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醫院影像學專科化培訓思考,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探索如何在中西部國家級貧困縣開展醫學影像學專科化培訓。醫學影像專業具有臨床專業知識強、知識涵蓋面廣、新技術新設備更新快的特點。相對于東部地區,我國中西部地區醫學影像學專業既面臨專科化人才儲備不足、新技術新業務開展滯后的問題,同時又面臨外部醫療市場激烈競爭、內部發展后勁不足的困境。縣域醫院影像專業人才儲備相對薄弱,專科培訓制度不健全。本文將從制度建設、教學模式創新、人文素質提升三個方面著手,探索適用于當地醫院發展的人才培養模式,儲備影像專科人才,助力打造、整合縣域醫學影像中心,提升對口醫療扶貧質量。
【關鍵詞】中西部;醫學影像學;專科化培訓;教學;制度建設;模式創新
醫學影像學涵蓋X線、計算機斷層成像(Computedtomography,CT)、超聲、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介入放射學等多個亞專業,專科化程度高,人才培養周期長。影像學檢查已經成為臨床不可或缺的手段,影像科醫生的地位不斷提高,被稱為“醫生的醫生”[1-2]。醫學影像科集中了醫院50%的固定資產,且多為高精尖設備,同時存在設備更新快的特點[3]。相對于東部地區,我國中西部地區醫學影像學專業面臨諸多問題,如專科化人才儲備不足、新技術新業務開展滯后等。同時既面臨外部醫療市場的激烈競爭又面臨內部發展后勁不足的困境。本文將探索、總結在中西部國家級貧困縣縣域醫院建設醫學影像專業規范化培訓、進行專科教學的體會、經驗,提升對口醫療扶貧遠期成效。
1醫學影像學專業住院醫生專科培訓制度建設
1.1專科培訓醫生特點及制度建設必要性
參加影像學專科培訓的住院醫生本科學習專業、畢業年限、學習主觀能動性參差不齊,部分參加過住院醫生規范化培訓、取得了執業醫師執照,部分由于各種原因尚未參加規范化培訓。只有健全完善制度層面的頂層設計,才能發展好、落實好專科培訓[4-5]。制度的落地生根重在執行,核心在執行的人。我們通過落實科主任負責制,完善不同層級醫生職責,建立考核小組,明確獎懲機制,做到制度上墻、落實到人、責權明確、獎懲合理。
1.2專科培訓制度內容上的多樣化
首先,專科培訓制度包括建立每天科內早講座、疑難病例討論、每周業務學習制度,培養其學習的習慣性、自覺性,踐行“培訓是最大的福利”觀點。學習內容上由科主任聯合高年資醫師制定學習題目,強調常見病、多發病的診斷與鑒別診斷,避免高高在上。其次,通過聯合院內、院外相關臨床科室,不定期的舉辦講座、多學科團隊(Multidisciplinaryteam,MDT)病例討論扎實、拓寬臨床知識,強調知識的外延性。還有,建立、建全進修制度,針對學習成績、培養前途較好的住院醫生,配合醫院、科室發展規劃,提供短期(1-3月)針對性較強的進修學習機會,開闊眼界,提升培訓層次。最后,每周固定時間組織文獻復習、討論。縣域醫院住院醫生多經過正規的本科階段教育,具備一定的文獻閱讀基礎。根據其個人不同興趣方向,制定個體化的、循序漸進的文獻復習計劃,指導其進行科學論文的撰寫,逐步提升科研思維、引導其進行科學研究工作。
2醫學影像學專業專科化培訓教學模式創新
2.1教學模式創新的必要性
中西部縣域醫院住院醫生不同于發達地區、省市級三甲醫院醫生,其在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學習能動性等方面仍有較大提升空間。同時由于其所處平臺相對較低,能夠參與、獲取的再教育渠道相對較少。如果仍舊采用既往傳統的授課模式,很難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也不符合現代醫學影像學發展的趨勢。
2.2教學模式創新的多元化
