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醫學檢驗課堂改革探討,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一、目前存在問題
(一)帶教老師的問題
目前我校大多數醫學檢驗教師既肩負著專業課的理論教學,還要從事臨床工作,時間緊任務重工作量大是一個突出的問題,使得很多教師無法全身心投入到理論知識和臨床教學工作中。再加上有的教師責任心較弱、教學積極性低,也是我們的教學工作中存在的弊端。帶教老師教育教學與臨床科研工作的沖突、個人精力的有限等諸多原因都困擾著醫學檢驗學生的學習。
(二)學生自身問題
作為醫學專業的一個分支,醫學檢驗專業學生的課業壓力很大,除了繁重的理論學習任務,學生還要進行至少為期一年的臨床實習生活。理論學習時間有限,使得學生對于書面知識的掌握程度有限,理論考試的成績高低并不能真正說明學生對于知識的運用能力高低。長期的繁重學習任務使學生產生疲憊抗拒的心理,認為僅僅通過考試便可以萬事大吉。另外,進入臨床實習階段后,將理論知識與臨床實踐相結合又會經過一段較為艱難的成長過程,不少學生不能承受此階段的巨大壓力而沒有大的提高。
(三)硬件設施問題
由于現在的高等院校招生規模逐年擴大,學校資金周轉不及時,導致教學設備設施相對匱乏,教學實驗器材老舊。與此同時,檢驗臨床工作繁重,很多教師沒有時間和精力向學生具體教授某些設備儀器的使用細則、工作原理以及日常維護措施。在這樣的條件下,學生僅僅學到了很基本的理論知識和簡單的臨床操作方法,殊不知這與現代臨床檢驗工作的高標準嚴要求還相去甚遠。
二、改革舉措
(一)強化師資力量
目前醫學檢驗理論與技術發展迅速,且臨床檢驗工作中需要用到很多先進的儀器設備,這就對從事教學工作的臨床工作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重視人才引進,提高教師隊伍的整體學歷層次和全面素養。鼓勵教師繼續深造并為其創造機會,不定期舉辦理論和實踐學習培訓班、講座等,必要的時候可采取有償激勵措施。
(二)加強對學生的監督管理
主要是要加強臨床實習期間對學生的監督管理,應由科室內指定的帶教老師負責,對臨床實習學生實行嚴格管理,對有違反操作規章制度的行為予以批評指正,后經培訓考核合格后方可。實習結束后,進行終末考核測評,成績合格者即視為輪轉成績合格。
(三)持續改進教育教學水平
理論知識與臨床實踐的教學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應該根據實際需要不斷改進教育教學水平。特別是應該重視參與這個過程的主體也就是學生的要求與建議,對不合理的教學內容和方法加以糾正、完善。
(四)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現代臨床檢驗技術迅速發展,大量新理論新技術層出不窮,這要求帶教老師要不斷學習新的知識與熟悉新儀器的使用,教師要加強對學生儀器操作的培養,從基本原理、使用方法、日常維護等方面言簡意賅、逐一闡明;再者,要注重對學生英文水平的培養,因為大量的新思維新理論來源于英文文獻,學生要學會自己查閱文獻才能收獲更多;第三,要提高學生的計算機應用能力,以便更好地進行儀器操作以及診斷數據的分析處理等;最后,要從根源樹立學生的科研意識、端正良好的科研態度,培養學生自覺發展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會基本的科研選題、實驗設計、數據處理以及文章撰寫方法,努力成為復合型檢驗人才。
(五)提高學生自主動手能力
學生操作技能以及創新能力的培養是衡量實習教學質量的指標。應強化學生手工實驗操作能力,并與自動化儀器操作過程相結合,才能有助于將理論知識加以沉淀、融會貫通。加強對臨床實習結束學生操作技能的考核測評,有利于檢驗實踐技能的提升。
(六)以建構主義教學理論改革教育模式
引入瑞士皮亞杰提出的“以學生為中心,強調學生對知識的主動探索、主動發現所學知識意義”的一種主動建構模式。改變傳統的教師單純教授的模式,改為以學生為主的啟發式教學方法,充分挖掘和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主觀創造力。
(七)引入PBL教學模式
PBL(problem-basedlearning)即“以問題為基礎”的教育模式。以問題為基礎,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培養學習提出分析解決問題能力,同時也使學生的獨立思考、團隊合作能力得到鍛煉加強,有助于形成一種終身學習的思維模式。
三、改革后成效
實施教學改革后的一個學期對醫學檢驗專業學生的專業理論知識成績和臨床能力測評成績進行匯總,結果顯示改革后理論知識和臨床能力測評成績優秀率(≥85分,滿分100分)分別為71.4%和73.6%,叫改革前的50.8%和51.1%有明顯提高(P<0.05)。
四、討論
現代醫學檢驗是以細胞生物學、分子生物學、微生物學與免疫學等多種技術方法為實驗手段,以臨床疾病為主要研究對象而形成的理論、實驗、診斷等三者密切關聯的學科。其綜合性的理論與臨床實踐特點決定了從事檢驗工作人員應該具有更加全面的素質,特別是現在各項新理論與新儀器、技術的不斷更新,也對檢驗工作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綜上所述,我們應該從學生時代抓起,對學校理論教育和臨床實踐教育等各個方面全面探查,找尋更好的教育途徑,深入推進,從而有效提高檢驗教學水平,為國家培養更多更優秀的檢驗人才。
作者:伍華穎 趙思婷 彭淑瑩 單位:肇慶醫學高等專科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