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輸尿管結石患者中優質護理應用,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目的探究優質護理模式應用于腎輸尿管結石患者圍手術期護理中的效果。方法本次試驗對象全部選自我院2017年4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120例腎輸尿管結石患者,按照不同的護理方案分成試驗組(n=60)和對照組(n=60)。對照組接受一般護理,試驗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開展圍手術期優質護理。分析對比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住院時間、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評分、焦慮自評量表(SAS)評分、護理滿意度評分。結果試驗組并發癥發生率、住院時間、VAS評分、SAS評分、護理滿意度評分均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優質護理模式應用于腎輸尿管結石患者圍手術期護理中的效果確切,有利于患者及早恢復。
【關鍵詞】腎輸尿管結石;圍手術期護理;優質護理;并發癥;護理滿意度
腎輸尿管結石具有起病急、病情重等特點,發病后極易出現腰腹劇烈絞痛、血尿、尿痛、小便艱難、煩躁不安、嘔吐、惡心、盜汗等癥狀,予以患者普通解痙藥物能夠緩解短時間疼痛癥狀,雖有一定效果,但是極易復發[1]。在患者的診斷過程中需要檢查其結石的性狀、大小以及結石和腎臟之間的聯系,然后再開展針對性手術治療,以有效緩解患者痛苦[2]。但是檢查、手術、康復階段時間較長,而手術又會對患者造成一定損傷,延緩康復速度[3]。此階段對護理質量要求較高,極易出現多種不良護理事件,增加護理糾紛。本研究針對優質護理模式應用于腎輸尿管結石患者圍手術期護理中的效果進行分析,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本試驗對象選自我院2017年4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120例腎輸尿管結石患者,按照不同的護理方案分成試驗組(n=60)和對照組(n=60)。入組標準:經相關臨床檢查全部確診為腎輸尿管結石,同時與相關診斷標準相符,輸尿管上段結石>1.5cm或者腎結石>2cm。排除標準:凝血功能異常患者,機體免疫系統異常患者,心腦血管嚴重疾病患者,囊性腎病、腎炎和腎臟腫瘤患者。試驗組男27例,女33例;年齡47~77歲,平均年齡(61.81±2.92)歲;結石直徑為2.4~3.6cm,平均直徑(2.91±1.33)cm;雙側腎結石11例、單側腎結石49例。對照組男29例,女31例;年齡48~77歲,平均年齡(62.42±3.12)歲;結石直徑為2.71~3.72cm,平均直徑(3.22±1.43)cm;雙側腎結石14例、單側腎結石46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P>0.05。
1.2方法。1.2.1對照組。予以患者一般護理,包括:護理人員耐心、熱情地接待患者,密切監測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向患者介紹院內詳情和入院須知,護理人員遵醫囑予以患者藥物。為患者講解手術配合事項,術后按時檢查患者的創口詳情,并增加查房頻率。1.2.2試驗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開展圍手術期優質護理,入院后指導患者進行常規檢查,根據檢查結果和手術方案為患者制訂具體的護理方案,詳細操作內容如下。1.2.2.1術前護理。①心理疏導:患者受到疾病的刺激,再加上對手術的擔憂,極易產生恐懼、焦慮、抑郁、緊張等異常情緒,進而加重患者的痛苦,影響治療依從性和配合度。因此護理人員需注重對患者的心理疏導,多主動和患者交流,了解和掌握其內心真實感受,進而有針對性地緩解其心理壓力,減少異常情緒。②知識宣教:了解患者的文化程度,選擇合適的宣教方式,向患者講解腎輸尿管結石的發病因素、臨床癥狀、手術方案、并發癥以及處理方法等,使其更加了解疾病知識。此外,還需告知患者治療后能夠達到的預期效果,做好心理建設。日常多主動關心、安慰患者,幫助其樹立治療信心。③術前指導:手術前1d協助患者進行全身皮膚清理,指導其開展提肛運動、呼吸訓練和有效咳嗽等。手術前2h予以患者口服250mL葡萄糖溶液。1.2.2.2術中護理。進入手術室后嚴格控制室內溫度,將溫度控制在25℃左右,濕度為50%~60%,手術過程中注意對患者肢體保暖,手術中所用的液體需提前加溫至30℃;密切監測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1.2.2.3術后護理。①置管護理:手術結束后有效固定尿管,檢查導管有無彎折、阻塞、受壓情況,按時更換尿袋,檢查導管有無脫落情況。