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數字化醫院護理教學建設,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在醫學教育中,數字化醫院是基于計算機集成網絡、利用新型人機交互設備介入產生的多維性、適人性、綜合性網絡虛擬現實建立的一種系統化醫學模擬培訓場所。它既實現多學科的??菩院途C合性教學,使教育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又能實現院校間合作,節約和共享教學資源;作為實現院校和醫院、社區之間聯系與合作的虛擬平臺,使學校教育和臨床實踐緊密結合,縮短護生向護士轉變的歷程,解決了護士的繼續教育問題。目前,國際上大多數發達國家和地區高等教育學府,利用現代科技技術和現代管理理念,建立“真正意義上的現代醫學模擬中心(MedicalSimulationCen-ter,MSC)”———即數字化醫院(DigitalHospital)已成為系統性規劃和建設醫學模擬培訓場所的主要潮流。我國在1995年啟動金衛網建設,金衛網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有虛擬護理中心、虛擬醫療中心和虛擬藥學中心等,人們可查詢醫學知識,并享受到醫療咨詢服務。目前國內多家院校和網站建立的虛擬醫院主要提供醫學信息、服務咨詢、題庫等服務。近來,護理教育學者嘗試將數字化平臺直接應用于教學過程,如第二軍醫大學應用CPR-D技能培訓系統(專業版)開展急救技能培訓及考核,并將虛擬系統和模擬人結合起來進行急救技能的單項技能訓練(BLS)、團隊復蘇訓練(ACLS);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將Blackboard數字化學習平臺應用于手術護理教學;大連醫科大學利用Uecourse平臺建立《組織學與胚胎學》數字化網絡教學平臺;這些針對單項護理技能或課程的虛擬教學,提高了教學質量,培養了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復旦大學護理學院更是圍繞“護理學核心課程”進行改革建立了“護理實踐中心管理系統”平臺。開放式護理教學模式更大程度上促進學生對護理技能的自主學習和反復學習,但是如何在實現國外先進技術和經驗本土化的基礎上,建設更好的適用于我國國情和發展需要的旨在提高護理人才綜合素質的教育模式和教學平臺仍是國內護理教育研究的焦點和改革熱點。
2數字化醫院護理教學平臺的探索性構建
基于以上分析,本院于2012年逐步構建了初具規模的數字化模擬醫院護理教學平臺,并已投入使用,具體構建策略包括以下四個主要方面。
2.1綜合課程改革
當前虛擬現實模擬臨床案例中專門針對護理專業的內容較少,且由于國情和習慣的不同,與我國目前臨床常規用藥和治療方案存在一定的差異,因此,國外的教材和技術需要消化吸收后實現本土化。在廣東省教育科研項目的資助和學院的全力支持下,建立以系主任為組長、護理學專業專職教師為成員的數字化醫院教學平臺建設小組,任務包括綜合課程改革、平臺建設與管理、數據庫的管理與醫院、師資隊伍的培訓等幾個方面。其中,綜合課程改革是以我國現有護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為依據,在引進和借鑒國內外先進教學經驗和課程體系設置的同時擁有臨床專家和教育專家、富有豐富數字化技術和經驗的同行共同參與,綜合分析整合各項資料,編寫出一套更適合我國當前護理人才培養的先進護理學專業教材,并在此基礎上確定數字化醫院護理教學平臺建設的基本方案。
2.2數字化醫院信息平臺建設
為滿足平時學校理論教學和實驗教學的要求,以及更好地實現與臨床實習/工作的無縫銜接,數字化醫院信息平臺分為以下幾個模塊。
2.2.1數字化教學模塊
