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人力資源配置下醫院護理論文,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截止2013年12月31日該院的316名護理人員為研究對象。
1.2研究方法
利用醫院人力資源信息系統,采用資料回顧分析的方法,對醫院截止2013年底所有在崗護理人員,從床護比、年齡、職稱、學歷、科室分布、從事中醫技術操作的人員等方面進行調查分析。
2討論
2.1護理人員占醫院總人力資源比例趨于合理
該院開放床位420張,床位與工作人員比、衛技人員與職工總數比和護理人員占衛技人員比,均符合“2011年創建二級甲等醫院評審標準及細則”中的要求。我國自實施醫療改革以來,醫療和財政政策向農村傾斜支持,使得郊區二級醫院得到快速發展,醫療設備、設施得到改善。各級行政部門加大管理力度,行業規范逐步落實,“醫療管理年”、“三好一滿意”、“醫院等級評審”等活動的檢查和督導,使二級醫院護理人員人力資源狀況得以改善。
2.2護理人員的年齡偏低
全院護理人員中20~30歲有232人,占全體護理人員的73.42%,這類人員雖然熱情有朝氣,但是面臨戀愛、結婚、生育等諸多問題,精力比較容易分散。這個年齡段獨生子女占一定比例,家境良好,承受困難的能力差,護理工作本身又比較繁重,又有倒夜班等因素,所以這類人員的不穩定因素多。護理管理者要充分考慮這些因素,做好必要的業務培訓、心理疏導、生活幫助,提高她們的工作勝任能力,協調好工作與家庭的關系,培養愛崗敬業精神,使她們成為優秀的護理工作者。
2.3護理人員的職稱偏低
該院護理人員中正高職稱為零,副高3人,初級職稱占76.90%(不含無證護士)。職稱偏低,專業知識薄弱,臨床經驗欠缺,與醫生、患者及家屬溝通能力有限,容易影響護理質量和護患關系。護理管理者應重視低年資、低職稱護士的傳、幫、帶工作,合理排班,保證高效完成護理工作。護理管理者還應關注護理人員職業生涯規劃,鼓勵護理人員不斷學習,積極參與臨床護理科研,出成果寫論文,晉升高級職稱,并充分發揮高職稱、高年資護理人員在臨床工作中的作用。
2.4護理人員的科室分布有待優化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廣大患者的就醫需求逐步多元化,護理的工作內涵得以擴展,醫院的科室設置和護理人員的崗位也隨之增加。雖然從全院層面看,護理人力資源符合相關標準,但從表4可見,全院護理人員中只有50.63%在病區工作,床護比例為1∶0.38,一些重點科室如ICU床護比例為1∶1.55,低于2011年二甲評審標準。調查中得知,病區工作的160名護理人員87.50%為初級職稱,中級職稱護理人員中29.79%在門診、40.43%在行政后勤,一些重點科室ICU、手術室、急診室也只配置1名主管護師,3名副高職稱的護理人員無一人從事臨床工作。
2.5建議
2.5.1細化護理人力資源配置標準
衛生行政部門應破除單純從院級層面上要求醫護比例、床護比例,在充分了解醫院實際情況的前提下,細化護理人力資源配置標準。理清護理工作崗位,依照崗位出臺配置標準。理清病區護理工作職責,按照現行的護理工作范圍出臺護理人力資源配置標準,并考慮病假、產假等因素。標準不應停留在量化上,還應從人員結構上給予要求。
2.5.2出臺中醫醫院護理人力資源配置標準
中醫護理技術是中醫護理工作的主要內容之一。調查中得知該院開展73項中醫診療項目,73項中醫診療項目大部分有護士參與操作,專職從事中醫護理操作的護理人員占護理人員總數的12.75%。北京市中醫管理局出臺的《二級中醫醫院評審標準實施細則(2012版)》中明確要求,二級中醫醫院每個病區開展中醫護理技術項目不少于2項,并開展中醫護理查房和健康宣教等。中醫護理技術耗時長,人力需求高于現代護理技術。衛生行政部門應出臺適合中醫醫院的護理人力資源配置標準,以保證中醫醫院的護理質量。
2.5.3晉職和培訓向二級醫院傾斜
調查結果顯示,二級醫院因快速發展等原因,護理人力結構不盡合理,低年資、低職稱人員占臨床護理的大多數,所以護理管理部門應重視二級醫院護理人員的培訓,護理學會的各類學習活動應多到二級醫院舉辦,給大多數護理人員提供學習機會,強健基層護理隊伍。護理高級職稱的晉升政策應向二級醫院傾斜,培養更多的護理專家,讓基層的護理人員看到希望,從根本上改變護理人員中年轉行的尷尬。只有護理工作者有完整的職業生涯,才有護理事業的蓬勃發展。
作者:李曉翠 單位:北京市平谷區中醫院院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