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留學生實驗診斷臨床醫(yī)學論文,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chuàng)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1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實驗組為首都醫(yī)科大學國際學院2010級六年制留學生37名,對照組為首都醫(yī)科大學2009級臨床醫(yī)學七年制本科生38名,兩組學生均在第七學期開設實驗診斷學課程。
1.2研究方法
觀察兩組學生基本信息,同時對教學授課大綱、授課內容、學時安排、授課教師、授課教材、授課方式、考核方式及考核成績進行比對,分析兩國學生的差異及授課效果的異同。
1.3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值±標準差)的方式處理,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P<0.05認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基本信息
首都醫(yī)科大學2010級國際學院留學生共37人,其中男生23人(62.2%),女生14人(37.8%),平均年齡(21.7±1.2)歲(20~24歲),其中來自阿富汗2人(5.4%),巴基斯坦8人(21.7%),加拿大14人(37.8%),孟加拉國10人(27%),肯尼亞1人(2.7%),英國2人(5.4%)。37名學生中華裔留學生1人(2.7%),英語流利,個別學生可用中文交流。首都醫(yī)科大學2009級臨床七年制本科生38人,其中男生17人(44.7%),女生21人(55.3%),平均年齡(21.1±0.2)歲(20~22歲)。兩組學生年齡和性別均無統計學差異。
2.2授課內容及教學大綱
兩組學生實驗診斷學理論授課及實驗見習學時相同,均為27學時和18學時。
2.3師資隊伍
參與實驗組教學的教師共10名,其中碩士及以上學歷9名,本科1名,高級職稱8名,中級職稱2名;參與對照組教學的教師共7名,其中碩士及以上學歷5名,本科2名,高級職稱5名,中級職稱2名。從學歷和職稱上來看,兩組無統計學差異。
2.4授課教材
實驗組授課教材選用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1月出版的《ClinicalLaboratoryDiagnostics》(康熙雄主編,北京),參考教材為英文原版教材《Henry’sClinicalDiagnosisandManagementbyLaboratoryMethods》;對照組授課教材選用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0年7月出版的《實驗診斷學》(王鴻利主編,北京)。
2.5授課方式
實驗組授課采用全英文授課模式,授課教案及幻燈均為英文;對照組授課采用雙語教學授課模式,授課教案及授課幻燈為中英文雙語。理論課授課方式均為教師課堂講解,學生課下提問;實驗課授課方式一致,均為教師先進行實驗講解,然后示教,再由學生自己進行實驗操作,隨時提出問題,最后對實驗結果進行判定,由教師進行總結。從理論授課課堂情況來看,對照組課堂秩序較好,授課中沒有提問的同學,教師順利完成授課,課后1~2名學生提問,實驗組課堂活躍,授課過程中有2~3名同學提問,但課堂走動人員較多,授課后學生與教師交流較多。實驗課對照組和實驗組都較活躍,實驗積極,參與性強。
2.6考核情況
實驗組考核成績(70.89±4.64),對照組考核成績(80.3±7.75),兩組差異具有顯著性(P<0.001)。
3討論
3.1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合理配備教師資源,使之更加適應國際學院留學生教學