包括課堂教學PPT、精品課程、電子教材、作業、答疑、試題庫、互動討論、智能知識庫以及前沿相關知識庫,并具有遠程功能,既可以實現學生隨時性學習、連續性學習和開拓性學習,又方便與教師在網絡環境中及時指導和交流。
2.2.2實驗教學模塊
將虛擬技術和高端模擬人相連接,可以進行單項護理技能的教學,還可以對病例模擬進行仿真演練,從而培養學生的綜合技能、臨床思維和團隊協作能力。
2.2.3虛擬醫院
應用數字化技術建立一個類似于動畫游戲的模擬真實醫院和診療程序的虛擬醫院,包括模擬不同的發病場景和完整的醫院部門設置,重點突出護理專業人才所需技能,如現場急救、護理文書書寫、健康評估和護理診斷、護理方案的制定和實施等。學生可以選擇不同的病例進入學習,并可提供及時指導和信息反饋。
2.2.4科學研究模塊
連接學校圖書館電子圖書數據庫,方便師生進行資料的查詢和利用;師生可以利用數字化平臺科研成果,展示學術報告、專題講座、專項實驗和學科前沿,及時把握學科研究動態,并可進行交流與討論,實現資源共享、取長補短、互相促進的目的。具體的構建策略如下:①充分利用學校計算機房,建成覆蓋全院的網絡并與因特網聯通,實現本院網絡中心和課室多媒體設施等的信息化建設,并可方便學生使用自己的電腦和手機等設備進行自主學習;②針對護理專業人才培養要求和臨床購買有效的、可操作的醫學教學軟件,實現利用理論指導、專業技能、綜合素質的信息化教學,實現管理的信息化;購買和建立護理專業適用的集數字圖書館、電子文獻數據庫、國內外醫學網站、管理用基礎數據庫、醫療資源庫、電子病例庫、考試題庫等常用數據庫,更方便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學習效果評價;③與專業軟件公司合作,利用多媒體技術與仿真技術將與護理教學有關的文字、圖片、聲音、視頻、動畫等素材恰當地結合起來,制作成高級動畫游戲進行教學,實現各種病癥及治療、護理效果的仿真再現,為學習者提供現實仿真環境、仿真病例、病情變化、緊急處理等關鍵技術,達到醫療護理的模擬技術操作可執行,并能通過信息反饋技術檢驗操作的準確性。④加強與母校和其他具有高等護理專業的院校以及實踐教學基地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實現教學資源的共享。
2.3師資隊伍的培養
通過培訓、外派學習和臨床進修等多種形式加強專職教師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的學習,從而掌握前沿的護理動態和臨床常見病例的常規護理方案,掌握先進的教學方法,樹立先進的教學理念。設立專門崗位實現專業人員對系統的維護。培訓內容主要包括:信息化時代醫學理論、醫療方法、多媒體應用、網絡操作、系統維護等技術。成立以系主任為領導、專職教師和實驗員為成員的教學小組,共同商討確定教學方案和教學內容,并明確職責,按照內容劃分版塊確定總負責人和分管教師,制定教學計劃和實施具體教學任務。
2.4相關制度的建立
制定一套完善的促進數字化平臺建設和維持良好運作的管理制度。例如,對專職任課教師參加培訓的強制性措施,考核合格者才能進行任教;對師生積極進行數字化教學改革和積極參加資源庫建設等的鼓勵措施;院系對數字化平臺建設和運轉投入的經費保障措施等方面的制度。
3小結與展望
目前,本院護理專業正在對數字化醫院護理教學平臺進行積極的實踐和探索。筆者所提出的綜合課程改革、數字化實驗平臺的構建和使用,是對護理專業課程體系和教學模式的改革中的一些思考,其中的相當部分正在進行探索性建設,內科護理學、外科護理學、婦產科護理學和兒科護理學已開設一些實驗課程投入使用。相信隨著現代教育觀念的更新和數字信息化技術在醫學教學過程中的廣泛應用,護理教育必然走向創新型的數字化教學階段,高等院校教學模式也將發生相應的變化。
作者:林麗娜 麥劍榮 黃洛瑩 王秀嵐 單位:中山大學新華學院醫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