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中醫院醫務人員醫患關系論文,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1研究內容
調研的主要內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醫患關系緊張和醫療糾紛對醫務人員的健康狀況帶來的影響;(2)醫患關系緊張和醫療糾紛對醫務人員的工作愿望和職業信心帶來的影響;(3)醫患關系緊張和醫療糾紛對醫務人員家庭生活帶來的影響;(4)醫務人員是否因醫患關系緊張而產生消極的工作態度;(5)對中醫醫院醫務人員的焦慮狀況進行調查;(6)用焦慮評分(SAS)對醫務人員焦慮狀況進行量化分析。
2資料來源與研究方法
本研究的資料來源于北京某三甲中醫院的臨床醫務人員,采用問卷調查的方法,以隨機抽樣的方式獲取調查樣本,無特定醫護人員比例。抽取來自內科、外科、急診科、重癥監護室、婦科、兒科、骨科、針灸科、放射科、多功能科等臨床一線科室的醫務人員,具體的研究對象覆蓋高、中、初級職稱的醫護人員,年齡跨度從18歲至59歲各個年齡段。具體資料:正式發放問卷536份,有效回收522份,回收率97.4%,參與調查的男性醫務人員124人,女性398人;醫生196人,護士326人;工齡3年以下職工190人,3~10年157人,11~20年101人,20~30年58人,30年以上16人。
3數據分析
數據采用SPSS17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處理,分析方法主要采用百分率分析及χ2檢驗。總影響率=(非常嚴重影響+有很大影響+有一些影響)/該組總人數。
4調查結果
因醫患關系緊張而影響健康狀況的調查表明,大部分醫務人員認為“有一些影響”,或是“有很大影響”,甚至是“非常嚴重”,總影響率醫生達82.1%,護士達83.0%,兩者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不同工齡醫務人員中,21~30年工齡組總影響率達87.3%,高于3個低工齡組,呈工齡越長壓力越大的趨勢。
4.2醫患關系緊張和醫療糾紛對醫務人員工作愿望和職業信心帶來的影響
因醫患矛盾而影響職業信心的調查表明,大部分醫務人員認為有相當大的影響,其中32.48%的醫生和29.21%的護士表示“非常嚴重”;表示“有很大影響但能在幫助下堅持”的醫生和護士分別占22.84%和29.84%,兩項相加均超過50%;但醫生與護士之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不同工齡醫務人員中,11~20年組表示“非常嚴重”的比例(占44.1%);各工齡組醫務人員表示“沒有影響”的比例均極低,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影響沒有工齡區別。
4.3醫患關系緊張和醫療糾紛對醫務人員家庭生活帶來的影響
因為醫患關系緊張而影響家庭生活的調查表明,大部分醫務人員認為“有一些影響”,或“有很大影響”,甚至是“非常嚴重”,總影響率醫生達77.05%,護士達76.32%,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不同工齡醫務人員中,認為“有很大影響”和“非常嚴重”的兩項總和中,21-30年組占54.6%;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高工齡組影響大于低工齡組。
4.4醫患關系緊張對醫務人員消極工作態度的影響
對醫務人員是否因醫患關系緊張而工作態度消極的調查表明,醫生和護士都有超過40%的人表示“有時有”消極態度,而“經常有”消極態度的醫生占25.64%,護士占13.06%;兩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不同工齡醫務人員中,11~20年組表示“經常有”消極態度的比例為26%,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除工齡>30年組外,工齡越大,影響越大。
4.5醫患關系緊張對中醫醫院醫務人員焦慮情緒的影響
