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手術室管理模式下手術室護理論文,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選取2011年l月~2012年12月在我院行手術治療的100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其中2011年1~12月實施循證管理模式前的的450例患者作為對照組,將2012年1~12月實施循證管理模式后的550例患者作為觀察組。對照組男220例、女230例,年齡44~84(74.23±5.94)歲;手術種類:骨科手術130例,普外科手術120例,胸外科手術100例,婦科手術80例,其他手術20例。觀察組男269例、女281例,年齡45~81(72.43±5.83)歲;手術種類:骨科手術150例,普外科手術140例,胸外科手術122例,婦科手術103例,其他手術35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手術種類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管理模式。觀察組采用循證護理模式。循證護理是護理人員在計劃護理活動過程中,審慎地、明確地、明智地將科研結論與臨床經驗、患者愿望相結合,獲取證據,作為臨床護理決策依據的過程,也是循證醫學和循證保健必不可少的環節。具體實施:①巡回護士訪視后和器械護士進行交流,獲取證據,為預見性手術護理配合做好準備。②患者進入手術室,護士應熱情接待患者,獲取患者意愿,根據術前訪視收集的資料適時進行心理護理。③按手術安排表仔細核實患者信息,確保手術部位準確無誤,避免臨床報道中出現的嚴重手術失誤。④根據其他報道發現,手術室環境對患者的術中舒適度尤為重要,應注意保溫護理,防止患者在手術過程受涼感冒,影響術后康復。⑤術中輸液、輸血是手術室常用治療手段,掌握有關輸液、輸血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是配合手術成功的保證。⑥根據循證護理的理論,總結臨床經驗,使手術室清點核對制度更加規范化。根據以往工作經驗,總結以往出現問題的原因,制定有針對性的措施,清點核對制度是手術室工作中非常重要的制度之一,嚴格清點核對制度能完全避免異物遺留體腔。堅持在術前、術中、術后清點核對制度,確保患者安全,避免器械在回收、清洗、滅菌過程中丟失,保證手術順利安全地進行。
1.3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滿意度、醫生滿意度、差錯發生率、平均手術時間、術中平均出血量、平均住院天數、住院費用與護理質量評分等指標進行觀察和比較,護理質量評分采用百分制評分模式。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方差分析;計數資料采用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討論
循證醫學是針對日常臨床實踐提出的問題,尋找和評價相關資料,并采用這些信息。由于這一理念和方法的科學性,很快得到普遍接受。循證護理實踐包括產生證據和使用證據。產生研究證據的護理人員,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從事護理科研的人員,通過他們的科研并發表研究結果,使別人能夠使用那些證明有效的護理措施;另一方面,在日常臨床實踐中使用研究證據的護理人員,又稱為證據的使用者。護理工作者開展循證護理可以同時扮演研究者和使用者兩種角色或其中之一。護理人員通過四個步驟解決工作中所遇到的問題:在分析當前護理理論和實踐的基礎上明確地鑒定出護理的問題,檢索文獻獲取相關的研究結果,使用現有標準評價研究證據的科學性,采用最為可靠的證據選擇護理措施并說明選擇的合理性。作為一名合格的護理人員,必須具備以下循證護理實踐的技能:提出正確的問題,獲取研究的證據,評價證據,采用證據。如何將研究的結果(證據)應用到護理實踐中,從組織管理的角度,可以通過護理人員各自獨立地進行,也可以通過護理小組共同來解決,還可以通過跨學科的團隊,或通過單位和組織機構對提高護理水平進行系統、全面的改進。在個體層面上,應當加強對護理人員的培訓,讓她們在日后的工作實踐當中學會評價和使用證據;在集體層面,可以對醫院以科室為單位的護士進行培訓,結合本專業護理實踐的問題,開展循證的護理實踐,召開周會對本專業發表的護理研究的文章進行討論,對研究的結果是否能夠應用,可否提高護理質量提出建議。在單位組織層面,如醫院護理部,可以通過編制循證的護理操作指南或臨床路徑來規范護理實踐。臨床護理實踐中提出的相關問題,在進行循證護理實踐中,要求對日常工作中碰到的問題具體化,將問題轉化成為通過研究能夠回答的問題。如預防手術室患者發生壓瘡的措施有哪些,各有什么利弊,針對所提出的問題盡可能系統地查找證據在國際上有諸多一級和二級資料庫,如Medline、CINAHL、CochraneLibrary等,國內常用的有中文期刊全文資料庫CNKI、中文科技期刊全文資料庫VIP、中文生物醫學期刊文獻庫CBM、萬方全文資料庫等。由于目前大多數醫院已經建立了醫院信息系統并實踐了與臨床各科室護士站的連接和聯網,為查詢資料提供了極大的幫助。通常根據所關心的問題設定相應的檢索詞,如壓瘡、預防、癱瘓患者等進行檢索。對獲得的文獻題錄進行篩檢和評價通常檢索后會得到一系列的相關文獻,但護士不可能需要所有這些文章,因此,要選擇與問題最相關的研究文章,獲取全文,然后對這些文章的真實性和可應用性進行嚴格評價。應用證據在應用上述經過評價的研究結果時,護士應當結合自己的專業知識和經驗,根據患者需求,制定護理計劃,并加以實施。應用證據的目的在于解決護理實踐中遇到的問題,使用查詢得到并經過評價后的可靠證據之后,需要對護理的結果做出評估。了解是否切實解決了患者的問題,提高了護理的質量,使患者得到了滿意的服務。以證據為基礎的護理實踐,是一個循證的實踐過程,從提出問題開始,通過查詢證據、評價和使用證據、再進行效果評估,這個過程促進護理人員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中也學習到新的知識、掌握新的技巧,是以問題為導向的自我學習和提高的過程。如果在該過程中未能找到相關的證據,說明該領域缺乏研究,也就為提出一個新的科研課題提供了線索,可以組織同事進行科研工作。這種科研類型在國外稱之為實施性研究,以解決實際問題為研究的目的,更加實用。通過本臨床研究發現,通過在手術室中運用循證護理模式,手術室護理人員能夠針對性,做出科學、有效的護理方案,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患者與手術醫生對護理的滿意度,明顯減低了護理差錯發生率,并且縮短了手術時間,減少了術中出血量,縮短了住院時間,從而減少了住院費用,有效提高了護理質量與護理素質。
3結語
21世紀護理的目標是朝向以證據為基礎的方向發展的,在臨床護理實踐中,經驗固然重要,但這是不夠的,經驗有的時候也不完全正確。因此,經驗性的東西需要加以整理、研究和提高,使更多的患者受益。這就強調21世紀的護理學教育,應當更多地注意培養學生提出問題、主動獲取知識、鑒別真偽、合理使用的能力。實際上,在護理的基礎教育階段就應當引入這種新的理念、學科理論與方法,在護理人員的繼續教育中引入循證護理,這也有助于提高護理科研的能力,使科研和實踐相結合,以科研促進護理質量。本研究通過在手術室護理中應用循證護理管理模式,取得了滿意的效果,因此,我們認為應該在護理領域廣泛推廣。
作者:陳風云 單位:深圳市龍崗區橫崗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