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呼吸系統疾病臨床醫學論文,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
隨機抽取2005年11月~2009年11月期間,在我院的呼吸內科患者,共310例。其中男201例,女109例,年齡范圍17~90歲,平均年齡37歲。其中慢性阻塞性肺病177例、哮喘60例、慢性支氣管炎73例。
2護理
2.1認真觀察病情變化
2.1.1意識觀察:若患者出現表情淡漠、意識朦朧、頭痛、白天嗜睡、夜間煩躁不安、反應遲鈍、兩手撲擊樣震顫等,應加強巡視觀察,并及時報告醫師處理。
2.1.2呼吸觀察:慢而淺的呼吸可能是堿中毒,深而長的呼吸可能有酸中毒,呼吸過快或過慢為早期呼吸衰竭現象,嚴重呼吸困難時常有點頭樣呼吸,夜間端坐呼吸陣發性發作常為左心衰的表現,快而淺表的呼吸表示肺部病變嚴重或有感染的可能。呼吸觀察常為快速診斷提供信息。
2.1.3輸液的觀察:隨時觀察穿刺針口有否腫脹、靜脈通道是否通暢,根據醫囑靜脈補充足夠水分,這是患者痰多粘稠造成的。但使用氨茶堿靜脈滴注時,應稀釋后給予緩慢注射,并保持30~40滴/min,速度不宜過快,避免引起心悸、心率失常和血壓驟降。并觀察患者有無惡心、心慌氣緊、心律失常、嘔吐等不適。
2.1.4咳嗽咯痰觀察:嚴密觀察痰的顏色和氣味,注意有無血性泡沫痰。若咯粉紅色泡沫痰,即提示急性肺水腫等,當咳嗽頻繁、痰粘稠不易咳出,常提示已進人緩解期。
2.2臨床護理
2.2.1藥物治療護理:A氨茶堿的治療量和中毒量非常接近,氨茶堿是有效解痙止喘藥物,但必須嚴格掌握藥物的血藥濃度、用藥濃度、劑量;B受體興奮劑此類藥物能增加氣道黏膜纖毛的清除能力,抑制炎性介質的釋放,促進排痰。多選用定量吸入氣霧劑,老年人、冠心病患者使用此類藥期間應加強心律、心率的監測;糖皮質激素是治療哮喘有效慣用藥物,它有抗炎、抗過敏、降低氣道反應性、松弛氣道平滑肌等作用,應充分認識其作用及副作用。
2.2.2氧療及臥床護理:患者應取半臥位,這樣腹部及下肢回心血量減少,減輕心臟負荷,膈肌下降可增加肺活量,減輕呼吸困難。持續低流量吸氧是尤其是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住院后常規的治療和護理方法之一。為防止呼吸抑制,常使用于持續低流量給氧,流速為1~2L/min。氧療過程中需調節流量時應先分離開鼻塞再調節流量,給氧方式為鼻導管或鼻塞。停用時應先拔除鼻塞,再關閉氧氣開關;以免大量氧氣突然沖入呼吸道而損傷肺部組織。氧氣可增進食欲及睡眠,緩解氣急,又可降低左心負荷及動脈,患者常對此感舒服,也造成患者心理上對氧的依賴。氧療時還應作血氣監測,所以,在病情好轉時應逐漸減少吸氧時間,直到完全撤去。給氧過程中,定期觀察氧療情況。一是觀察患者缺氧狀況是否改善;二是定時檢查氧流量,以保證正確的給氧量;三是定時檢查導管是否通暢,并及時清除鼻腔分泌物,防止鼻塞堵塞;四是隨時添加濕化瓶中的蒸餾水。
2.2.3保持呼吸道暢通的護理:在使用一次性吸痰管時,吸痰前應用濕化液濕化氣道,用生理鹽水濕潤吸痰管。翻身、拍背,促進痰液排出,保持呼吸道通暢,必要時進行吸痰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在補充足夠液體的基礎上給予霧化吸入。
2.2.4建立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減輕患者的經濟負擔。尋求一種既能有效解決患者就醫問題,又能切實可行的醫藥衛生管理體、充分考慮患者經濟負擔能力的和建立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都是非常必要的。在臨床工作中,隨著醫療體制改革的深入,醫護人員應選擇適宜的診療方案,同時盡可能地考慮到患者的經濟承受能力,影響患者的康復及生活質量,以避免因經濟負擔過重而促使患者產生抑郁等不良情緒反應。
2.2.5心理護理:啟發和引導患者正確對待疾病。了解患者主要心理情況,在心理護理中,要通過溝通,做到有的放矢。住院患者通常表現為緊張和憂慮的心境,焦慮發生率較高,其嚴重程度與疾病本身性質有關。針對焦慮情緒的患者,鼓勵發泄訴說,應多給予疏導,等患者心情平靜時、情緒穩定,保持良好的情緒,以積極配合治療護理,再幫助其分析病情及預后,提出當前如何配合治療。
3小結
通過對隨機抽取于2005年11月~2009年11月期間,在我院的呼吸內科患者,共310例,進行護理工作的回顧,筆者體會到護士只有全面了解患者病情,掌握疾病的特點,善于與患者交流了解并掌握其心理狀態,認真觀察病情變化,積極預防并發癥,做好各項基礎護理和心理護理,才能成功的救治患者。同時加強衛生宣傳和出院指導,重視恢復期的全面綜合護理,對防止疾病的復發也有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