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技術專業建設醫學檢驗論文,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1專業建設當前存在的問題
醫學檢驗技術專業是較年輕的臨床醫學專業,相比其他臨床醫學教育體系,存在較多需規范和完善之處。目前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1.1課程設置
①課程體系設置中注重專業教育,人文素質教育、醫德醫風教育相對薄弱。②檢驗醫學相關臨床課程設置求廣求全、培養重點不突出。③專業必修課程過多,學科交叉、崗位需要的選修課程和專題講座極少。④課本教學、課堂講授為主要方式,教學網絡化與數字化水平低下。⑤課程體系由5年制“醫學士”改為4年制“理學士”,原有課程體系明顯不適合現教學需要。
1.2實驗教學
①檢驗專業實驗課程存在設備陳舊、利用率低,管理水平差。②注重理論課程學習,對臨床實驗教學和管理關注不足。③實驗課教學偏重教材知識講授,科研精神與科研能力等創新性能力培養不足。④實驗教學內容與臨床實際應用脫節,與現代醫學檢驗發展現狀脫節。
1.3實踐教學
①實踐教學管理松散,專業技能培養方式落后。②未及時與實踐教育基地溝通,不能及時了解實習同學思想動態。③因為實習基地師資、管理水平不同,實踐教學效果存在明顯差異。
1.4前、后期教師缺乏交流
進行基礎課教學的前期教師缺少機會接觸臨床,對醫學理論知識在臨床實踐中的具體應用缺乏一定的了解和實踐;來自醫院進行實踐教學的后期教師教學經驗相對不足,在教學方法、語言組織能力等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
2檢驗專業建設的初步嘗試
針對培養方案調整,以及存在的問題,我們在借鑒兄弟單位經驗基礎上,進行專業建設的改革,主要在課程體系與教材、教師隊伍、實驗教學中心、實踐教學基地建設等進行一些有益的嘗試,取得一定的經驗。
2.1課程與教材建設
①課程體系建設:醫學檢驗技術專業作為教育部教學改革試點,培養目標和時間均有改變。如何培養出能滿足社會需求的醫學檢驗應用型人才?我們對已有的教學資源進行有效整合,對現有課程體系教學進行改革,以專業課貼近臨床實際應用為目的,突出臨床應用型專業課建設。例如利用現有省級精品課程———《生物化學》、《醫學免疫學》和校級精品課程———《人體寄生蟲學》,以及省級教學團隊———人體寄生蟲學教學團隊、醫學免疫學教學團隊,省級實驗實訓教學中心———病原生物學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等課程建設時,突出醫學檢驗技術專業的特點,以達到打造成醫學檢驗精品專業課目的;專業課程教學以基礎學院和臨床學院教師共同擔當,利用各自教學特長,取長補短,切實達到理論與應用相結合,保證教學工作與臨床實際應用相一致。加強教學改革工作,將臨床醫學各相關學科內容合并成《臨床醫學概要》進行講授,即保證學時不足與臨床課程教學任務過重的矛盾,又滿足學生對臨床醫學知識了解的需要,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同時我們加大人文科學素質、心理健康教育,在思政類課程中組織開展各種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們走出校門,到社會去積累經驗;積極有步驟開展教學改革,將專業課程建設成為網絡課程或在線網絡課程,建設網絡課程專題網站,開展基于網絡環境下的教學內容與教學手段的改革。②教材建設:各級部門重視教材的建設,學校教務部門設教材建設專項經費,積極支持和鼓勵檢驗技術專業各學科教師參與教材的編著工作。本專業多名教授近年以來編寫出版了多部規劃教材,在已有的編寫基礎上,現正組織編寫適合醫學技術發展的專業教材或講義,滿足教學工作需要。
2.2教師隊伍建設
①建設有特色的教學團隊:a.建設一支素質高、業務強、務實、創新、凝聚力強的教學團隊是學科建設的重點。我們的師資隊伍建設以“三高一強”(學歷高、職稱高、綜合素質高、實踐教學能力強);結構(年齡結構、職稱結構、學歷結構)合理、質量優良、創新精神強、專兼結合、一專多能的“具有創新性和應用型”兼顧的教師隊伍為目標。b.培養教師樹立崇高理想和激勵奮斗目標。堅持以教育思想觀念改革為先導,以專業教學改革為核心,鼓勵教師教學進行教學改革,以學科建設為重點,注重提高教學質量和科研水平;開設專業選修課和1-2門雙語教學專業課,努力把醫學檢驗專業打造成有特色的專業。c.重視科學管理,突出“以人為本”。建立一套教學、科研、特殊貢獻在內的團隊管理制度和工作量化考核指標體系,努力營造積極和諧、公正合理評價體系的團隊內部環境,提高團隊整體精神面貌,建立公平、公正、公開的評價體系;加大獎懲力度,體現在晉升、晉級、年度考核之中。②完善教學管理工作,建立相應規章制度:a.完善《教學管理工作手冊》,實施教師考核記錄、集體備課記錄、講課講座記錄、教學會議記錄、授課試講記錄。b.加強教學督導,提高教學質量,由相關專業領導和教授組成校、院、教研室三級教學質量指導、監督小組配合學校教學督導組進行教學質量監控,并開展教師之間、學生對教師的授課評價活動,保證專業教學工作有章可循,維護教學工作的嚴肅性。c.不斷完善教學計劃,學生實綱的修訂;嚴格按照教學計劃完成教學任務,鼓勵深化教學改革;在教務部門指導下不定期舉辦教學計劃修訂會議,不斷完善不足之處。d.加強學生實習的管理,完善《醫學檢驗專業實習考核制度》,每年不少于兩次教學實習檢查。e.完善學生畢業論文的工作規程,修訂和規范一套完整的畢業論文實施與管理體系,嚴格要求學生完成畢業論文,規范學生畢業論文的完成過程,包括選題原則、查閱文獻,開題報告、中期檢查、簽署指導老師意見、審閱人意見和答辯情況記錄等;
