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小兒肺炎臨床醫學論文,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
126例小兒肺炎患兒中,男51例,女75例,發病年齡6個月~12歲,臨床中大部分表現為上呼吸道感染,該病在春、冬季節為多發季節。
1.2臨床表現
該病發作時不易掌控,通常會出現身體發熱,體溫上升至39攝氏度左右,并帶有咳嗽癥狀,開始為頻繁的刺激性干咳,隨之咽喉部出現痰鳴音,有少量粘液,呼吸表淺增快,鼻扇。除呼吸道癥狀外,患兒可有頭痛、咽痛、關節痛,精神萎靡,煩躁不安,食欲不振,哆嗦,腹瀉等全身癥狀。肺部可聞及痰鳴音和干、濕性羅音,X線表現明顯,有斑狀小圓點。
1.3輔助檢查
通過常規性的血及尿液,對126例患者進行檢查,同時對患者進行胸部X線拍片,對部分患者進行動態心電圖監測或結核抗體測定。
1.4小兒肺炎臨床診斷標準
①持續高熱不退,伴全身不適,頻繁刺激性干咳,隨之咽喉部出現痰鳴音,伴隨有胸咽勁的疼痛。②對比之下胸部的癥狀更加明顯。③通過臨床檢查可發現患兒咽部充血、扁桃體腫大,聽診其雙肺的音是否較粗,亦能聽到干、濕型羅音等情況。④通過檢測患兒的白細胞較為正常,亦可能有白細胞增加伴有血沉增快的情況。⑤采取喹諾酮及青鏈霉素治療時,均沒有任何效果,但運用大環內酯類治療時效果較好。⑥相比之下,胸部X線片表現更為顯著。
1.5用法用量
將阿奇霉素用5%葡萄糖注射液稀釋濃度為1.0~2.0mg/ml,然后靜脈滴注。滴注時間為1~3h;劑量為10mg/(kg•d)。
2比較
將阿奇霉素作為第二代的大環內酯類抗生素,并將其注射到患兒的體內,利用紅霉素結構,將Qa位置上的甲基采用氮原子進行重排、擴張和還原等反應,并通過反應逐步取代其生產第一個15元環類抗生素。在對格蘭陽性菌的抗菌作用中,相比紅霉素,阿奇霉素具有更強的抗菌性,并且其是大環內酯類中對肺炎作用最強的藥物,其具有很好的組織滲透性,組織濃度是10~100倍的血藥濃度;由于巨噬細胞以及多核細胞內的濃度相較于細胞外濃度要高300倍,并且亦能夠通過巨噬細胞將藥物傳遞到感染灶內。使用阿奇霉素時,每日僅需進行1次給藥,在結束用藥后其仍然能夠維持6d之久的抗菌作用,同時由于該藥為短程給藥而具備較長作用,因此小兒更加容易接受。但若在臨床中患兒具有紅霉素耐藥性,則不能夠應用阿奇霉素,需要運用其它類型藥物來治療。阿奇霉素是針對細菌在轉肽的過程中實行阻礙,并通過在微生物蛋白質合成時實行抑制,有效地控制病原體的生存,它的作用率高達百分之百。其的代謝原形有50%通過糞、12%通過尿排泄出,不會對肝腎造成明顯損害。
3結果
126例支原體感染的患兒,采用靜脈滴注阿奇霉素,用5%葡萄糖稀釋濃度為1.0~2.0mg/ml;劑量為10mg/(kg•d)。合并其它細菌感染者加用頭孢霉素類抗生素;合并病毒感染者加用炎琥寧、阿昔洛韋等治療痊愈,療程縮短。結果126例小兒肺炎經過綜合治療均痊愈。
4討論
在小兒肺炎治療中,大環內酯類藥物是有效的治療藥物。以前治療中,主要采用紅霉素,但是隨著近年來相繼問世的大環內酯類藥及其的使用,大大提高了小兒肺炎的臨床治療療效。作為新一代大環內脂類藥的阿奇霉素,其是對小兒肺炎進行治療的一種非常有效的藥物,其能夠使療程明顯縮短,并對臨床癥狀進行迅速改善。這是由于該藥能夠很快被吸收進入血液,迅速進行組織分布,同時其能夠被吞噬細胞攝取釋放到感染部位,從而使細胞和組織內的濃度高,并且其每天僅需要用藥1次即達到長達68h的半衰期。同時在治療小兒肺炎中,阿奇霉素具有見效快、療程短、復發率低、副作用少等優點,由此表明,其相比紅霉素具有更好的療效。另外,在對呼吸道細菌感染治療中,阿奇霉素對革蘭陽性菌、革蘭陰性菌等具有良好抗菌活性,是安全有效的對小兒肺炎進行治療的抗生素,值得在臨床中大力推廣。
作者:劉勇 單位:云南省德宏州芒市鎮衛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