傳統的培訓模式主要是以教師為主導,學生以聽課、筆記為主,導致教學角色僵化、缺乏互動,教學效果不高[6]。每天的早讀片中,我們大膽采用以參加培訓的學生授課為主、老師點評為輔的教學模式轉變,鍛煉其講課、說課能力,達到講得通、說得透,全面提升教學效果。而點評老師主要從授課禮儀、幻燈片質量、教學效果等幾個方面進行點評。授課禮儀方面,參加專科化培訓的住院醫多沒有授課經驗,早期授課中會出現不使用普通話、說話語無倫次、搖頭晃腦、不知所云甚至手機亂響的教學事故,達不到滿意的教學效果。針對這些現象,我們通過鼓勵、親身示范等逐步改進,收到了較好的效果。幻燈片質量方面強調幻燈片的整潔、美觀、大方,強調幻燈片言之有物,強調數據的可視化,盡量多采用圖表、少采用文字的方式展示。教學效果中強調教學重點突出、主線明確、邏輯合理。
2.3引入以問題為基礎、以案例為基礎教學方法
以問題為基礎(Problembasedlearning,PBL)和以案例為基礎(Casebasedlearning,CBL)的教學方法在國內外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相對于傳統教學方法,PBL、CBL教學方法能夠顯著提高學生對基礎知識的理解,明顯提高其解決臨床實際問題的能力[7]。PBL、CBL教學方法中學生是主體,通過引導學生獨立思考,鍛煉其獨立分析的能力,能夠提高其自我學習的能力。我們在引入PBL、CBL教學方法后發現,通過對具體問題、常見病例及典型病例的剖析,明顯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學習積極性,提高了其對三基問題的解決能力,獲得了更佳的培訓效果。
2.4結構化報告的引入實踐教學
在上述理論教學之外,教學實踐化是醫學影像學專科化培訓的重要一環,合格的報告書寫是培訓成效的重要體現之一。縣域醫院由于人員不足難以保證報告雙簽,且參與專科化培訓的醫師由于自身工作經驗的缺乏,導致報告質量良莠不齊。結構化報告(Structuredreport,SP)能夠有效地減少報告漏診率、提高報告效率[8-9]。我們在實際工作中采用從易到難逐步推廣、完善結構化報告模板,受培訓者接受度普遍較高,有助于常見病、多發病的全面、系統評估,有效提高了報告質量,提升了影像科核心競爭力。
3人文素質提升
3.1醫學影像學專科化培訓中人文教育的重要意義
醫學影像學專業引入人文教育尤為重要[10-11]。專科化培訓不能僅僅停留在專業知識的傳授上,更應該引導學生更多地關愛生命、尊重生命,引導學生進行更多地進行人文思考,這能夠解決“為什么”的問題。培訓中老師的人文修養起到引領性的作用,老師應該通過自己的一言一行引導學生,不斷提升其精神風貌。同時,我們在授課中還有意識的穿插一些影像學專業的典型人物、典型故事,比如甘于奉獻的影像前輩、科學研究上孜孜以求的影像學專家、治學嚴謹的教授、不甘人后拼搏進取的年輕同仁。通過這些人文教育能夠對學生的精神面貌、心理變化產生深遠的、積極的影響,而精神的提振、面貌的改變在中西部貧困山區醫療扶貧工作中具有重要的意義[12]。
3.2醫學影像學專科化培訓中人文教育的著力點
從衛生經濟學角度考慮,在我國中西部地區國家級貧困縣影像學專科化培訓中,人文教育具有非常實際的意義。筆者所援助的醫院處在秦嶺山區,醫療衛生資源缺乏,醫療保健水平低,而影像學檢查費用相對較高。針對這種情況,筆者認為,人文教育的著力點、落腳點體現在影像科醫生應該懷有醫者仁心、擔當精神,用最精湛的技術,合理、恰當、準確的影像學檢查、結果及建議,最大程度的關愛生命、降低醫療費用,避免醫療資源的浪費,為醫療衛生扶貧工作的“節流”保駕護航。總之,通過從制度建設、教學模式創新、人文素質提升三個方面開展醫學影像學專科化培訓,能夠為中西部國家級貧困地區縣域醫院發展儲備醫學影像學專科人才,助力打造、整合市級醫學影像中心,提升對口醫療扶貧質量。
作者:孟閆凱 曹霞 于芳民 陳安記 徐凱 單位:徐州醫科大學醫學影像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