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圍術期護理在手術室護理管理中觀察,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目的分析圍術期精細化護理在手術室護理管理中的效果。方法將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2019年2月至2020年12月期間收治的手術患者60例,用隨機數字法分組,其中30例接受常規化管理(對照組),另30例接受圍術期精細化護理(觀察組),比較兩組手術效率、護理管理質量及護理滿意度。結果觀察組手術時間、接送患者時間、術前準備時間低于對照組,組間數據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護理管理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組間數據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護理滿意度評分(85.35±1.24)分高于對照組護理滿意度評分(71.25±3.36)分,組間數據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手術室患者接受圍術期精細化護理管理,可顯著提升手術效率和護理質量,并對營造良好健康的護患關系上有積極意義。
關鍵詞:護理;管理;手術室;圍術期;精細化
因手術存在創傷性、侵襲性等特征,加之大部分患者缺乏對疾病和疾病治療方式的認知和了解[1],治療前往往會出現程度不同的焦慮、擔憂等情緒,增高心率、血壓,對順利實施手術存在不利影響。針對此狀況,近年倡導重視圍術期護理管理質量。而以往采用的常規管理方式,僅在協助患者初步了解手術知識,相對來說,護理內容較為單一,患者難以做足身心準備[2]。經過臨床實踐發現[3],圍術期精細化護理管理應用于手術室中,可顯著提升護理質量和手術效率,患者滿意度高。但目前醫學界此方面報告較少,仍有大量學者致力于此點探討中?,F本研究共納入60例手術患者分組重點論述圍術期精細化護理管理干預的優勢。具體報告如下。
1資料及方法
1.1一般資料
將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2019年2月至2020年12月期間收治的手術患者60例納入到研究中,用隨機數字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0例。對照組:骨科3例,婦產科5例,普外科8例,胸外科4例,泌尿外科10例;年齡22~69歲,平均(35.32±1.24)歲,女性13例,男性17例。觀察組:骨科4例,婦產科5例,普外科9例,胸外科5例,泌尿外科7例,年齡21~69歲,平均為(35.62±1.21)歲,女性14例,男性16例?;举Y料均衡可比(P>0.05)。入選標準:各患者均滿足手術治療指征;各患者和其家屬均簽字接受此次干預方式;排除標準:手術不耐受或依從性差者;精神、認知障礙者;肝腎功能異常者;中途脫離研究者。
1.2方法對照組
接受常規化管理,日常維護手術室清潔,培訓醫護人員,術前、術后需接送患者,術前仔細核查患者具體信息,做好常規宣教。準備手術物品,調節室內濕度和溫度,協助手術醫生進行手術。觀察組接受精細化護理管理:(1)調整接送患者模式:合理設置手術室與各科室之間的距離,如可將手術量較大的科室靠近手術室,手術量較小科室則相對距離手術室較遠,節省轉運患者時間,避免轉運途中發生意外時間,盡快將其送入病房或手術室。督促醫院完善電梯,合理分配普通患者、手術患者使用電梯率,避免接送患者途中發生擁堵。(2)看護和擺放手術物品:明確、整潔擺放手術室內器械和物品,并固定其擺放位置,勿隨意更換位置,貼擺放標識。定期檢查無菌藥品數量、有效期,做好管理和登記,避免使用時數量不夠等問題。術中,嚴格插隊無菌臺特殊物品、藥品、針線、器械等,避免丟失,延長手術時間,影響手術順利實施。(3)規范手術流程:術前各護士需檢查手術所需設備、器械,是否完好等,確保設備可正常使用,檢查無菌器材是否滿足使用標準,并放置在指定部位。提前與手術操作者交流,詢問今日手術要求,提前做好各項準備。掌握手術流程,以便術中及時配合。術前1d評估患者實際狀況,掌握其信息。術后協助清理患者身體生血液、消毒液等,核對手術物品,做好清潔殺菌。(4)細節處抓高效:合理分配各護士休息和工作時間,確保護理工作安全的基礎上,讓護士休息充分,以保證工作中各人員精力充沛、注意力集中,降低醫療差錯率,提升整體工作效率。(5)與患者溝通、交流:用微笑服務、文明用語等有積極感染性的凡是與患者和患者家屬交流,讓其感受到親切感和被尊重。手術時,可在手術室播放音量適當的舒緩類音樂,緩解其家屬負性情緒。提前向患者家屬講解手術的流程,避免因其不理解而過度焦慮,提升其配合度。
1.3指標判定
(1)記錄各患者手術時間、接送患者時間、術前準備時間。(2)用本院自行設計的護理質量考察表判定此次護理質量,包含健康宣教、護理記錄、知識考核、物品管理、無菌情況等方面,每項均屬于百分制,評分越高則表明護理質量越良好。(3)用本院自行設計的護理滿意度問卷表調查此次護理滿意度,分值為0~100分,評分越高越理想。
1.4統計學方法
用統計學軟件SPSS22.0分析數據,計量資料以sx±表示,使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使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手術效率比較
觀察組手術時間、接送患者時間、術前準備時間低于對照組,組間數據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兩組護理管理質量評分比較
觀察組護理管理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組間數據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兩組護理滿意度評分比較
觀察組護理滿意度評分(85.35±1.24)分高于對照組護理滿意度評分(71.25±3.36)分,組間數據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臨床治療疾病的主要方式之一則為手術,手術室為實施疾病搶救和治療的主要場所,手術室具備個類昂貴、重要的設備儀器,其建設成本較高,因此,管理手術室的水平則對手術效率和手術質量有一定決定性意義[4]。手術室存在任務繁瑣、工作節奏快的特征,若未進行良好的整合優化,易誘發多種錯誤,醫護人員工作職責混亂,分工不明確,甚至微小錯誤則會影響手術效率,發生醫療過錯[5]。為提升手術室手術質量和護理管理質量,近年有學者倡導將精細化護理管理應用到手術室管理中[6],認為此方式可提升手術效率。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手術時間、接送患者時間、術前準備時間低于對照組,觀察組護理管理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觀察組護理滿意度評分(85.35±1.24)分高于對照組護理滿意度評分(71.25±3.36)分,且P<0.05。證實了手術室患者接受精細化護理管理,對手術效率、護理管理質量、護理滿意度等均有提升效果。精細化護理管理分工精細化,合理分配各崗位職能,各司其職,依據規章制度、標準約束,確保護理之狼。嚴格落實“嚴、準、細、精”的核心理念[7],將風險發生危險性降至最低,確保各工作流程更合理、科學,充分調動護士工作熱情,主動服務患者,促進手術順利、快速實施。同時,此模式下可提升各護士主觀能動性,主動積極學習專業知識,提升自身綜合素質,以及護理效率、護理質量等。綜上所述,手術室患者接受圍術期精細化護理管理,可顯著提升手術效率和護理質量,并對營造良好健康的護患關系上有積極意義。
作者:陳雅卓 王艷玲 單位: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中原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