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項目導向在醫學檢驗臨床實習中的應用,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目的探討項目導向教學法在檢驗醫學專業實習生臨床實習的教學效果。方法通過將我院檢驗本科專業48名學生隨機均等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兩組,實驗組和對照組分別采用項目導向教學法和傳統面授教學方法進行教學,教學人員及教學內容相同,課程結束后分別對兩組實習同學進行相同的理論知識及實踐技能操作等方面的測評。結果實驗組學生理論知識成績、實踐技能操作成績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通過對學生的匿名問卷調查顯示,項目導向教學法可以有效的提升學生實習效果,同時在提升學生團隊協作項目上有顯著作用。結論項目導向教學法明顯提高了醫學檢驗專業實習生的各項能力;提升了臨床帶教效果。
【關鍵詞】項目導向;醫學檢驗;臨床教學;臨床實習;學習主動性;教學效果
醫學檢驗專業是一門重視臨床實踐的學科,學生通過在臨床階段的實習,將在校所學的理論知識結合到實踐工作中,進一步掌握各種技能及思維方法,為工作后獨立承擔相關檢驗工作打下基礎[1]。要培養出理論知識扎實、實踐技能優越,同時具備科研及創新精神的醫學檢驗高端人才,在要求帶教老師具有現代化的教育思維、緊跟最新醫學發展的教學內容的同時,還需要教師可以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引導學生掌握相關技能[2]。項目導向教學法旨在通過發揮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圍繞教學大綱要求,將相關內容轉化為若干教學子目標,并圍繞這些目標開展教學實踐活動,整個過程學生都將參與其中,理論知識融入到實際工作中,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活躍了課堂氣氛,有利于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3-4],本研究選取48名實習生隨機分成實驗組和對照組,通過與傳統教學效果的評價,探討項目導向教學法在檢驗醫學專業實習生臨床實習的教學效果,以求達到提高醫學檢驗專業實習生的各項能力為目的。
1對象和方法
1.1研究對象
2015年7月—2018年4月,選取我院檢驗本科專業48名實習學生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將該批次學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其中,實驗組和對照組分別有24人,每組分別男生13名,女生11名。兩組學生在性別、年齡和既往學習成績上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1.2方法
兩組學生為相同教師教授相同課程。教學方法為對照組采用傳統面授教學模式,以老師為教學主體,學生通過聽講、記筆記等方法掌握相關知識。實驗組采用項目導向教學方法,以學生為主體,老師負責教學目標的制定,并適時地進行旁邊指導。包括課題設計、確定學習目標、實施課題、協作分工,完成課題等。
1.2.1課題設計
按照臨床實習教學大綱要求,把臨床實踐教學內容分臨床檢驗基礎、臨床免疫、臨床生化、臨床微生物和臨床輸血5個部分。依據對臨床工作能力的要求,把每個臨床實踐教學內容劃分為由5~8個教學小目標組成。
1.2.2確定教學目標
把臨床實踐教學課的教學目標細化為3個層次,分別為熟悉、掌握、創新。根據臨床實踐崗位能力特點,由簡易到困難,逐步實施。并確定每個實踐操作部分的教學目標,明確重點和難點,及完成所有目標所需課時。
1.2.3實施課題
在帶教老師的指導下,學生完成課前作業。學生根據教學目標要求,了解相關理論知識,搜集、整理相關材料。教學時,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積極思考、討論,老師也通過提問、講解等方法引導學生開拓思維、相互配合、激發學生潛能。
1.2.4協作配合,完成課題
學生依據各組室的標準操作手冊制定實踐操作項目的步驟,確定及準備完成操作項目所需的儀器、試劑與耗材。兩組同學錯開時間進行練習。組內成員間在實踐過程中可以相互溝通、配合,共同完成課題。
1.2.5教師巡視指導
