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藥學學科科研績效評價,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本文根據藥學學科的特色,結合科研評價的目的,對藥學學科的科研績效評價進行了探討。筆者認為要對藥學學科科研工作者的科研業績做出盡可能客觀準確的評估和評價,要構建相對完備的藥學學科科研績效評價體系,除了將評價范圍縮小在“學科”的范疇外,還需要考慮到行業的因素,不能夠一概而論。
關鍵詞:藥學;學科;科研績效
2015年10月5日,中國本土科學家屠呦呦先生喜獲2015年度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實現了國人多年夙愿,一時間各大媒體熱議,尤其是屠呦呦先生的所謂“三無”身份以及未發表SCI論文等特征,更引起了對國內科研評價體系的廣泛討論。屠呦呦先生獲獎究竟折射出我國現行科研評價體系的哪些問題?尤其是在國內經濟的持續穩定發展,人民對于健康的需求逐漸增大,我國創新藥物研發逐步發展,開設藥學類專業本科院校的增多以及醫院藥學在整個醫療服務鏈條中的作用日趨顯著的背景下,如何能夠客觀準確地對藥學學科的科研業績進行認定及評價,以提高該學科的科研效率及整體水平,提高科研的投入產出效果等問題己成為高校、科研院所、醫院主要思考的問題。
1藥學研究及藥學學科
1.1藥學研究的發展
在人類社會初期,就已經產生了最原始的藥物。藥物是人們在生產勞動以及在與疾病和大自然做斗爭的過程中逐步萌芽而產生發展的,在中國已經有5000多年的歷史。我國古代的《神農本草經》《千金方》《本草綱目》等有關藥物的著作均對我國藥物的發展起到了不可磨滅的作用。近百年來,隨著西方藥學的傳入以及在我國的廣泛傳播,其為我們帶來了新的醫藥知識和健康水平的提高外,同時也促進了我國制藥工業的產生,帶動了藥學教育和藥學科研的發展。近代我國關于藥學的研究始于20世紀初,當時的研究主要側重于中藥的藥理和化學的研究,藥品的生產以仿制和制劑加工為主;改革開放以后,黨和國家高度重視醫藥科技工作,制定了一系列的方針政策,使我國在藥物創新、新技術、新品種的研究與開發等方面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甚至在某些重要領域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1]。尤其是在“十五”———“十二五”期間,在醫藥行業規劃的指引下,更是取得了系列矚目的科技成果。
1.2藥學學科
“學科”一詞在《辭海》中的解釋是①學術的分類。指一定科學領域或一門科學的分支。如自然科學中的化學、物理學;社會科學中的法學、社會學等。②“教學科目”的簡稱,也稱“科目”。教學中按邏輯程序組織的一定知識和技能范圍的單位。也有學者認為“學科”的內涵無非就是“學問的分支”“學界或學術的組織”以及“教學的科目”,只是不同論述的側重點不同[2]。本文所討論的藥學學科更側重于“學問的分支”。按照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審核授予學位的學科、專業范圍劃分的依據即2011年頒布的《授予博士、碩士學位和培養研究生的學科、專業目錄》劃分,藥學學科(代碼1007)屬于醫學學科(代碼10)門類下的一級學科。藥學一級學科下劃分為藥物化學(代碼100701)、藥劑學(代碼100702)、生藥學(代碼100703)、藥物分析學(代碼100704)、微生物與生化藥學(代碼100705)、藥理學(代碼100706)六個二級學科。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以及“大科學”[3]研究模式的產生,新興學科的滲入以及藥學各分支學科間的交叉融合,現代藥學學科已經成為了以化學、醫學、生命科學等相關學科為基礎的、新興學科(如蛋白質組學、代謝組學、化學生物學、信息學等)不斷滲入的多學科理論技術交叉融合推動的綜合性學科[4]。
2藥學學科科研績效評價
2.1科研績效評價的概念
科研績效評價是在一定科研目標的基礎上,運用科學、規范的評價方法,對一定時期的科研投入、產出和結果進行定量及定性的分析,作出真實、客觀、公正的綜合性評判[5]。評價的結果不但直接關系到科學研究的導向,還關系到科研管理的各項決策以及科研人員的積極性和創新性等等。早在20世紀中期,許多西方國家就開始了對科學研究活動進行評估的嘗試,而我國學者對此開展的研究較晚,經過多年的研究與實踐,我國的科研評價研究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1997年國家科技評估中心的成立標志著我國的科技評估工作走向了正規化、專業化的道路。我國學者關于科研績效評價的研究對象多以高校,科研機構和醫院為主,研究內容多為評價的方法、模型、指標體系,同時也有學者開展了針對于一定學科的學科科研績效評價的研究[6],即縮小了科研績效評價的評價范圍,將研究對象集中在了某一學科專屬的科研活動上面,這與美國著名科學計量學家Rona-ldN.Kostoff[7]的研究是一致的,他認為科研評價的指標選取必需考慮學科的因素,拋開學科進行的科研評價是沒有重要意義的。