對醫務人員焦慮情緒的調查表明,認為“極為嚴重”和“非常嚴重”的醫生達21.64%,護士達27.45%,表示“沒有”焦慮情緒的醫生與護士只占3.09%和5.36%。兩者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不同工齡醫務人員中,認為焦慮癥狀“極為嚴重”或“非常嚴重”的以11~20工齡組的比例最高,兩項之和達35.8%,4~10年組與3年以下組的兩項之和也都超過2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4.6醫務人員焦慮評分(SAS)情況
對醫務人員焦慮評分(SAS)的調查表明,有輕度焦慮(50~59分)的醫生與護士分別占21.05%和24.75%;有中度焦慮(60~69分)的醫生與護士分別占2.92%和6.27%;有重度度焦慮(70~79分)的醫生與護士分別占1.17%和2.64%;3項總和醫生占25.41%,護士占33.66%。兩者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不同工齡醫務人員中,11~20年組輕、中度焦慮的比例最高,達37.8%;4~10年組重度度焦慮的比例最高(3.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5討論
醫患關系緊張和醫療糾紛對醫務人員身心健康的影響是巨大的,作為三甲醫院的醫務人員平素工作強度大、難度大、風險大,一線工作人員經常要參加倒班加班,作息時間不規律,長期處于超負荷工作狀態,精神高度緊張,不但要為患者提供高質量的服務,還要承擔繁重的教學和科研任務,應對患者和社會媒體的多方質疑,另外職稱晉升和崗位競爭也經常困擾著醫務人員,這些因素疊加在一起,使得醫務人員倍感壓力。當這種壓力得不到有效的緩解和釋放,就會逐步出現煩躁、失眠,緊張,經常不自主地發脾氣等焦慮癥狀,嚴重的還會發展到情緒低落、抑郁悲觀、不想做事、思維遲緩等抑郁癥表現。韓立麗等對山東省醫務人員的身心健康狀況調查表明,有36.3%的被試者處于抑郁狀態中,22.5%的被試者處于中度或重度抑郁狀態。賀鋒對深圳市醫務人員抑郁狀況的調查研究表明,25.7%的醫務人員患抑郁癥,其中1.8%為重度抑郁,隨著每周加班時間延長,上晚班頻率的增加,患抑郁癥的概率也隨之升高。楊敏麗等對昆明市某三甲醫院醫務人員的健康水平進行調查表明,醫生心理健康水平最差,依次表現為軀體化、恐懼、敵對、焦慮、抑郁、強迫等癥狀,陽性檢出率醫生為57.12%,護士為54.4%,醫療技術人員為42.4%;而35~45歲階段的醫務人員心理健康水平比其它年齡組差。封秀花等的研究表明,綜合醫院護士的心理健康問題突出,10~20年工齡段護士的心理問題要普遍高于其它工齡段。
6結語
本次研究結果表明,有超過80%醫務人員認為健康狀況受到醫患關系緊張等壓力的影響,其中表示“非常嚴重”和“有很大影響”的比例超過了50%,焦慮情緒對日常工作造成了負面影響,有超過20%的醫護人員表示這種焦慮“極為嚴重”或“非常嚴重”。其中工作11~20年的醫務人員健康狀況最值得關注,“極為嚴重”和“非常嚴重”的比例超過1/3。焦慮評分(SAS)調查表明,有超過1/4的醫生和超過1/3的護士患有不同程度的焦慮癥,11~20年工齡組的焦慮情況最為嚴重,有40%的人員患有焦慮癥。醫患關系緊張和醫療糾紛影響醫務人員身心健康的同時,也不可避免地對他們的家庭生活產生不良影響。調查中有超過3/4的醫生與護士表示家庭生活受到影響,其中有40%左右的醫生與護士表示影響“非常嚴重”或“有很大影響”。11~20年工齡組的醫務人員有1/5的表示家庭生活受到的影響“非常嚴重”。醫務人員的身心健康是保障患者健康的前提。對于如何保障醫務人員的身心健康,高勇等學者認為醫院首先要減輕職業負荷,避免過勞現象;其次是要創新醫務人員培訓內容和形式,強化社會學、心理學等情商方面的學習和講座,提高人文素養。楊素芬認為醫院工會應發揮更大的作用,引導廣大醫務工作者用和諧的方法、和諧的思維方式認識事物、處理問題,應通過便捷、專業的心理疏導,解決個別需要幫助的醫務人員在工作或生活中出現的心理困惑。筆者認為醫務人員在工作中面對多種壓力,因此,衛生行政部門和醫院管理者要采取一些具體措施改善醫務人員的身心健康水平,比如合理調配崗位人員,合理安排倒班時間,合理分配日常工作任務,適當擴充重點崗位編制等,并通過一系列激勵機制,逐步解決職工收入與付出不匹配的問題。針對醫務人員心理壓力大的問題,特別是急診科、外科、骨科、重癥醫學科、婦產科等易發生醫療糾紛的高??剖?,醫院管理者應定期評估臨床一線人員的心理狀態,及時緩解醫務人員潛在的心理和健康問題。可以通過舉辦心理健康培訓,人文醫學培訓等提高醫務人員的心理素質,讓醫務人員用積極的方式釋放不良情緒,以良好的心理狀態應對各種壓力,樹立自信。
作者:鄭宏 單位: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