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基于舒適護理的手術室護理論文,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1一般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收集我院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期間診治的360例手術患者,將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180名,觀察組中有99名為男性,81名為女性,最大年齡為78歲,最小年齡為13歲,平均年齡(46.36±6.72)歲,手術類型為:46例胃穿孔修補術,42名患者實施闌尾手術,32例骨折手術,25例疝修補術,另外35例為其他類型;對照組中有102為男性,78名為女性,最大年齡為79歲,最小年齡為12歲,平均年齡(47.86±6.64)歲,手術類型為:52例胃穿孔修補術,45名患者實施闌尾手術,26例骨折手術,24例疝修補術,另外33例為其他類型。兩組患者年齡、性別、手術方式等各項基本資料基本相同,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模式;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實施舒適護理,具體內容包括:
(1)術前舒適護理,主要是加強術前訪視,做好患者的心理護理,對患者講解手術治療相關信息、注意事項、自我護理措施、術前準備,做好患者的溝通交流以及解釋工作,采用患者感興趣的話題來轉移其注意力,提高患者的心理舒適度;
(2)術中舒適護理,主要是通過預先將手術室的燈光亮度、濕度、溫度調整到最佳狀態。協助患者擺放體位、更衣,及時遮擋裸露部位,尊重、維護患者的人格和尊嚴。在安置患者手術體位時,動作要輕柔;
(3)術后舒適護理,根據疼痛護理指引,在手術前后對患者做疼痛評估,加強對患者的溝通交流的健康教育,根據患者的病情狀況和體質狀況為患者建立合理的飲食方案和運動方案;另外是詢問患者對手術室環境(溫度、濕度、燈光)、護理操作、體位舒適度等的感受和意見,以評估手術護理質量。
1.3效果判定標準
對兩組患者的滿意度進行分析對比,滿意度調查采用我院自行設定的滿意度調查表,總分為10分,分值越高表示滿意度越高。
1.4統計學處理
本組試驗所得數據均錄入SPSS17.0軟件包進行統計學處理,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并采用均數±標準差對計量資料進行描述,P<0.05則表示數據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滿意度評分為(9.24±0.17),對照組患者的滿意度評分為(7.18±1.68),觀察組患者的滿意度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具體情況見表1。
3討論
舒適護理是隨著醫療技術水平的發展提高和醫療模式的轉變而提出的一種新型護理模式,它是一種創造性的、個性化的護理模式,通過應用這種模式能夠讓患者的心理、生理、生活等方面均達到一種理想的、愉快的狀態,從而提高患者的治療和護理配合度,以此手術成功率。本文通過分組對照的形式,對我院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期間診治的360例手術患者進行了研究分析。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滿意度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由此表明,舒適護理在手術室護理中具有良好的護理效果,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滿意度,值得在臨床應用上推廣。
作者:孟曉霞 單位:赤峰市寧城縣中心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