置管階段每日使用0.1%新潔爾滅對患者尿道進行清潔,每日2次。按時檢查引流液的量、顏色和性質,及早拔除導管。如果患者導管為雙J管,為了預防尿液反流情況,需有效降低膀胱壓力,按時提醒患者將膀胱排空,告知患者以站立姿勢進行排尿,禁止憋尿,預防尿液反流。詢問患者排尿時的感受,當其發生腰部腫痛癥狀后需立即通知主治醫師,并告知患者禁止劇烈運動。②疼痛護理:術后麻醉藥失效后患者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疼痛感,因此需對患者的疼痛情況進行評估,患者疼痛難忍時需使用藥物進行緩解,如果患者出現輕微疼痛感,可通過聊天、看視頻、聽音樂等方式分散患者的注意力。③并發癥防治:術后6h患者改為半臥位或頭高腳低位,同時被動活動其四肢,以加速血流,預防出現下肢深靜脈血栓、壓瘡、肺部感染等癥狀;予以患者飲水時需抬起上半身,預防嗆咳和誤吸等異常情況;密切檢查引流管和引流詳情,以便及時發現有無腎內活動性出血。④出院指導:出院前,護理人員為患者及其家屬進行出院指導,告知其日常護理方法和注意事項,叮囑其按時來院復查,留下其聯系方式以便于后期隨訪和電話指導。
1.3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①記錄兩組患者護理后的并發癥發生情況、住院時間。②使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對患者的疼痛感進行評估[4]。③使用焦慮自評量表(SAS)對患者的焦慮情緒進行評價[5]。
1.4統計學方法此次試驗數據用統計學軟件SPSS20.0進行處理,(x-±s)代表計量資料,組間對比采用t檢驗;[n(%)]代表計數資料,組間對比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2結果2.1兩組患者住院時間、VAS評分、SAS評分、護理滿意度評分的比較試驗組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VAS評分、SA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護理滿意度評分高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的比較。在并發癥發生率上,試驗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討論
臨床中常見的一種泌尿外科疾病為泌尿系統結石,其中發病率較高的為腎輸尿管結石,相關臨床研究顯示,該疾病發病率為5%~15%,是泌尿外科發病率較高的疾病之一[6]。而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飲食習慣和結構發生了較大變化,導致泌尿系結石的發病率不斷增高,嚴重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臨床針對該疾病常開展手術治療,如激光碎石術、經皮腎鏡取石術等,均有較顯著的療效,但是手術均會對患者造成一定損傷,再加上術后極易出現漏尿、出血等較嚴重的并發癥,會加重患者的痛苦,延長其康復時間,同時在一定程度上也會降低其生活質量[4]。因此通過相應的護理干預預防和減少手術帶給患者的痛苦是目前泌尿外科手術的重點。在患者住院治療階段需予以其高質量的護理服務,進而減少其陌生感,緩解疾病帶給其的生理和心理應激。臨床以往針對此類患者常開展專科常規護理,通常以疾病為核心開展多項護理操作,忽視了患者的主觀感受,同時也無法滿足現階段臨床和患者的需求,進而無法達到預期效果,因此選擇一種安全、有效、科學且合理的護理模式十分關鍵[7]。隨著多種臨床護理學的不斷發展和多種新型護理方案的廣泛應用,優質護理模式的效果獲得了肯定。此種護理模式主要以常規護理為基礎,并以患者為核心而開展無縫隙、連續、全程的人性化護理服務,轉變了傳統護理理念,用主動替代傳統,進而提升整體護理質量[8]。本試驗結果顯示,試驗組患者的住院時間、VAS評分、SAS評分、護理滿意度評分、并發癥發生率均優于對照組(P<0.05)。患者發病后由于對自身疾病和治療方式了解甚少,再加上擔憂治療效果,會產生多種異常情緒,不利于患者治療,因此手術前需要對患者加強心理疏導,減輕其心理壓力和異常情緒。對患者進行知識宣教,可使其更加了解自身疾病,能夠遵醫囑配合護理和治療。此外,術前指導可確保手術的順利開展。術中嚴格控制室內溫度、濕度以及液體溫度,加強肢體保暖,能夠減少患者的應激反應。患者手術后需要留置導管,極易出現阻塞、感染情況,而加強導管護理,能夠確保正常引流,減少異常情況;根據患者具體疼痛情況選擇藥物或注意力分散法可有效緩解疼痛感;指導協助患者保持正確體位,密切關注引流和創口情況,可有效預防并發癥。上述說明圍手術期開展優質護理的效果較好。總之,優質護理模式應用于腎輸尿管結石患者圍手術期護理中的效果較好,有助于緩解患者的疼痛感和焦慮感,減少并發癥對患者的損傷,提升護理滿意度,縮短康復時間。
作者:李昂 單位:營口市中心醫院泌尿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