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細菌性陰道炎臨床醫學論文,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本組一共93例細菌性陰道炎患者。通過患者的敘述:白帶異常較多、異味、外陰瘙癢,之前經過治療,但是仍然反復的發作。其中有20例為妊娠期患者、有73例患者未妊娠。患者的年齡均在19~52歲之間,平均年齡為32±5歲。筆者對本組的93例患者均進行了白帶檢查以及細菌培養和藥敏實驗的檢查。對這93例患者首先是排除了其他疾病引發的白帶異常,并且在其分泌物中并未查找出真菌及滴蟲。
1.2檢查的方法
患者在5d之內并未使用任何的藥物治療陰道炎,也未口服任何的抗生素,將近3d未對陰道進行沖洗,讀窺鏡器也未使用潤滑劑。對本組的93例患者采用陰道拭子,放置在陰道后的穹窿處約1min,再取陰道內的分泌物放置在無菌試管中進行白帶以及細菌培養加藥敏的實驗檢查。白帶的操作方法:試劑主要是采用的深圳市的惠安生物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生產的細菌性陰道病白帶檢測試劑盒。使用棉的試紙采集陰道內的分泌物。取出一人份的白帶檢測管打開并收取2-3滴白帶于檢測試管中。再將試紙上的分泌物充分的洗脫在檢測試管中。在檢測白帶的試管中滴入3滴顯色液。放置室溫待反應發生10min之后再對結果進行判讀。若呈陽性反應液的液面呈現藍色,陰性則呈現黃色。對于細菌性陰道炎的實驗室檢查是非常重要的,若單單只是因為患者的白帶增多而并未進行任何的實驗檢查是不能診斷該病的。本病的實驗檢查主要是包括生化法、胺試驗、涂片、熒光抗體、培養法等。第一,生化法:主要是采取患者的陰道分泌物作生化的測定,身體健康的患者乳酸鹽的含量是最高的,琥珀酸鹽含量較低,而患有白帶異常的患者所測定的值剛與此相反。第二,胺試驗:取10%的氫氧化鉀溶液一滴于陰道的分泌物之中,便能聞見有魚腥味的氨釋放出來,這主要是因為陰道分泌物中胺的含量較高,遇到堿之后就放出岸味。第三,涂片:能夠找出分泌物中線索細胞(該細胞的表面附有加特納細菌的上皮細胞,其表面粗糙或者是有細小的顆粒,其細菌為Gˉ球狀桿菌。第四,培養法:通常應該分離之后再進行培養,便能見到直徑為0.5mm的圓形、不透明的、表面較為光滑的菌落。
1.3診斷的標準
若是符合下面6項標準中的任意五項診斷為細菌性的陰道疾病。
第一,患者的白帶呈常規陽性;第二,線索細胞呈陽性(≥20%);第三,白帶呈灰白色并且具有魚腥臭味;第四,pH大于4.5;第五,胺實驗呈陽性;第六,細菌培養,藥敏檢測。在臨床上盡管單一的細菌分離,培養受到了一定的條件限制,但是它仍然為細菌性陰道疾病的治療提供了可靠的依據[3]。
1.4治療的方法
對細菌性陰道炎患者所采取的治療方法為:陰道碘氧消毒法聯合陰道后穹窿放置甲硝銼片。其具體的做法為:讓患者采取截石位,將臀部抬高,使用苯扎溴銨對會陰部進行常規的消毒,護理人員帶上消毒手套擦洗外陰、陰道。其擦洗的順序為:在消毒了外陰之后再清洗宮頸、陰道前后的穹窿以及陰道壁,沖洗陰道內的分泌物,在后穹窿內放置一塊消毒的紗布,在陰道內一次注入10%的碘伏鉀以及3%的過氧化氫溶液各20mL,這兩種溶液混合之后變成棕色并產生大量的氣泡,使用紗布在陰道后穹窿內進行擦洗,再取出窺陰器,再在陰道口放置一塊紗布,待患者靜臥10min之后再取出紗布;夜間的時候在患者的陰道后穹窿放置一片200mg的甲硝銼。患者在用藥后的1療程以及停藥之后的2周以及3個月之后進行復診,并做出相應的臨床以及實驗室的檢查。切記:患者在用藥及復診期間必須要禁止性生活,全身以及局部不能使用任何的抗生素以及中藥制劑。
2結果
本組的93例患者的培養結果如下,其中37例為無菌生長,有25例為酵母真菌;有12例為大腸埃希菌;有9例患者為奇異變形桿菌;有3例表皮葡萄球菌;有3例為腸球菌;有4例為腸陰溝桿菌。根據其細菌培養-藥敏的實驗結果,對于指導其臨床用藥,首選的藥物為敏感性較低的藥物。通常對陰道采用灌洗的方法,進行局部用藥,再結合全身用藥一個療程7-15d的治療之后治愈率高達99%以上。對于病程較長并且反復發作的患者需要鞏固性的治療1-2個療程,其效果更佳。
3討論
針對細菌性陰道炎的治療若是效果不理想的時候,可導致菌群發生失調甚至引致全身的不良癥狀,特別是對妊娠的婦女而言,易引導胎膜早破、早產、分娩中感染產褥感染以及引發新生兒的感染等造成不良的妊娠結局。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發展,對圍產期的保健在不斷的完善。在國外對妊娠合并細菌性的陰道疾病受到了婦產科的極度重視,然而在我國對于這方面的報道卻是極少數。針對需要手術的患者,在手術前需要對陰道進行細菌性的檢查,能有效的防止手術后發生細菌性的感染。如若患者進行是否有陰道炎進行檢查,這是降低感染的有效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