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無機化學醫學檢驗論文,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1介紹化學的研究對象及無機化學課程內容
首先介紹化學的定義,不同的教材對化學的定義有著不同的表述,筆者采用的定義是:化學是一門在原子、分子、離子層次上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及其變化規律的學科。然后從“原子、分子、離子層次”、“物質”、“組成”、“結構”、“性質”、“變化規律”幾個方面逐字逐句解釋其內涵和聯系。強調“物質的組成、結構決定性質,性質反映組成和結構,性質決定用途”這一辯證關系和基礎理論對化學及相關課程學習的普遍指導意義,這一規律對于單質、無機物和有機物普遍適用。之后,介紹化學的四大分支,使學生對化學類后續課程有一個初步了解。其中,無機化學的研究對象是所有的化學元素和它們的無機化合物。無機化學課程內容主要包含兩大結構(原子結構與周期系、分子結構)、四大平衡(電離平衡、沉淀溶解平衡、氧化還原平衡、配合平衡)、元素化學。同時介紹各章節分配的理論課時及其實驗課時,讓學生對所學內容及重點章節做到心中有數。最后,教師可以對化學發展史和無機化學的研究趨向做簡單介紹,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也可留出時間讓學生自學。
作為醫學生,首先讓學生了解化學與醫學的聯系。歷史上,化學家很早就努力為醫治疾病制造藥物(如麻醉藥、抗生素藥物等),為醫學和人類文明做出了貢獻。現代醫學的主要任務是研究人體中生理、心理和病理現象的規律,從而尋求預防、診斷和治療疾病的有效方法,以保障人類健康。顯然,醫學的研究對象是人體,而人體包含著由八十多種元素構成的上萬種化學物質,這些物質間發生著復雜的化學反應,人體的一切生理現象(如消化、吸收、排泄、循環等)都是這些復雜化學變化的外在體現。此外,人體內元素含量與人體健康息息相關,人體必需元素的缺乏和過量都會導致人體化學平衡失調,進而導致多種疾病(如缺鈣會導致佝僂病、缺鐵會導致貧血、氟過量會導致氟骨癥)。最后,治療疾病要依靠藥物,而藥物本身也是化學物質,其藥理作用與其化學結構和化學性質密切相關。藥典中有很多無機藥物如碳酸氫鈉、碳酸鈣、氫氧化鋁、氯化銨等,可舉例讓學生了解。下面介紹化學與檢驗專業的聯系。由于大一新生剛入校,還沒接觸檢驗專業課,教師可簡單介紹一下檢驗專業:醫學檢驗是運用現代物理、化學的方法和手段進行醫學診斷的一門學科,主要研究如何通過實驗室技術、醫療儀器設備為臨床診斷、治療提供依據。該學科要求使用各種光電儀器及化學試劑完成實驗分析,所以偏重理科,要求有較好的化學基礎。接下來讓學生了解經過檢驗得到準確結果是治療疾病的首要及關鍵步驟,激發學生學習檢驗專業的熱情。然后結合具體例子,如臨床檢驗常運用化學原理和方法測定血、尿、胃液等生物標本中某些成分的含量,以幫助正確診斷疾病,來說明檢驗專業學生打好化學基礎的重要性。這部分最后可選擇播放高分子化學家周其鳳的《化學是你,化學是我》一歌來活躍課堂氣氛。歌詞中的“化學究竟是什么,化學就是你,化學就是我”,“父母生下的你我,是化學過程的結果,你我的消化系統,是化學過程的場所”,“記憶和思維活動,要借化學過程來描摹”,“即便你我的身心健康,也是化學密碼解鎖“這幾句形象地說明了化學與人體的緊密聯系。
3進一步強調無機化學課程的重要性,引導學生掌握其學習方法
首先,向學生介紹無機化學在化學類后續課程及檢驗專業課程中的基礎地位,進一步強調無機化學課程的重要性。既然無機化學對于檢驗專業如此重要,怎樣有效地進行學習呢?對于大一新生來說,他們的學習方式延續了高中的特點,過于依賴教師講授,所以緒論課有必要教會學生主動學習,具體來說:第一要進行課前預習,了解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這樣在課堂學習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第二要專心聽課,記好課堂筆記。這是因為大學教材中很多內容設計得過于龐雜,不易分清主次,而課堂筆記是教師講授內容的精簡和概括,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必要時學生需要在課后復習的基礎上進一步整理筆記。第三要求學生課后及時復習,獨立完成課后作業。第四,學生學有余力,可以適當閱讀課外參考書(教師介紹幾種參考書)。以上是大學課程的一般學習方法,就無機化學課程本身而言,還有其自身特點,如元素化學部分知識雜多繁難,學生不容易抓到要領,教師應再次強調“物質結構決定物質性質,物質性質決定物質用途”這一理論的指導意義,讓學生學習這部分時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記憶、歸納,才能化零為整,化繁為簡。又如在學習幾大平衡時,引導學生體會化學平衡中所蘊含的哲學思想。最后,教師還要強調無機化學實驗的重要性,無機化學實驗教學大綱中規定的實驗操作規范和訓練要求,是檢驗專業學生今后從事檢驗領域必備的基本技能。無機化學實驗課程中,要求學生做到“預習實驗,弄懂原理,準確操作,真實記錄,及時總結”。進一步來說,臨床檢驗中,檢驗者基本操作規范與否,直接影響檢驗結果的準確性。所以,檢驗專業學生要重視實驗操作的規范性,從無機化學實驗開始養成良好的實驗操作習慣。
作者:丁素君 張會芬 單位:漯河醫學高等專科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