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中職外科護理教學過程改革,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一、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的正確解讀
這可以從衛校培養出來的學生需要到醫療機構學習,再按照醫療機構規范、流程、操作技能等方面進行再培訓,然后才能上崗?,F在醫患、護患關系比較緊張,一些看似常見的“錯誤”都有可能引起嚴重沖突。因為醫療機構面對的患者,對畢業生的要求比較高,除了具備護士所需要的基本操作技能之外,還包括責任心、誠信、吃苦耐勞、合作精神等,這些是我們在學校學習的時候很容易忽略的,會導致學校認識與醫療機構之間有一定的差距,而這種差距就會影響“無縫對接”的實現。因此,筆者認為,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不應該是難以實現的“無縫對接”,而是要從職業教育本質上尋找真正的、能夠實現的“對接”,通過教學,使學生具備從事生產和適應社會發展的能力是“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的正確解讀。
二、醫療衛生機構對中職畢業生的需求
現階段各級醫療衛生機構普遍存在護士短缺現象,雖然國家二級及以上醫療單位對中職護生的需求呈下降趨勢,但鄉鎮、社區等醫療衛生機構及各種診所對持有護士執業資格證的中職生有較大的需求量。中職護生在鄉鎮、社區等小型醫療機構的就業機會遠高于大、中型醫療機構,絕大多數中職護理專業畢業生能勝任崗位工作,而大、中型醫療機構基本上需要大專及本科以上的學歷,這對我們中職生的就業來說是個巨大的挑戰。因此,中職畢業生應明確就業定位,可主要選擇鄉鎮及社區等小型醫療衛生機構作為就業單位,并通過提高自身整體素質,積累就業資本,增強就業競爭力。
三、護理專業的教學現狀
隨著醫學的發展,中職護理專業在得到廣大人民群眾認可的同時,中職護理專業教學也取得了豐碩的教學成果。根據中職護理專業教學的特點,中職學生必須要有較強的護理實踐能力。現今,隨著臨床護理的飛速發展,對中職護理專業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就目前的中職護理專業教學現狀來看,仍存在著一些問題,這些問題嚴重地制約了中職護理專業教學的發展。
1.教學方法單一
在當今的中職護理專業教學中,很多護理老師仍然運用著“滿堂灌”的傳統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缺點在于不能很好地啟發中職生的思維,更不能更大限度地加深學生的理解、增強學生的記憶等。因此,這種單一的教學方法,讓中職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導致中職學生學習護理課程的熱情不高,在上護理課程的時候,產生了厭煩的心理。
2.課程安排與教材編寫不合理
隨著當今社會步伐的加快發展,在中職教育要求中,中職學校三年制的文化課程都要求中職學生學完,例如語文、數學、英語、化學、計算機、政治課程等。這些基礎的文化課程會占用教學的安排時間,可想而知,護理教學課程的安排時間一定就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3.學生對技能操作訓練重視不夠
有些中職學生根本不重視技能操作訓練的學習,這些學生缺少對操作訓練正確的認識,覺得操作訓練是為了應付考試,所以在平時的訓練中沒有按照操作的規范要求來進行操作,在這種情況下,遇到老師抽檢或是等到考試的時候就會不知所措,就會看到很多的中職學生拿著書本死記硬背,以加深操作流程的規范要求,來應付老師的抽檢和考試。
四、實現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的教學過程調整
1.明確教學目標
課程標準是對課程的基本規范以及質量要求,是教材編寫、教學、評價和考核的依據。通過對醫療機構的護理工作進行分析,得出醫療機構具體的工作任務,以及完成這些任務所需要的職業能力。這樣才能夠最大限度地減少學校與臨床醫療機構的認識差距,讓學生上崗后能更好、更快地適應臨床護理工作。
2.課程內容開發
專業課程內容分析,就是明確專業課的主要學習內容和要求、技能考核項目與要求等,通過專業課程內容分析,開發出以就業為導向的課程應包含的工作任務及完成這些任務所需的知識、技能和學習態度?,F在醫學飛速發展,很多教科書上的理論已經過時,很多技能也已經不能滿足醫療機構的需要,因此,開發一些課程內容以滿足臨床需要是我們需要解決的問題。如對壓瘡的最新護理措施、呼吸機的運用、除顫儀的運用等等,可以適當地教授學生,讓學生掌握的技能更好地貼近臨床。
3.以就業為導向的課堂教學
職業教育最明顯的特征是以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為教學目的,以適應人才市場的實際變化需要為教學導向,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在教學過程中,通過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在教學中融入教學工作過程,以具體項目為載體,以護理崗位情境實施外科護理教學。
第一,精心安排教學內容。
在以就業為導向的課堂教學中,要求教師精心安排教學內容,即精心設計教學項目。教學內容的安排、選擇屬于整個以就業為導向的教學方法的核心。教師精心安排教學內容,利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活動,從而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對安排內容進行調整,這樣可以充分的調動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積極性,從而提高教學質量的同時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造能力。
第二,運用多種教學方法。
傳統的課堂教學過程中,用的是教師講解演示為主、學生模擬練習為輔的教學方式。這種教學方式不利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隨著外科護理學的發展和醫學教育的不斷改革,培養學生的專業素質從而提高學生綜合職業能力是我們的主要任務。以往傳統的“滿堂灌”的教學方式已不能適應現在教學的需求,容易讓學生對學習產生厭倦的情緒,而通過運用多種教學方法來提高教學質量,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職業素質。
第三,規范化管理。
實驗室規范化管理要適應學校的教學體系,明確實驗操作分類,理順實驗體制和規范實驗管理等內容。從完善實驗室規章制度、加強儀器設備的管理、抓好實驗教學提高教學質量、建立開放型實驗室等四個方面構建規范化管理的實驗教學體系。搞好實驗室規范化管理,建設一支可持續發展的實驗教學人員隊伍,這是學校提高實踐教學質量的關鍵。在規范實驗室管理的基礎上,還應遵循工作的總體原則和突出重點,注重師生素質、強化師生能力、強化學生外科操作技能、拓寬專業知識,嚴格管理、提高質量,全面推進我校護理教學實訓基地的建設。
第四,實驗儀器不斷更新。
實訓基地是為教學而建,滿足教學要求為主要目的,要以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為標準,設備越適用越經濟越好,但是為了縮小學校與臨床醫療機構的差距,我們應該在完成培養學生綜合職業能力基本任務的前提下,爭取條件,使實驗設備不斷更新,以適應飛速發展的醫療需要,讓學生所掌握的知識與技能更好地貼近臨床,更好地適應臨床。
作者:楊春暉 韋蓓莉 羅衛群 單位:廣西梧州市衛生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