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結腸癌康復外科護理論文,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結腸癌腹腔鏡手術患者80例,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40例。觀察組男26例,女14例,年齡27~70歲,平均(55.4±9.8)歲。經結腸鏡檢查,5例患者腫瘤位于橫結腸,17例患者腫瘤位于升結腸,5例患者腫瘤位于乙狀結腸,13例患者腫瘤位于降結腸;對照組男27例,女13例,年齡31~68歲,平均(55.7±9.3)歲。經結腸鏡檢查,6例患者腫瘤位于橫結腸,16例患者腫瘤位于升結腸,4例患者腫瘤位于乙狀結腸,14例患者腫瘤位于降結腸。所有患者均同意參與本次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兩組性別、年齡及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進行常規護理,包括術前完善相關檢查、作好術準備。術前告知患者手術方案,禁止患者術前飲食、飲水;術前針對患者通氣情況放置胃管、尿管,術中針對患者手術創口放置引流管;術后遵醫囑予吸氧、心電監護、鎮痛藥及抗生素、止吐、止血營養支持等治療。觀察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進行加速康復外科護理,即對患者講解加速康復外科護理的相關知識,告知飲食及活動對康復的積極作用,消除患者的消極、恐懼心理,使患者良好的心態配合治療,并減少術中并發癥的發生。術前完善相關檢查,戒煙、戒酒,避免受涼、上呼吸道感染。練習床上大小便及深呼吸,做好腸道、皮膚準備等工作;術前置胃管及尿管,測生命體征。術中選擇靜脈麻醉藥物進行全身麻醉,密切觀察患者生命體征,保證患者體溫正常,應用血管收縮藥物,減少輸液量;術后妥善安置患者及固定引流管,使用床欄防護,注意安全,并告知注意保護管道,遵醫囑予吸氧、心電監護、靜脈補液抗感染、止血、止吐等治療。采用多種止痛方式對患者進行止痛。此外作飲食、活動指導,協助床上翻身及四肢活動,鼓勵患者進行早期下床活動,逐漸增加運動量,并盡快拔除導尿管。胃腸道功能恢復后,開始進水、進食。由流質—半流質—軟食—普食,少量多餐,并加強營養。
1.3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18.0對各項資料進行統計、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的比較:
觀察組肺部感染3例(7.50%),尿路感染2例(5.00%),切口感染1例(2.50%),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5%;對照組肺部感染7例(17.50%),尿路感染5例(12.50%),切口感染6例(15.00%),腸梗阻3例(7.50%)不良反應發生率為52.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兩組患者治療滿意度的比較:
觀察組患者對護理的不滿意3例(7.50%),滿意37例(92.50%);對照組患者對護理的不滿意8例(20.00%),滿意32例(80.00%)。兩組滿意度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根據傳統觀念,結腸癌手術最重要的準備環節為腸道準備,通過清潔灌腸或者口服大量液體,常導致患者出現應激反應。而加速康復外科護理的理念是在腸內容物不會對手術操作造成影響的前提下,不需要對腸道進行嚴格的準備。本次研究中,觀察組中6例患者出現肺部、尿路及切口感染,而對照組發生不良反應的患者明顯多于觀察組,且出現3例腸梗阻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程度均較高,但觀察組達到92.5%,較對照組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4結語
綜上所述,對結腸癌腹腔鏡手術患者給予加速康復外科護理療,能夠有效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率和程度,提高患者的滿意度,安全性高,值得在臨床推廣。
作者:董長秀 單位:貴州省遵義市第一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