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臨床醫學專業教學研究,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
選擇重慶醫藥高等專科學校面向城鄉基層培養的專科層次臨床醫學專業2013屆畢業生作為調查對象。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306份,收回232份有效問卷,有效率為75.82%。
1.2方法
根據該校研發的臨床醫學專業建設情況評價指標體系,設計畢業生調查問卷。問卷內容包括對在校內實訓(或實驗)室講解理論知識的認可度、校內實訓(或實驗)室講解理論知識獲得認可的原因、理論課教師授課方式獲得認可的原因、對實訓基地的滿意度等。受訪者通過登陸專業性網絡問卷調查平臺完成問卷調查。調查問卷回收后,采用SPSS17.0軟件對數據進行輸入、整理與分析。
2結果
2.1受訪畢業生基本情況
在2013屆畢業生中,受訪畢業生所在單位的類型主要為基層醫療衛生單位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分別占65.52%,15.95%(表1);受訪畢業生所從事的工作類型主要為內科和全科,分別占25.86%和18.97%。
2.2學生對教學實踐的滿意度情況
71.47%的受訪畢業生認可教師在校內實訓(或實驗)室講解理論知識這種教學方式,25.35%的受訪畢業生認為此種教學方式獲得認可的主要原因為“教學展開形式好”,23.94%的受訪畢業生認為是“知識呈現方式好”(表3);70.09%的受訪畢業生認可理論課教師的授課方式,24.47%的受訪畢業生認為教師授課方式獲得認可的主要原因為“教學方法選擇恰當”,21.28%的受訪畢業生認為是“教學媒體生動形象”;40.95%的受訪畢業生認可教師采用“運用典型工作案例”的教學方法開展教學活動;76.29%的受訪畢業生認為實訓基地能滿足學習需要,基本實現了通過網絡教學、輔導、討論、答疑、考試的一體化教學。
3討論
在校內實訓(或實驗)室講解理論知識可將專業理論知識、專業實踐及學生職業意識的培養有效地融為一體。其融合點主要是該崗位所需的職業能力,即“怎么做就怎么學,怎么學就怎么教”。由于大部分學生的認知特點是形象思維優于邏輯思維,習慣于在具體的實踐場景中認知和學習,故而將理論知識放在實訓(或實驗)室內進行教學,更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吸收。例如在《診斷學》中,心臟檢查一直是學習的重難點,若在傳統教室中講解心臟視診、觸診、叩診、聽診的內容,一方面學生難以形象理解和記憶理論知識,另一方面學生在學習完理論知識后到實訓(或實驗)室進行操作時,容易忘記相關理論,導致操作不到位或錯誤。直接在實訓(或實驗)室中進行心臟檢查理論知識講授,教師可邊講解邊示范,學生邊聽講邊在體格檢查模擬人上練習操作,既解決了純理論學習時的枯燥及理論與實踐的脫節,又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了操作能力。這樣的教學方式“理中有實,實中有理”,在教學過程中強調以學生為主導,讓學生在“做中學,學中做”,培養了良好的專業技能和職業素質,受到學生的好評。案例教學法是臨床醫學專業教師授課的常用方法,該教學方法首創于哈佛大學法學院,之后廣泛應用于多個學科領域,臨床醫學是應用最為深入和系統的領域之一。臨床醫學教育既要讓學生掌握理論知識又要讓學生具有一定的實踐能力。傳統的教學方法多為教師講學生聽,學生只是知識的單純接受者,特別對3年制的專科醫學生來說,由于在校時間短且學習內容多,故教師多采用“滿堂灌”、“填鴨式”的教學方法,此舉很難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效果多不太理想。案例教學法一方面通過教師對實際病例的剖析,引導學生對病例中的相關醫學基礎知識和臨床知識進行融會貫通,在學習新知識的同時鞏固已學知識;另一方面學生以實踐者的身份去分析、解決問題,在模擬臨床實際過程中,學生充分發揮了主觀能動性,進而提高了學習積極性。例如,講授原發性高血壓時,教師首先將原發性高血壓的典型病例分發給學生,要求學生查閱相關資料并進行小組討論。在課堂上教師以提問的方式進行引導,如患者的病史有什么特點?初步診斷是什么疾病?診斷依據是什么?原發性高血壓有哪些危險因素,其發病的病理生理機制是什么?原發性高血壓的主要臨床表現和并發癥有哪些?患者所做檢查是否合理?還需要進行哪些檢查?考慮患者是否為繼發性高血壓?鑒別診斷有哪些?原發性高血壓的治療原則是什么?患者的治療方案如何制定等,鼓勵學生針對提問輪流發言,其他學生可對學生回答的問題進行補充或提出不同看法,通過各種觀點的交流碰撞,學生不斷對比并反思自己的觀點,引發新的思考,從而拓寬解決問題的思路。在討論中學生可以看到自身的不足,進而取得新的收獲,教師也可以了解到學生的薄弱之處,從而有針對性地進行講解,使學生能夠完全理解和明白病例中涉及到的相關理論知識和操作方法。案例教學法使學生在分析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掌握了學習方法,培養了思考能力、創新能力和臨床綜合能力,也讓學生在主動參與中找到學習的樂趣,在相互探討中了解到團隊合作的重要性。因此,學生對該種教學方法認可度較高,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應大力推廣案例教學法。在實訓教學方面,學生對該院實訓基地的滿意度較高。臨床醫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國家教育部十分重視醫學生臨床技能的實踐教學,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若干意見(教高[2012]4號)》文件中明確指出:“強化實踐育人環節,增加實踐教學比重”。該院十分注重學生創造思維、實踐能力的培養,實訓中心有業務用房4158m2,62間實訓室,教學科研儀器設備2888臺。為了能讓學生畢業后做到從實習生到醫生的無縫對接,實訓中心按照醫院臨床科室設置劃分為內科、外科、兒科、婦產科、五官科等12個功能區,學生所有的訓練、操作相當于在“醫院”進行。在各科室中設置相應實訓室,如在內科設置體格檢查實訓室、模擬診斷實訓室、心電圖診斷實訓室、超聲診斷實訓室、穿刺實訓室;在外科設置急救實訓室、止血實訓室、包扎固定實訓室、搬運實訓室、清創縫合實訓室、手術室等,以滿足學生實訓學習要求。同時,還將體格檢查模擬人、心肺復蘇模擬人、穿刺模擬人和全自動血液分析儀、尿液分析儀、12導聯心電圖機等結合在一起構建“模擬病房”,使學生的實踐技能訓練富有逼真性和吸引性。另外,嘗試啟用標準化病人進行實訓教學,標準化病人是指一些經過訓練、旨在恒定復制真實臨床情況的人,他們可充當正常人、病人和評估者。學生一方面通過與標準化病人的接觸學習問診及體格檢查技巧,從病人反饋中明確操作的標準模式;另一方面學生通過與標準化病人的交流,了解到自己最終的接觸對象是真實的病人,而不單是從病人身上掌握某種操作或技巧。因此,培養學生的醫患溝通能力,在實訓過程中顯得尤為重要。為保證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今后仍將繼續完善實訓室建設,打造更為真實的職業環境文化,并大力推廣啟用標準化病人進行實訓教學。
作者:劉彥 何坪 王燕 單位:重慶醫藥高等專科學校 重慶市教育評估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