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圍手術期手術室護理管理應用,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從2012年9月-2013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80例圍手術期患者,將其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40例。其中觀察組有男21例,女19例,年齡26~71歲,平均48.5歲,已婚27例,未婚13例;對照組有男22例,女性患者18例,年齡25~72歲,平均48.2歲,已婚25例,未婚15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護理方法
1.2.1對照組
患者使用常規的護理,包括監測患者的生命體征、保持引流管的通暢、預防感染等。
1.2.2觀察組
在此基礎上增加圍手術期的親情護理服務,包括術前、術中和術后的護理,此種護理服務模式不僅能體現護理人員的高素質,還有利于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使手術順利進行。術前的親情護理服務:在患者入院后,為其介紹醫院和病室的環境,使其盡快適應陌生環境,在與患者的交流中表現出真誠和熱情,給患者和藹可親的印象。護理人員需要了解不同患者的文化程度、家庭情況等,對不同情況給予有針對性的護理,使其感受到如家一般的溫暖。由于多數患者缺乏對疾病和手術的了解,術前容易出現焦慮、緊張等不良情緒,此時護理人員需要給予安慰和鼓勵,耐心解釋疾病的機理和手術的過程,告知其術后可能會出現的不良反應,緩解患者的心理壓力,使其積極配合治療。護理人員在手術實行前做好所有的準備工作,包括手術用品、血液等,密切監測患者的生命體征,并且做詳細的記錄。術中的親情護理服務:在患者進入手術室后,及時給予吸氧,建立靜脈通道,給予輸血、補液和輸藥等,分散患者的注意力,緩解其心理壓力。注意交流時的語速和語調,幫助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在術中密切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變化,根據實際情況調整輸液速度。手術結束后,若患者清醒,則需要立即告知其手術結果,避免患者過度擔憂。術后的親情護理服務:術后需要及時監測患者的生命體征,若發現異常情況,及時報告醫生。如患者留有引流管,需要告知患者保持引流管的狀態,避免其脫落和扭曲?;颊咝g后可能會出現一些不良反應,護理人員需要積極和患者溝通,了解其心理狀況,解釋疼痛出現的原因,為其解除所有疑慮,使患者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颊邫C體恢復正常后,為其提供營養豐富的食物,護理人員應保持病房的整潔,注意空氣流通,經常更換患者的被褥。每天定期為患者翻身和擦洗會陰,做好預防感染的措施,置入導尿管前注意加強無菌操作。在患者出院時,詳細囑咐需要注意的事項,告知其定期來醫院復查。
1.3觀察指標
在患者護理前后使用抑郁量表和焦慮量表評估其心理狀況,抑郁指數超過60%為抑郁,焦慮總分超過50分為焦慮;統計患者并發癥的出現率,患者在出院時填寫對護理的滿意度調查表,統計患者的滿意率。
1.4統計學方法
本次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分析,計量資料以xs的形式表示,組間對比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對比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抑郁量表和焦慮量表評分比較
觀察組護理后的各項評分明顯低于護理前和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兩組患者對護理滿意度和并發癥出現率比較
觀察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并發癥的出現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親情護理服務是一種現代化護理模式,旨在為患者提供如家一般親切、溫暖的護理,促進醫院護理水平的提高,改善護患關系,避免不必要的糾紛。手術室護理管理屬于比較特殊科室管理,手術會給患者的生理、心理等帶來一定的創傷,因此需要加強臨床護理,緩解患者的心理壓力,改善其生活質量。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護理后的各項評分明顯低于護理前和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并發癥的出現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颊吆歪t生、護理人員的關系和對照組相比密切許多。因此,在手術室護理管理中采用圍手術期親情護理服務能有效提高臨床療效,緩解患者的心理壓力,降低術后并發癥的出現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
作者:潘惠顏 單位:江門市中心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