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wǎng)用心挑選的惡性腫瘤臨床診斷醫(yī)療分析,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chuàng)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臨床研究病例均選取2009年6月~2012年10月間筆者所在醫(yī)院收治的264例臨床確診的惡性腫瘤患者。本組病例中男201例,女63例,年齡平均為58.4歲;本組所有病例的癌癥類型分類:食道癌57例,肝癌34例,胃癌74例,卵巢癌20例,宮頸癌24例,其它惡性腫瘤55例。
1.2標本采集
病例的檢測標本采集均空腹狀態(tài)下抽取2ml靜脈血液(可不需添加抗凝劑),采取離心(2000rpm×5min)后分離出血清,保存待檢。
1.3試劑及檢測方法
本文CEA、AFP試劑盒均由***************提供,TSGF試劑盒均由**********提供。檢測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RIA)方法檢測CEA、AFP含量;TSGF檢測按照說明書操作。
1.4統(tǒng)計學處理
臨床研究數(shù)據(jù)均采用SPSS13.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
2結果
2.1CEA、AFP和TSGF檢測結果
本組264例患者中,CEA在癌癥陽性檢出率方面最高為胃癌(47.3%);AFP在癌癥陽性檢出率方面最高為肝癌(61.76%);TSGF在癌癥陽性檢出率方面最高為食道癌(84.21%)。
2.2平行試驗結果
對本組病例行平行試驗原理檢測,通過對比CEA-AFP、CEA-TSGF、AFP-TSGF、AFP-CEA-TSGF檢測模式的臨床特異性、敏感性以及準確性,其中AFP-CEA-TSGF聯(lián)合檢測模式的敏感性(96.3%)明顯高于其它幾種檢測模式,由此可知其臨床檢出率方面也同樣高于其它幾種檢測模式。
3討論
腫瘤標志物(TM)可存在于患者的血液、體液、細胞中,其可有效反應出腫瘤的病變情況,因此在惡性腫瘤的臨床診斷中,對于腫瘤標志物(TM)的動態(tài)檢測可做為臨床確診的臨床依據(jù)。[3]在本文研究中,筆者對于惡性腫瘤患者行癌胚抗原、甲胎蛋白、惡性腫瘤特異性生長因子檢測,以此來對惡性腫瘤進行早期臨床診斷。研究結果顯示,CEA-AFP聯(lián)合檢測的特異性為98.0%,但是其敏感性較低而容易出現(xiàn)漏診;CEA-TSGF、AFP-TSGF聯(lián)合檢測的特異性、敏感性以及準確性等方面都比較高;AFP-CEA-TSGF聯(lián)合檢測方法的敏感性(96.3%)明顯高于其它幾種檢測模式。由此可知,在臨床早期診斷惡性腫瘤疾病中行腫瘤標志物檢測時,行AFP-CEA-TSGF聯(lián)合檢測具有較高的臨床早期診斷率,可有效降低臨床漏診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