2.2藥學學科科研績效評價
藥學學科的科研績效評價的發展與國家的科技發展體制改革是分不開的。在“計劃”科技項目的“大鍋飯”時代科技工作者和科研機構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有限,對科研業績進行評價意義不大。1985年,在《中共中央關于科學技術體制改革的決定》中提出“全國主要科技力量要面向國民經濟主戰場,為經濟建設服務”后,我國的醫藥科技結構發生了巨變、科研機構進行了轉制、醫藥企業創新能力提高,從而也促進了科研人員積極性的提升,科研創新成果不斷涌現。在2016年的《醫藥工業發展規劃指南》(工信部聯規〔2016〕350號)中更將“增強產業創新能力”放在了任務首位,同時也提出要推動創新升級和加強研發支持。醫藥的創新離不開科學研究,重大醫藥科技成果的產生也是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那么如何客觀評價科研人員的成果以使優秀的科研人員脫穎而出;如何激發科研人員的積極性以發揮他們的專長和興趣扎實開展長期有效的科研活動而不是急功近利、投機取巧地完成工作任務;如何營造寬松自由的學術氛圍以促進團隊發展和鼓勵合作;如何促進藥學學科的發展和醫藥科技的創新以達到國家戰略發展和產業發展的要求是藥學學科科研績效評價需要研究的問題。
3關于藥學學科科研績效評價的思考
雖然我們已經把科研績效評價的范圍集中在了“學科”的范疇,但要對藥學科研工作者的科研業績做出盡可能客觀準確的評估和評價,構建相對完備的藥學學科科研績效評價體系,還需要考慮到行業的因素,不能夠一概而論。
3.1高校藥學學科的科研績效評價要考慮到“育人”的因素
高校作為我國醫藥科技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已經成為我國醫藥基礎研究的主力軍,但是其與科研院所、醫藥企業的最大不同在于高校在開展科學研究之時以及產出科研成果之后,還要豐富原有學科或者與其它學科交叉融合創建新學科,把知識條理化、規范化以在人才培養、社會服務中實現知識創新的價值。也就是說高校在進行科學研究的同時首先要完成其核心職能人才培養,其次還要完成其社會服務和文化傳承創新的職能。因此,在建立高校藥學學科的科研績效評價體系時,必須要考慮到高校的職能。
3.2醫院藥學學科科研績效評價要考慮到醫院“服務”的功能
隨著醫院藥學工作模式的轉變,部分大型綜合醫院開始設立獨立的實驗室或研究所來進行藥學研究,但醫院開展藥學科學研究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提高臨床服務,即將研究成果轉化到臨床,最終提升臨床服務水平。因此,在這些實驗室和研究所中更多的是具有雙重身份的醫務人員,一方面他們是一個科研人員,開展科學研究工作,另一方面更需要他們構建一個科研平臺,幫助臨床醫師更科學地進行研究。因此,在建立醫院藥學學科的科研績效評價體系時,必須要考慮醫院的第一線工作“服務于病人”是醫院工作的根本的因素。
3.3公共科研機構的藥學學科科研績效評價要符合國家的科技發展規劃
公共科研機構作為科學研究的主要承擔載體,作為國家自主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基礎研究和技術創新的基地。尤其諸如中科院等科研院所更是我國戰略科技力量的集中地,承擔著國家的重大科研任務有的甚至是國防任務和軍工任務,其在管理(績效)上必須符合國家的科技發展規劃,其發展受國家科學發展戰略的影響很大,因此,在建立公共機構的科研績效評價體系時,必須要考慮到國家政策的因素。
參考文獻
[1]田麗娟.中國現代藥學史研究[D].博士學位論文,2006.
[2]陸軍,宋筱平,陸叔云.關于學科、學科建設等相關概念的討論[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04,25(6):13-15.
[3]欒永福,孫蓉.大科學研究模式背景下藥學學科發展方向的思考[J].評價思路與方法,2013,30(5):257-260.
[4]柴逸峰.我國藥學學科發展:現狀與展望[C].第五屆全國藥學服務與研究學術論壇論文集,2013.
[5]戚涌,李千目.科學研究績效評價的理論與方法[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9:11.
[6]楊秦,李文林,房玉玲,徐晨辰.高等院校學科科研績效評價研究———以中醫外科學為例[J].中國中醫藥圖書情報雜志,2014,38(1):59-62.
[7]盧葦.國內外高校科研績效評價體系比較研究[J].南京財經大學學報,2014(6):73-77.
作者:閆璐穎 謝玉誠 單位:中國藥科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