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醫療糾紛防范機制臨床路徑應用效果,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
目的探討醫療糾紛防范機制在臨床路徑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顧性隊列研究方法,以醫療糾紛防范機制為措施,開展單病種臨床路徑前瞻性干預。結果單病種臨床路徑應用醫療糾紛防范機制后,有效降低了醫院投訴、糾紛和醫療事件的發生。結論在單病種臨床路徑中應用醫療糾紛防范機制,縮短了患者住院天數,降低了醫療費用,提高了患者滿意度,有效降低了患者投訴率及醫療糾紛發生率,實現了醫療質量的持續改進。
關鍵詞:
醫療糾紛;防范機制;臨床路徑;前瞻性干預;隊列研究
臨床路徑是指針對某一單病種的診斷、治療、康復和護理所制定的一個診療標準化模式,是一個有嚴格工作秩序及準確時間要求的規范化醫療護理計劃,是通過減少患者住院診療無效支出、嚴格規范控制醫療費用、提高患者滿意度、緩和緊張醫患關系而達到持續改進醫療環境與質量的一種新型醫療管理模式[1]。臨床路徑不僅為醫護人員提供了更為規范的診療護理模式,而且可促進患者及家屬理解醫護診療全過程,使患者積極主動配合治療;不僅有利于促進醫學常識傳輸、醫患和諧交流溝通,還有利于醫療服務態度及質量提升。20世紀90年代至今,臨床路徑的研究與應用基本成熟,并在英國、澳大利亞、日本等國家和地區得到廣泛使用,取得較好的效果[2]。近年在我國也開始探索性地研究與運用,并逐步開展。河北北方學院附屬第一醫院是一所三級甲等大型綜合教學醫院,近年來也受到醫療糾紛的困擾和危害。我們從醫學、管理、倫理等角度出發,通過分析醫院投訴糾紛、醫療事故發生發展過程的各個環節,總結制定了《醫療糾紛防范機制》,以此作為前瞻性干預措施運用到臨床路徑當中,取得較好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河北北方學院第一附屬醫院現有床位1300余張,臨床科室43個,醫技科室15個,職能科室34個,住院病區25個,30個教研室,5個科研機構,16個專業技術委員會。在門、急診量及手術量等醫療接診量不斷增大的情況下,每年投訴量在百例左右。通過分析醫療糾紛發生情況,對其產生的原因、矛盾的焦點、處理的過程、遇到的問題逐一梳理,對糾紛的性質、每年發生的例數、補償金額等進行歸類比較,由此初步總結制定了《醫療糾紛防范機制》,從管理角度入手進行前瞻性干預。
1.2方法
1.2.1研究方法
以醫院全年投訴率、醫療糾紛發生率、醫療事故發生率作為研究對象,采用回顧性隊列研究方法,即根據研究對象在過去某時點的特征或暴露情況入選并分組,然后從已有的記錄中追溯,從那時開始到其后某一時點或直到研究當時為止這一期間內,每個研究對象的表現數值。將醫療糾紛防范機制作為前瞻性干預措施實施到單病種臨床路徑中,自2008年起進行為期7年的調查研究。
1.2.2干預措施
醫療糾紛防范機制主要包括以下6方面核心內容:①嚴格執行查對制度,要求醫護人員將查對意識與醫療責任結合在一起;②嚴格執行檢診制度,落實好接診、三級查房、會診及病案討論等制度,降低誤診漏診概率;③健全病案管理制度,客觀真實反映診療全過程;④醫護人員增強法律意識,從法律層面認識糾紛產生的原因,全體醫護人員要學法懂法,并運用到醫護實踐中,逐步提高醫護人員的防范意識與防范能力;⑤嚴格監督管理,協調各科室部門工作,填補醫院溝通管理漏洞;⑥轉變服務觀念及醫療作風,重視患者權利,雙向凈化醫療執業環境。
