日檢查病人身上是否出現瘀點、瘀斑,排除下肢靜脈血栓、壓瘡的形成;⑤由責任護士每日清晨、午飯后、臨睡前分別進行一次心理疏導,介紹成功病例,緩解病人情緒,增加病人康復的信心。⑥術后第1天由康復護士協助病人在助行器輔助下下床行走,術后早期下床活動可降低病人發生靜脈血栓的風險,利于病人術肢功能康復。
1.3療效評價
對比分析兩組病人術后2周時的心血管、呼吸系統、深靜脈栓塞、壓瘡、尿路感染、切口感染等并發癥情況;兩組病人出院時、術后2個月、術后6個月的Harris髖關節評分情況(滿分100分,得分越低髖關節功能越不佳);采用自制問卷調查病人護理滿意度,分為滿意、基本滿意、不滿意。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3.0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采用χ2檢驗,檢驗標準為0.05,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討論
優質護理指的是在病人住院期間、圍術期、術后康復期,護理人員在基礎護理的基礎上,對病人進行以人為本的全面護理。優質護理的內容包含了對病人的入院護理、晨間護理、夜間護理、術前術后護理等各個方面。優質護理要求護理人員要全面落實各項護理制度,發揮專業特長、從而全面提高護理水平,這已然成為了時代的特殊要求。如何為病人住院期間、圍術期、出院后提供全面護理服務,維護病人的身心健康、幫助病人戰勝疾病,也對護理人員提出了更高更細的要求。老年人是病人中一個比較特殊的群體,他們體質弱,易發生術后并發癥,心理素質也較差,對自身疾病的認識不深,極其容易在疾病面前失去信心。因此,更需要通過全面的優質護理,協調醫院、病人家屬、社會的各種資源,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達到治療效果的最大化。髖部骨折是一種在老年人中較常見的外傷骨折。由于老年人骨質疏松,行動遲緩不便,經常容易摔倒發生髖關節骨折。發生髖關節骨折后病人生活不能自理,需要他人幫助。老年人體質差,自身代謝循環差,多合并各類基礎疾病,故容易發生術后并發癥。但是通過對老年病人給予的優質護理服務,發現優質護理可以顯著降低病人術后2周并發癥發生率(P<0.01)。并且還發現,在對老年病人給予優質護理服務后,老年病人髖關節功能恢復程度更好,Harris髖關節評分也更高(P<0.01),且病人術后2個月、6個月時Harris髖關節評分也明顯高于出院時(P<0.01)。部分老年人對醫護人員不信任,有懷疑、抵觸等不良情緒,對治療和護理造成了一定的難度,治療效果也大打折扣。但是在護理人員的精心照顧之下,病人對醫護人員的滿意程度也隨之不斷提高,觀察組病人護理滿意度87.76%,對照組67.35%,觀察組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治療效果也有了明顯提高。而且病人對待治療的情緒更加飽滿,對戰勝疾病也更有自信。對于老年髖關節骨折的病人進行護理時,護理人員必須結合老年病人的身體特點,動作要輕柔,取得病人的配合。在進行術后髖關節功能恢復訓練時也要注意動作不能太大,訓練要循序漸進,多鼓勵引導病人自主鍛煉,且不可盲目加大訓練量,并且要做好各種意外情況的預防措施,避免老年病人發生二次摔傷,這對于老年病人疾病的康復非常不利,甚至容易造成病人拒絕進行下一步治療,并對康復抱有絕望的心態。因此,優質護理的巨大作用就將體現出來,使病人積極配合治療,并幫助其早日康復、提升生活質量。
3結語
綜上所述,優質護理可有效降低病人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有助于病人術后恢復髖關節功能,并提高病人對醫護工作的滿意程度。
作者:陳昊 單位: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