在實踐操作及信息檢索等過程中,教師通過在旁巡視,可適時適度參與學生的討論過程。鼓勵學生多思考、多觀察,老師與學生平等交流心得體會。
1.3實驗效果評價方法
實習中期和結束前,用相同的試卷和考試方法對實驗組和對照組的學生進行理論水平考試和臨床實踐技能操作考核,并對相關考核結果進行數據分析;同時,為了解該教學模式是否受到學生認可,通過匿名填寫問卷調查,兩組同學進行客觀的評價,共發放問卷調查表96份,收回有效問卷調查表96份。
1.4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20.0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當n<40,或T<1時,用四格表資料的Fisher確切概率法,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理論及實踐技能考試成績
測試結果顯示,項目導向教學法可以提高學生的綜合成績,實驗組的理論知識得分、實踐技能考核成績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表明項目導向教學法在臨床醫學檢驗專業實習生的日常教學中相對于傳統面授教學方法來說,更可以提高學生的綜合成績。
2.2學生滿意度評價
項目導向教學法對于實習學生是很受歡迎的。通過對收回的96份調查問卷表進行分析。實驗組實習學生對各項教學效果評價的認可度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該教學方法在提升學生團隊協作項目上有顯著作用,見表3。
3討論
醫學檢驗人才的培養中臨床階段的實習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學生們已經在學校里完成了基本的醫學檢驗理論知識,但還沒有真正接觸臨床工作,還不能將學校所學的理論知識靈活、有效的運用于臨床實踐工作中,同時也不具備在遇到臨床案例時的綜合分析能力。醫學知識本身內容繁多、單調乏味。除檢驗專業之外,其他專業學生也同樣存在學習興趣不高,教師教學效果不理想等問題[5]。項目導向教學法突破了傳統的面授及填鴨式教學形式,融合啟發式教學和討論式教學等優點[6-7],使教學形成以學生為主體中心,通過項目課題作為驅動,內容覆蓋學習全過程,在鍛煉團隊配合、溝通協作上具有傳統教學所不具備的優勢;同時,也提高了學生對于這類實踐性較強的科目的內容掌握及綜合能力的培養[8-9]。該教學法充分體現了教學上要求學生將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做到知與行要統一的要求,使學生能夠得到真正的成長,在畢業后,能夠獨立承擔起檢驗相關專業操作,勝任相關崗位職責。本研究根據臨床實習教學的實際情況,建立了項目化導向的新實踐教學模式,使實習內容更加具體,更加連貫。整個項目探究的合作給予學生更多的主動感受,促進同學在團隊協作上明顯的提高,實踐自信心得到加強。通過此次帶教實踐證明,項目導向教學法在檢驗本科生臨床實習中的帶教效果相對于傳統方式優勢明顯,表現在:(1)營造了比較活躍的學習氛圍,學生和老師通過不斷的提問、討論、歸納總結、相互評價,不僅加強了專業知識的理解和掌握,還提高了語言表達、歸納和溝通協作能力。(2)有效提高學生主動學習的參與率。教學方法的改變使學生由傳統、被動地接受知識轉變為通過主動地探索、質疑、創新等手段自主獲取知識。(3)學生在任務驅動下,有了團隊精神及合作能力,更利于培養他們的綜合能力和適應醫療發展需求的能力。(4)提高了教師的綜合教學能力,豐富了臨床實踐課的教學形式。項目導向教學法要求教師具有更扎實的專業理論知識,具有更高的臨床實踐運用能力,較強的教學項目設計與巡回指導能力。這些能力在教師的帶教中不斷的得到提升。總之,項目導向教學法就是將老師帶教與學生主動參與合二為一,把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把以理論知識為中心轉變為以項目實施為中心、把以面授教學為中心轉變為以綜合實踐為中心[10-11]。該教學方法在醫學檢驗專業本科實習生中的推行,將使學生的學習方式,學習態度形成巨大改變,綜合提升學生的綜合分析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實現教學模式的更新[12]。為培養順應當前高水平醫療發展需求的復合型檢驗專業人才起到了重要的推進作用。
作者:徐正 陸志成 徐標 馬晨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