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影像學CT檢查中心型肺癌分析,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1資料與方法
1.1基本資料
選擇我院2012年8月2014年8月診治80例中心型肺癌病人,其中男性44例,女性36例;年齡在44~81歲之間,平均年齡58.8±2.4歲;所選病人分析表明,年齡差異不大,能夠進行分析。
1.2檢查方法
所有病人均行CT掃描檢查,讓病人仰臥在檢查床上,靜脈體內注射100ml的碘海醇,注射速度控制在3ml/s,CT掃描過程中要求病人摒住呼吸,層距1.5mm,層厚3mm,進行容積掃描,常規肺窗寬1600HU,窗位在-500~-600HU,縱隔窗寬在400HU,窗位為40~50HU。掃描條件為120Kv,130mA,將掃描數據全部上傳至計算機工作站,實施后處理,運用多平面重建法(MPR)重建出雙肺以及支氣管腔圖像,觀察所得仿真圖像,掃描范圍上至胸骨上凹3cm,下至肺底部,CT專業人員控制好掃描時間,一般為8S,最長不能超過10min。分析掃描圖像結果,做出具體診斷。
1.3統計學方法
統計學分析采用SPSS14.0系統軟件,用均數±標準差表示計量資料,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通過病人CT檢查結果與手術病理結果對比可知:80例病人中有76例病人的病理結果與CT診斷結果一致,4例病人CT診斷出現失誤,CT診斷準確率為95%,表明CT診斷中心型肺癌準確率較高,兩種方法所得結果差異并不顯著(P>0.05)。
3討論
早期中心型肺癌僅存在于支氣管腔內與壁內,無遠處淋巴結和局部轉移,具體包括原位癌,息肉型,管壁型。其中管壁型主要指腫瘤生長到支氣管壁內;息肉型主要指腫塊生長向腔內,病人臨床可無任何表現,常見于男性,有吸煙史者多,具有發病隱匿等特點,普通X線檢查不易發現,當病人出現痰中帶血等表現時,病情大都已是晚期,無法實施手術切除治療。因此,CT檢查早期肺癌是最為有效的方法。肺癌是臨床常見癌癥,但肺癌病人得到明確診斷時大都已是病情晚期,因此早期發現和診斷肺癌對病人而言至關重要,通過早期對病人實施干預措施,可以有效提高病人術后生活質量和治療效果。CT診斷是無創性檢查,是較為先進檢查診斷方法,具有較高的安全性和準確性。通過CT檢查能夠清晰的顯示出肺癌腫塊周圍以及肺部的血液供應情況,同時還可以得到清晰的圖像,針對臨床醫生而言,可以通過所得圖像觀察病人的肺部情況,正確診斷病情。本文80例病人中,有76例病人的病理結果與CT診斷結果一致,4例病人CT診斷出現失誤,CT診斷準確率為95%,其中4例誤診病人是因氣管內存有異物,存在一些形狀不規則的較高密度影,降低了透過度,造成所得圖像與真實病情存在差異。通過對病人的癌癥分期情況分析,CT檢查與手術病理分期的結果基本一致,無統計學意義。近年來,隨著醫療技術的迅速發展,CT診斷技術也明顯提升,CT圖像分辨率越來越清晰,加之是一種無創性檢查,不會傷害病人身體,能夠及時了解病人病情,因此臨床診斷具有較高的應用推廣價值。然而,CT檢查失誤存在存在,因此要求CT專業人員在分析判斷病情時,要在CT檢查結果的基礎上結合病人的臨床癥狀和具體表現,做出正確判斷,從而有效降低誤診率。
4結語
總之,影像學ct檢查中心型肺癌是一種有效診斷方法,其準確率較高,對病人而言無創安全,可以及時有效的掌握病人病情,對選擇有效治療方案具有重要意義,臨床推廣應用價值較大。
作者:王志強 單位:遼陽市結核病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