3實驗實訓教學中心建設
醫學檢驗實驗教學中心建設包含兩個實驗平臺,分別為醫學檢驗形態學和機能學實驗室。形態學實驗室主要服務于檢驗醫學微生物、臨床基礎檢驗、骨髓細胞學、染色體檢查等形態學實驗教學。機能學實驗室主要負責生物化學檢驗,免疫學檢驗、分子生物學、分子遺傳學等相關專業課的實驗教學。實驗教學中心擔負培養檢驗專業學生基本實驗技能、獨立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形成檢驗專業基礎實驗、專業實驗和探索性實驗三個層次有機結合、協調發展、具有一定特色的開放性專業實驗教學中心。選擇性的開展一些新方法、新技術的實驗項目,即滿足檢驗醫學實驗教學需要,又加強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培養;培養學生基本的科研能力。添置貼近臨床實際的現代化實驗設備:購置貼近臨床實際使用的現代化實驗設備,如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全自動五分類血液檢測儀、PCR儀、尿液分析儀、自動血培養儀、全自動細菌鑒定儀、流式細胞儀等。為配合檢驗專業教學的需要,打破原來依附于教研室的實驗室管理舊模式,建立檢驗實訓教學示范中心,促進實驗室工作整體水平的提高,推動了實驗室的管理、建設和發展;將實驗儀器集中組成儀器實驗室,集中管理和使用。制定合理的措施,做到既能提高儀器的使用率,滿足教學科研使用要求,又能有效維持儀器的安全完好。建設相關網頁:利用計算機網絡系統平臺,介紹實驗中心所擁有的儀器設備的性能、配置,為廣大的師生員工提供全天候的科研教學平臺。構建基于檢驗課程內容的“虛擬實驗室”,改善學生對實驗內容的理解和掌握,并為學生進行探索性實驗及自主設計實驗提供虛擬化平臺。
4實踐教學基地建設
加強與實習醫院的合作,促進實踐教學基地建設:①通過加強與實習醫院的合作,發揮好學校的主導作用,促進醫學檢驗專業臨床教學基地的建設。定期召開實習醫院領導、主管部門、各帶教臨床教師參加的現代教育思想的講座,更新教育觀念。②規范教學管理,組織開展教學管理業務講座或座談會進行現場指導;每年按照學校統一安排,到實習醫院進行教學檢查;不定期進行教學抽查,加強與實習單位和帶教教師溝通,及時了解學生情況。③強化醫學檢驗專業畢業實習質量,在臨床教學基地遴選出一批具有副高以上職稱,能完成對同學進行業務指導的教師擔任實習同學的導師。同時,根據實習學生的反饋意見,結合檢驗技術的發展,不斷地更新實綱和實習手冊中的內容,使學生能夠學到更多的檢測項目和檢測技術。實行導師指導下的畢業設計和撰寫論文:①加強學生畢業論文的規范化管理工作并不斷改革。規定每屆本科學生實習階段必須在導師指導下完成一篇畢業論文并參加答辯。②在臨畢業實習前一個學期,配合文獻綜述課程,要求學生掌握課題文獻查找方法、綜述撰寫格式、開題并進行科學研究的步驟,論文撰寫的正確格式,為學生在實習階段開展初步科學研究和撰寫論文打下良好的基礎。③規范畢業論文實施與管理體系,如選題原則、查閱文獻,開題報告、中期檢查、簽署指導老師意見、審閱人意見和論文答辯情況等,并制訂了畢業論文管理條例,論文成績作為實習成績的一部分納入學生成績單。④強化畢業論文管理過程。為防止出現論文抄襲的現象,每篇論文進行上網核對檢查。⑤組成專家組負責學生論文審核和答辯。專家根據學生的論文完成的內容、課題相關綜述、論文質量、答辯等情況,現場提出問題,考察學生回答問題的能力,可以評價學生畢業論文完成的質量,按照評分標準評分,記入成績。
5小結
我校醫學檢驗技術專業自2012起即招收4年制學生,經過近年專業建設,醫學檢驗教學團體取得多項成果,其中獲批校、省級教學改革項目5項,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4項,編寫教材和講義5本,發表教學研究論文17篇、科學研究論文100余篇,獲得教學成果3項,獲得國家、省級科研課題18項等,這些成果為今后培養出有特色的醫學檢驗專門人才和學科進一步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醫學檢驗專業具有多學科理論交叉和應用性強的特點,醫學檢驗作為近年新開專業,完善人才培養方案,創新實驗教學體系、建設實踐教學基地;改革傳統的醫學檢驗教學模式勢在必行;成立有完整邏輯、能激發學生創新思維、培養出能適應未來人才需求、獨立的實踐課程體系十分必要。培養能適應21世紀國家經濟建設與社會發展需要的、具有國際競爭能力的高素質創新型醫學人才是醫學檢驗檢驗改革的主要方向和目標。
作者:浦春 馮鋼 武其文 黃麗珠 張鵬 黃建軍 單位:皖南醫學院臨床檢驗診斷學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