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泌尿系統外科護理論文,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1制作思路
泌尿系統結石是泌尿外科的常見病,絕大多數結石在腎和膀胱內形成,輸尿管結石和尿道結石通常是因為結石在排出過程中受阻所致。這部分教學內容中的重點和難點是不同部位結石的臨床表現,內容多且瑣碎,學生容易混淆,理解和記憶效果差。為了增強教學效果,筆者在外科護理教學中就地取材,嘗試自制教具,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索精神,同時有效地突破了教學的重點、難點,現介紹如下。
2制作材料及方法
制作材料:50ml注射器,頭皮針細管或細胃管,吸痰管,大小不等的小米、大米、綠豆、黃豆等。制作方法:使用大小不同的谷物顆粒模擬大小不等的結石,注射器抽水模擬腎或膀胱,用頭皮針細管或細胃管、吸痰管模擬輸尿管或尿道。
3教學應用
該教具在教學中的應用分為4個步驟。步驟1:講授泌尿系統結石時,教師先用圖片或錄像展示泌尿系統的解剖生理結構,講解結石的病因、病理。步驟2:向學生展示自制教具,介紹教具的制作方法,讓學生動手制作教具。步驟3:通過提問、主題探討等方式引導學生討論泌尿系統結石可能存在的臨床表現、不同大小的結石對機體的影響及治療方法,并分組匯報。步驟4:教師根據學生操作和討論情況進行補充和釋疑。
4討論
4.1取材方便,制作簡單
自制泌尿系統結石模型教具的制作材料主要包括:(1)注射器和細管,這些材料在實驗室隨手可得,在胃腸減壓或基礎護理實驗后可以重復使用;(2)各種大小不等的米粒、豆子等,這些材料在生活中也容易獲得。
4.2輔助教學,讓講解生動有趣
對教師來說,自制教具的使用大大方便了課堂講解,使抽象概念變得具體生動,使難點簡化,既增強了理論的直觀性,又增強了實驗指導的針對性,同時也培養了教師的敬業精神和嚴謹的工作作風。
4.3引導學生動手,提高學生課堂的參與度和動手能力
傳統的理論教學中,在課堂上以教師的講授、演示為主,學生處于被動聽講或觀看的狀態,注意力容易分散,學習興趣不高。借助這種簡單、直觀的教具,在做中學,增加了學生的興趣和動手機會,并使學生加深了對知識點的理解和掌握,培養了學生的創新和探索精神。
4.4體現了教學理念的變革與創新
時代的發展對教師和教學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學轉型勢在必行。傳統教學是“授人以魚”,而現代教學中需要教會學生自主學習,即“授人以漁”,更要激發學生學習的愿望。自制教具能讓教師的講解更形象生動,并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創造力,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教學相長。
作者:韓曉玲 張建紅 單位:首都鐵路衛生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