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臨床醫學中血液細胞檢測結果探究,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目的探討臨床醫學檢驗中影響血液細胞檢測結果的因素及質量控制策略。方法選取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于沈陽市康平縣人民醫院行血液細胞檢測的100名自愿者,取晨起空腹肘靜脈血,對血液標本于不同抗凝劑配比(1∶10000和1∶5000)、室溫下不同儲存時間(0.5、2、5h)、低溫下不同儲存時間(0.5、2h)處理后,應用SysmexXT-2000i型全自動血液分析儀進行檢測,比較檢測結果的差異,分析影響血液細胞檢測結果的因素,并提出質量控制策略。結果1∶10000抗凝劑配比下紅細胞、白細胞、血紅蛋白、血小板的檢測值均高于1∶5000抗凝劑配比下的檢測值,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室溫下儲存0.5h的紅細胞、血紅蛋白、血小板檢測值均低于室溫下儲存2h的檢測值,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室溫下儲存0.5h的紅細胞、白細胞、血紅蛋白、血小板檢測值均低于室溫下儲存5h的檢測值,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室溫下儲存2h的紅細胞、白細胞、血紅蛋白檢測值均低于室溫下儲存5h的檢測值,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低溫下儲存0.5h的紅細胞、白細胞、血紅蛋白檢測值均低于低溫下儲存2h的檢測值,血小板檢測值高于低溫下儲存2h的檢測值,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影響醫學檢驗中血液細胞檢測結果的因素有抗凝劑配比、儲存時間、溫度等,臨床應實施有效的質量控制策略消除以上影響因素,以提高檢測結果的準確性。
〔關鍵詞〕醫學檢驗;血液細胞檢測;影響因素;質量控制策略
血液細胞檢測結果的因素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有效的質量控制策略,避免、消除相關影響因素,進而確保血液標本質量合格,提高血液細胞檢測結果的準確性。鑒于此,本研究探討臨床醫學檢驗中影響血液細胞檢測結果的因素及質量控制策略,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于我院行血液細胞檢測的100名志愿者,其中男50名,女50名;年齡18~75歲,平均(40.7±6.1)歲;血型,A型30名,B型27名,O型33名,AB型10名。本研究已獲得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的審核批準。
1.2方法。囑受檢者檢查前12h禁食,使用真空采血管取晨起空腹肘靜脈血,對血液標本于不同抗凝劑配比、室溫下不同儲存時間、低溫下不同儲存時間處理后,應用SysmexXT-2000i型全自動血液分析儀(日本東亞醫用電子儀器有限公司,儀器編號13004)檢測紅細胞、白細胞、血紅蛋白及血小板水平。(1)抗凝劑配比:對血液標本進行抗凝處理,以1∶10000和1∶5000配比抗凝劑,將抗凝劑和相同比例的血液標本混合,分為100份后進行檢測。(2)標本儲存:將混合的血液標本分為200份,其中100份置于室溫下(25℃左右)儲存,分別于0.5、2、5h后進行血液細胞檢測;另100份置于低溫下(2~8℃)儲存,分別于0.5、2h后進行血液細胞檢測。
1.3臨床評價。(1)比較1∶10000和1∶5000抗凝劑配比下的血液細胞檢測結果;(2)比較室溫下儲存0.5、2、5h的血液細胞檢測結果;(3)比較低溫下儲存0.5、2h的血液細胞檢測結果。
1.4統計學處理。將所得數據整理并錄入Excel表中,采用SPSS21.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1∶10000和1∶5000抗凝劑配比下的血液細胞檢測結果比較。1∶10000抗凝劑配比下紅細胞、白細胞、血紅蛋白、血小板的檢測值均高于1∶5000抗凝劑配比下的檢測值,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表11∶10000和1∶5000抗凝劑配比下的
2.2室溫下儲存。0.5、2、5h的血液細胞檢測結果比較室溫下儲存0.5h的紅細胞、血紅蛋白、血小板檢測值均低于室溫下儲存2h的檢測值,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7.094、5.207、15.926,P=0.000、0.000、0.000);室溫下儲存0.5h的紅細胞、白細胞、血紅蛋白、血小板檢測值均低于室溫下儲存5h的檢測值,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7.537、1.952、6.643、15.635,P=0.000、0.026、0.000、0.000);室溫下儲存2h的紅細胞、白細胞、血紅蛋白檢測值均低于室溫下儲存5h的檢測值,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2.114、1.740、1.765,P=0.018、0.042、0.040),見表2。表2室溫下儲存0.5、2、5h的血液細胞
2.3低溫下儲存。0.5、2h的血液細胞檢測結果比較低溫下儲存0.5h的紅細胞、白細胞、血紅蛋白檢測值均低于低溫下儲存2h的檢測值,血小板檢測值高于低溫下儲存2h的檢測值,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討論
血液細胞檢測的主要觀察指標有紅細胞、白細胞、血紅蛋白及血小板,其檢測值的準確性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血液細胞檢測的質量[4]。全自動血液分析儀是當前臨床用于血液細胞檢測的主要儀器,本研究選用SysmexXT-2000i型全自動血液分析儀進行檢測,該儀器具有良好的精密度,能夠對血液細胞進行多組分的定量分析,且每次檢測分析可提供20多種參數,在檢測結果異常時還會以圖形及文字的形式給出提示信息。在醫學檢驗工作中,其不僅減少了顯微鏡目測白細胞分類計數的需求,保證了檢驗質量,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檢驗工作量,提高了檢驗效率。本研究結果顯示,紅細胞、白細胞、血紅蛋白以及血小板在不同抗凝劑配比、室溫下不同儲存時間以及低溫下不同儲存時間的檢測值存在差異。由此認為,抗凝劑配比、儲存溫度、儲存時間均會影響血液細胞檢測的結果。因此,為了提高血液細胞檢測結果的準確性,應加強質量控制,實施相應的控制策略:(1)加強對采血護士的培訓,選擇合適的采血時間,采血護士需具備熟練的采血技術,選用合適的試管與注射器,采血前做好試管與注射器干燥性與清潔度的檢查;(2)血液標本采集后最好立即送檢,并確保在2h內完成檢查,若無法及時送檢,則應置于低溫下(2~8℃)儲存,并保證在24h內進行檢測[5]。綜上所述,影響醫學檢驗中血液細胞檢測結果的因素有抗凝劑配比、儲存時間、溫度等,臨床應實施有效的質量控制策略消除以上影響因素,以提高檢測結果的準確性。
作者:高婷婷 單位:沈陽市康平縣人民醫院檢驗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