1.3統計學方法
收集整理2008—2014年每年門、急診量及住院量,以全年就診人數(門診量+急診量+住院量)為分母,以該年份全年投訴數、糾紛數及醫療事故發生數為分子,計算每千人投訴率、糾紛發生率和醫療事故發生率,繪制折線統計圖。
2結果
2.1干預前后投訴率、糾紛發生率、醫療事故發生率比較
自2011年起全面推廣醫療糾紛防范機制各項措施并將其實施到臨床路徑后,前瞻性干預診療工作的各個環節,有效降低了醫院投訴、糾紛和醫療事故的發生率,保障了醫護人員工作的正常開展及人身安全(表1)。醫院投訴糾紛及醫療事故發生率可分為2個階段,2008—2011年投訴率、糾紛發生率、醫療事故發生率基本維持較高水平,其中投訴率呈起伏波動狀態;2011—2014年投訴率、糾紛發生率、醫療事故發生率大幅降低(圖1)。
3討論
臨床路徑實施醫療糾紛防范機制后,不僅能夠明顯縮短患者平均住院天數,降低患者住院費用,而且通過與患者有效的溝通交流,可使患者從內心提高對診療服務的認可度及滿意度[3]。分析本研究中醫療糾紛發生率逐年趨勢,可知前瞻性應用醫療糾紛防范機制對于維護醫院正常醫療秩序、減少不必要的醫療糾紛、構建和諧醫患關系具有積極成效。在臨床路徑單病種質量控制中應用醫療糾紛防范措施可:①優化診療流程,規范醫療行為單病種臨床路徑詳細規定了患者從入院到出院整個診療過程,包括指導與評估、診斷性檢查、藥物或手術治療、專家會診、營養支持、衛生教育、后期康復治療、出院計劃等各方面的實施標準[4],將《醫療糾紛防范措施》應用到其中,不僅能夠規范醫護人員在診療過程的具體操作,縮減不必要甚至不合理的檢查項目及診療行為,還加強了診療活動的計劃性和可操作性,為患者提供更加和諧的就醫環境;②降低醫療費用,提高醫療質量臨床路徑的目的是為患者提供連續的、各學科協作的全面服務,即最佳服務[5],通過醫療糾紛防范這一前瞻性干預,促進診療行為的系統性,使患者住院時間得以縮短,住院費用得以降低,不僅提高了患者的就醫感受還刺激了醫院醫療質量的提高;③促進醫患溝通,改善醫患關系根據臨床路徑的要求,醫護人員更加深入細致地完成預先設定的每日診療護理工作,按患者病情動態的發展情況向患者解釋,幫助患者了解其病情程度、治療進展及要達到的治療效果,患者也因受到醫護人員熱情周到的服務與精心的護理,最大程度上滿足其知情權,從而增強了對醫護人員的信任,提高了患者滿意度,減少了醫患糾紛,改善了醫護人員與患者的關系[6-7],幫助患者能夠更快的康復,據大慶龍南醫院介紹[8],該院推廣臨床路徑后,醫療投訴例數同比下降20.00%,患者滿意度同比上升2.03%;④加強醫療質量控制,實現診療護理工作持續改進PDCA循環的核心強調醫療質量的持續改進,并注重診療和護理過程的管理和控制,通過對一般及個別情況的觀察記錄與分析,不斷積累臨床研究資料、不斷完善臨床工作,也為不斷完善臨床路徑的實施提供科學的理論與實踐依據[9-10],醫療糾紛防范機制的運用不僅提高了醫療安全性,降低了醫療糾紛發生率,還有效地降低了醫療運行成本,高效地利用了醫療資源,使醫院在日益激烈的醫療市場競爭中處于優勢地位。前瞻性應用醫療糾紛防范機制于單病種臨床路徑后,醫院的投訴率、醫療糾紛發生率明顯下降,作為一種科學有效的效益型醫療質量管理模式,將促進醫療工作更加和諧進步。
作者:肖紅媛 麻利娟 薛軍 楊東東 宋晶晶 任昱君 金宣伯 朱建華 單位:河北北方學院附屬第一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