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護理干預手術室護理論文,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研究對象選取2012年9月~2014年3月在本院外科進行手術治療的152例患者,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兩組患者均為76例。實驗組男性37例,女性39例;年齡20~68歲,平均年齡(39.51±2.32)歲;文化水平:小學及以下5例,中學37例,大專及以上34例;麻醉方式:全身麻醉者33例,椎管內麻醉者43例;手術類型:骨科手術25例,腫瘤科手術11例,泌尿外科手術17例,婦科手術11例,神經外科手術12例。對照組男性38例,女性38例;年齡18~66歲,平均年齡(37.97±3.04)歲;文化水平:小學及以下6例,中學39例,大專及以上31例;麻醉方式:全身麻醉37例,椎管內麻醉39例;手術類型:骨科手術21例,腫瘤科手術13例,泌尿外科手術15例,婦科手術9例,神經外科手術18例。所有患者語言表達能力良好,無精神系統疾病,患者均自愿參與,并簽署知情同意書。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文化程度、麻醉方式等方面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護理方法
1.2.1對照組
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護理,主要包括:術前進行血常規、血壓、肝腎功能等常規檢查,備皮,術前禁食禁水等常規準備,術前做好儀器等消毒準備,術中指導患者保持合適體位,密切觀察患者生命體征變化情況,術后進行止血操作,同麻醉師一起將患者送回病房,與病房護理人員做好交接工作。
1.2.2實驗組
實驗組患者在對照組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實施:①術前訪視:有效的術前訪視可緩解患者的不良情緒,訪視前護理人員應了解患者的身體狀況、文化程度、心理狀況等常規信息,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調整訪視內容及方式,向患者講解手術的安全性及必要性,同時向患者講解手術成功案例,提高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細致耐心解答患者及家屬提出的各種問題,將手術疼痛、導尿管、術后并發癥及恢復狀況制成手冊,發放給患者及家屬。指導患者術中體位、手術室環境、術前注意事項等。②術中護理:手術過程中應保護患者隱私,向患者講解麻醉感及疼痛的感受能力,觀察患者的語言、表情變化,及時與患者交流身體變化情況,幫助患者減輕疼痛感?;颊叱霈F生命體征變化,應給予安慰鼓勵。護理人員操作應輕柔、有序。③術后護理:患者清醒后立即告知患者手術情況,當患者術后出現躁動、情緒不穩定情況時應及時與患者溝通,緩解患者不良情緒。術后護理人員應進行回訪,指導患者合理飲食,術后運動,指導患者及家屬減少壓瘡等并發癥。
1.3觀察指標
觀察比較兩組患者的滿意度、護理效果、手術配合情況及焦慮狀況。(1)患者出院時通過問卷調查,評價患者滿意度。問卷滿分為100分,得分90分以上為滿意,得分為90~81分為較滿意,得分80~71分為基本滿意,得分<70分為不滿意。滿意度=(滿意患者數+較滿意患者數)/總患者數×100%。(2)護理效果判定標準:顯效:患者術后心率、血壓正常,未出現不良情緒,不良反應輕微;有效:患者術后心率、血壓出現輕微波動,出現輕度不良情緒和不良反應;無效:患者術后心率、血壓出現較大波動,出現明顯的不良情緒和不良反應??傆行?(顯效患者數+有效患者數)/總患者數×100%。(3)焦慮狀況評價標準:術前、術后均應用漢密爾頓焦慮評定標準評價患者的焦慮程度,得分≥14分為焦慮,得分13~7分為輕微焦慮,得分<7分為無焦慮。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15.0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討論
隨著醫學發展和社會進步,對護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戰。目前護理模式已從以疾病為中心轉為以患者為中心,為患者提供更加優質的護理。手術室為醫院重要科室,護理質量的高低直接關系患者的手術質量及生命安全。手術不僅給患者帶來身體傷害,同時也會對精神造成高度刺激,導致血壓升高、心率加快等不良反應,影響手術效果。針對患者的具體情況采取干預措施,通過護理干預,護理人員積極同患者溝通,緩解患者不良情緒,保證患者以最佳的狀態接受手術治療。本研究顯示,實驗組患者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P<0.05);實驗組患者護理效果較對照組患者明顯改善(P<0.05);實驗組患者焦慮狀況較對照組患者明顯改善(P<0.05)。文獻報道,手術室實施護理干預可減輕患者痛苦,降低并發癥發生率,促進患者恢復,緩解患者不良情緒,同本研究結果基本一致。
3結語
綜上所述,手術室護理中應用護理干預,能促進患者病體康復,減輕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的配合度及患者的生活質量。護理干預在手術室護理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值得臨床推廣。
作者:臧瑋娜 單位:中國人民解放軍第401醫院北院區麻醉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