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基于臨床路徑的醫學檢驗論文,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1典型案例的選擇
選擇典型案例是案例教學取得良好教學效果的前提和關鍵因素。筆者依靠“科系合一”管理模式的優勢,深入臨床一線,從《衛生部臨床路徑》中精選出與醫學檢驗教學內容相對應的典型案例,建立案例教學法素材庫,目前已收集的部分案例見表1。案例教學較好地體現了以“疾病”為中心的教學原則,具有代表性、啟發性和可討論性,具有充分的思考和討論空間,有利于學生對檢驗醫學知識的靈活掌握和進行臨床思維能力的訓練。
2案例的小組討論
在結束相關基礎理論知識的講授后,應用多媒體教學的方法,演示案例中患者信息、臨床癥狀、影像學檢查結果等資料,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和制訂疾病診斷及鑒別診斷所需的實驗室檢測方案,闡述所選檢測項目的依據和臨床意義等。以腹脹、腹部移動性濁音陽性患者為例,要求學生制訂診斷和鑒別診斷所需的詳細方案,并且說明方案制訂的依據。
3案例的課堂討論
各小組代表采用多媒體方式分別講解本組對案例的分析和總結,闡述各自實驗室檢測方案的制訂依據和臨床意義。學生之間可以相互討論甚至提出異議,教師在討論中適時地進行啟發提示和講解,鼓勵學生各抒己見、暢所欲言、大膽質疑,激發學生思維和討論的興趣。教師在充分聆聽學生的討論后,以臨床路徑中的標準方案為依據進行案例總結,進一步系統的整理和講解案例中的知識點和重點內容,并且有針對性地講解學生討論中出現的問題,糾正一些常見的模糊認識甚至是錯誤的觀點,以加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培養學生運用基礎知識解決臨床實際問題的能力。以腹水患者為例,首先要求學生判斷腹水性質,設置提問:如何判斷是漏出液或滲出液?然后進行病因診斷,設置提問:肝硬化、結核、肝癌等診斷和鑒別診斷的檢驗指標都有哪些?學生通過對這個案例的學習,掌握了腹水檢測流程和引起腹水疾病的診療方案,提高了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和綜合分析問題能力,強化了教學效果。
4案例教學的評價
教師與學生的評價是案例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重要部分。在案例教學活動完成后,教師要評價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是否增長,思考方式、運用知識與技能方式是否標準,分析表達能力是否提升;同時,教師還要評價案例教學活動在提高自身知識水平、學術水準等方面的效果。
5小結
在醫學檢驗專業中進行案例教學的目的是為了建立專業知識與實踐、學習與應用之間的聯系。選擇來源于臨床路徑中的典型案例,便于醫學檢驗專業知識與臨床實踐相融合,訓練學生綜合評價和全面解讀實驗室檢測數據,開闊學生的學習視野和思維空間,提高學生解決臨床檢驗實際問題的能力,為學生進入臨床打下良好的基礎。
作者:馮鋼 張鵬 張玉 張建英 浦春 單位:皖南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