實驗組中的留學生所來自的國家均以英語為官方語言,對英語的熟練和掌握程度相當于以英語為母語的國家的學生,但是他們雖然在中國學習了一年漢語,漢語水平仍然較差,因此要求教師除了具備豐富的教學經驗外還應具備良好的英語口語及聽力能力,能夠無障礙的與留學生進行溝通。因此我們?yōu)閲H學院留學生授課的英語教師90%以上為碩士以上學歷,80%以上為高級技術職稱,具有豐富的教學經驗、臨床工作經驗及良好的英語水平,但是英文授課必定不同于中文授課,加強授課教師的英文授課能力仍是每年教學目標的重中之重,為此首都醫(yī)科大學每年都會組織英語授課培訓班,聘請外籍教師講授國外先進的教學理念,加強教師外語專業(yè)的學習以及給留學生授課的授課技巧。同時每年還會針對本專業(yè)教師舉辦“檢驗診斷教師培訓班”,使青年教師掌握教育、教學方法及授課技巧;教案書寫及幻燈制作要點;考試題型解讀及出題技巧;教學心理學,促進檢驗醫(yī)學教育事業(yè)科學發(fā)展、保證教學質量和提高中青年教師檢驗診斷學教學技能。此培訓班我們已經連續(xù)舉辦了八期,成為首都醫(yī)科大學品牌項目,為首醫(yī)附屬的教學醫(yī)院共培養(yǎng)青年教師300余名,培訓后通過考核頒發(fā)《首都醫(yī)科大學檢驗診斷師資培訓合格證書》。另外,我們也應該借鑒兄弟院校——天津醫(yī)科大學,進行《留學生英語授課教師資格認證制度》,加強對留學生授課教師的管理,保證英語授課質量及教學水平。
3.2合理選擇教材,有利于教師與學生間的交流,有利于學生更好掌握知識
教材是教師進行教學的基本工具,同時也是學生學習的基本導向。2010年我學系首次承擔2007級國際學院留學生的實驗診斷學教學工作,當時教材選用英文原版教材《Henry’sClinicalDiagnosisandManagementbyLaboratoryMethods》,三輪教學結束后,我們發(fā)現學生對教材的使用情況并不是很好,主要原因是英文原版教材不太符合我們教學內容及教學大綱的要求,教師備課比較困難,另外原版英文教材費用較為昂貴也是原因之一。為此,我校結合留學生特點,通過與兄弟院校交流,由我校牽頭邀請武漢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大連醫(yī)科大學、重慶醫(yī)科大學等院校,一起編寫了適合留學生使用的實驗診斷學教材,并于2013年1月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發(fā)行,本教材緊密結合留學生實驗診斷學教學大綱,在教材編寫方面,盡量貼近外國人的思維方式,多利用表格和圖表的形式,做到簡明扼要、通俗易懂、便于記憶。我校2010級留學生實驗診斷學開始使用本教材,通過和學生及教師的交流,本教材既適用于教師備課,學生也反映此教材在理解記憶知識方面有很大幫助。另外,我們也提供給學生一些參考書,包括英文原版的《Henry’sClinicalDiagnosisandManagementbyLaboratoryMethods》以及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出版的王鴻利老師主編的《實驗診斷學》(英文版),這樣有利于學生知識面的拓展。
3.3根據授課對象適當調整教學模式更有利于學生掌握知識,提高興趣
有效的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是提高課堂時效性的根本措施,近些年,以問題為基礎的學習模式(PBL)在醫(yī)學課堂教學上比較受到推崇,該模式源于20世紀50年代,1969年由美國的神經病學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首創(chuàng)。此種模式鼓勵學生發(fā)展自主學習和評判性思維能力,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自學能力、綜合思考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從我們的研究來看,實驗組和對照組的學生年齡均為20歲左右,由于文化背景及性格的差異,留學生較中國學生更為活躍,他們在課堂上好提問也好回答問題,課堂氣氛活躍,但是自律性較中國學生差一些,課堂隨意走動現象比中國學生多。針對留學生這一特點,我們集體備課中充分融入PBL教學方法,設計問題,鼓勵學生參與教學,同時教師把握課堂的能力也需要不斷提高,引導學生完成教學。同時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利用圖像、視頻、動畫等形式進行教學,豐富課堂內容和授課形式。
4結語
隨著留學生全英文教學不斷與國際接軌,不斷加強教師隊伍建設,選擇適合留學生學習的教材,提高留學生教學質量,改進教學方法將成為外國留學生的重中之重。
作者:張國軍 呂虹 許蓉 司學眾 康熙雄 單位:首都醫(y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y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