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醫學影像技術專業教學思考,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1基于工作崗位,開展人才需求調研,明確畢業生知識、能力和素質標準 工作任務主要包括接診、X線檢查、CT檢查、MRI檢查、DSA檢查、超聲檢查等。對畢業生知識、能力和素質要求的調查顯示,用人單位越來越注重對畢業生能力的考查,對畢業生關注度較高的依次為操作能力(93.43%)、理論知識(91.24%)、合作溝通能力(81.75%)和英語、計算機應用能力(81.75%),具體見表1。因此,我們將醫學影像技術專業學生的職業能力分為基本能力、核心能力和綜合能力3種。基本能力包括語言文字應用能力、計算機應用能力、人際交往能力;核心能力包括醫學影像檢查方法的選擇及操作能力、常用影像設備的操作與維護能力、常見病的影像診斷能力及其超聲檢查與診斷能力;綜合能力包括自學能力、組織管理能力和創新能力。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明確畢業生職業能力標準(見表2)。 2基于工作過程,構建實踐教學課程體系,實現工作和學習的真正融合 2010年,圍繞崗位要求,著眼工作過程,通過人才培養方案、教學大綱的修訂,逐步構建了以職業素質和職業技能培養為主線的課程體系。將原教學計劃調整為公共課(9門)、專業基礎課(7門)和專業課(8門)3個課程模塊,共設置課程24門,作為職業必需課程;同時開設了12門選修課作為素質拓展課程,供學生選擇。并制定醫學影像技術專業課程標準,修訂完善了各專業理論課教學大綱、實踐課教學大綱和實綱。同時廣泛采用多媒體教學,充分利用CR系統(計算機X線攝影系統)中的各種影像臨床病例資源、多媒體教學片、電子圖片庫等積極開展現代化教學。 充分利用計算機多媒體技術開展教學,90%以上的專業基礎課和專業理論課實現了多媒體教學。先后建立影像解剖學和影像診斷技術兩門網絡課程,給學生提供了一個交互、自主、開放的學習和實訓環境。在行業專家的指導下,通過對職業崗位能力分析,按照能力分層遞進規律,分別對應崗位能力要求(見表3),構建了基于工作過程的實踐教學課程體系(見表4)。 3基于工作需求,開展實踐教學評價,保證畢業和就業的無縫對接 考核內容方面,增加應用性知識,強調每門考試課試卷中應用性知識的比例不少于20%。同時,增加考查課對學生課堂表現、團隊協作精神及創新意識的考核。考核方式方面,一是單列實訓考核成績,采用多階段、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包括任務評價、項目評價、綜合實訓評價等多種形式,分別由任課教師、實訓指導教師和行業專家對學生進行綜合評價。學生綜合評價合格方可進入臨床實習。二是在理論課考試中,根據課程特點以撰寫論文、調查報告等形式進行考核。2010年,我們與臨床專家一起開展了“以能力為導向的醫學影像技術專業人才培養質量評價體系”的實踐研究,通過課程基礎理論知識評價、實習單位評價等形式對學生進行基本能力、核心能力和綜合能力的全面評價。盡管目前考核評價體系仍不完善,但通過改革,考核內容多元化、考核方式多樣化的人才培養方案將會進一步完善。 我校與河南省人民醫院、南陽市中心醫院、洛陽正骨醫院等45所教學醫院簽訂了實習教學協議,以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專業實踐能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使其掌握各種醫學影像檢查方法,達到“畢業即可上崗”的基本要求。 作者:王挺 單位:南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