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臨床醫學檢驗中血液細胞檢測質量探析,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目的:探究臨床醫學檢驗中影響血液細胞檢測質量的有關因素。方法:2017年10月~2018年9月,在自愿接受研究的人群中隨機選取110例,通過對比觀察和分析對血液細胞的檢測質量產生影響的因素。結果:Hb(血紅蛋白)、RBC(紅細胞)、WBC(白細胞)、PLT(血小板)含量存在情況對比,抗凝劑在正常比例時和非正常比例時,對比存在差異(P<0.05),Hb、RBC、WBC、PLT隨著放置時間的不同,檢驗結果對比存在差異(P<0.05)。結論:對血常規結果產生影響的相關因素包括:血液稀釋的比例、不規范的操作、標本放置的時間等,同時需對檢測人員加強培訓,對儀器進行校準等,使臨床診斷疾病的準確性得到保證。
【關鍵詞】檢測質量;血液細胞;臨床醫學;控制方法
血液細胞的檢測簡稱血常規檢測,可對機體相關的生化指標變化進行有效的反映,診斷結果可為日后疾病的相關治療提供準確的依據[1]。在檢驗的實際過程中,很多因素可對細胞的檢驗質量產生影響,使檢驗的結果偏差較大,嚴重影響了正常臨床的診斷和治療,造成一定負面的影響[2]。本文主要對影響細胞檢測結果的因素加以觀察和分析,并對其提出具有針對性的方法予以控制,使檢驗的質量得到有效的控制,具體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2017年10月~2018年9月,在自愿接受研究的人群中隨機選取110例,其中男60例女50例,年齡21~64歲,平均(35.1±3.8)歲。所有研究對象具有相同的血型。
1.2方法
(1)分析血液的抗凝比例:在檢驗者處于空腹狀態時,對其下肘的靜脈血液進行采集,血液標本取得后,開始抗凝處理,將稀釋比例分別調為1:5000、1:10000,對其開始抗凝劑的處理。將樣本中稀釋比例相同的血液樣本加以混合,在均勻混合后,將其分成60等份后送檢,對檢測結果加以對比。應用10μL15%EDTA-K2的抗凝劑。(2)分析標本的放置時間:標本收集同上,將血液標本進行均勻混合,將其分成60等份,后在分離膠的真空采血管中對其進行放置。將采血管放置于22℃的室溫中,進行30min的保存后,檢測其中20分標本,3h后,檢測另外20份標本,6h后,檢測最后20份標本,將檢測結果進行對比。
1.3統計學處理
數據應用SPSS19.0進行分析,計數以(%)表示,計量以(_x±s)表示,行t、χ2檢驗,P<0.05統計學成立。
2結果
2.1抗凝劑的濃度影響
血液細胞的檢驗質量,抗凝劑在正常比例時和非正常比例時對比存在差異(P<0.05)。
2.2放置時間的影響
血液細胞的檢驗質量,放置時間不同,檢驗結果對比存在差異(P<0.05)。
3討論
在臨床醫學的檢驗中,針對血液細胞的檢驗結果,可能存在不穩定性,因檢測血液的過程中,諸多因素均可對結果產生影響[3]。檢驗的準確性可直接影響臨床對疾病的判斷,導致診斷中出現漏診、誤診的情況,使患者病情得到延誤。因此關鍵是控制血液細胞的檢測質量,此問題對臨床實驗室的研究人員來說亟需解決。在實驗室中,多種因素可對檢測的結果產生影響,情況較為復雜,所以,檢驗人員在檢驗實際的操作過程中,應對相關風險因子進行嚴格的控制,對影響因子加以逐一的記錄和排查,使檢測結果準確性得到保障[4]。在臨床血液的檢驗中,對血液檢測的質量進行控制可產生較大的影響,按照時間可將其劃分為檢驗前、檢驗中、檢驗后的質量控制;因此為使檢驗結果的可靠性和準確性得到提高,在檢驗過程中需對各階段質量的管控進行加強。在血液細胞的檢驗前,加強控制血液細胞的信息,同時對于采集標本的質量進行嚴格的控制,對檢驗儀器功能的檢測以及校準應加強;檢測中,應由檢驗人員對所用藥品和試劑進行核實,檢查指標是否符合標準,同時對儀器和設備的運行是否正常進行檢測。對血液細胞的檢測質量加以控制,可使檢測結果的準確性得到提高,因此對于質控管理的分析應加強,檢測工作由專業人員進行,并對檢驗人員的考核和培訓應加強,在考核成績合格后,可上崗工作[5]。對于中質控的管理分析應加強,在檢驗前對試劑進行合理的選擇,并對抗凝劑比例進行確定。對血液內的血細胞進行計數很困難,因此,對于臨床檢驗關鍵的步驟即為血小板稀釋,所以控制好稀釋的比例以及抗凝劑的合理選擇對于檢驗工作起到決定性的作用。在檢測的實際過程中,實驗室的溫度也會影響檢測的結果,因此應及時監測和調整實驗室環境的溫度[6]。在完成送檢后,檢驗人員對于病理的判斷,不能僅憑檢測數據進行最終的判定,應依據檢測結果具體相關內容,對細胞直方圖進行繪制,以直方圖性狀為依據,判定是否需進一步的檢測。分析檢測的結果時,將檢測結果與病歷資料結合,從整體上對結論進行判定。本次研究顯示,血液細胞經不同稀釋,檢驗后Hb、RBC、WBC、PLT在血液中的含量出現了較大的變化;抗凝劑在正常比例時和非正常比例時對比存在差異;放置時間不同,檢驗結果對比存在差異。在血液細胞實際檢測的過程中,儀器的應用、標本的處理、結果的審核均可影響細胞檢驗的結果。對血液樣本稀釋時將稀釋比例調至1:10000,若稀釋的倍數過低可導致細胞出現重合缺損;所稀釋的倍數過高可導致細胞數量出現急劇的下降,最終降低了結果的準確性。在室溫的條件下,若血液標本的放置時間過長,致使細胞形態出現變化,放置的時間越長,則細胞形態的變化則越明顯,提示了結果檢測的準確性與標本的放置時間之間的關系呈負相關,所以,在臨床的檢測過程中,對于血液標本的檢查質量應加強控制,對血液標本放置的時間進行嚴格的控制。低溫的條件下,標本各項的實驗室指標同室溫對比存在差異,提示檢測的環境可嚴重影響血液細胞的檢測結果。所以應對實驗室的溫度進行控制,保證檢測過程中溫度處于恒溫的狀態,使其對檢驗結果影響降低。如在氣候出現變化以及室內出現溫度變化時進行及時的處理,使檢測結果準確性得到保障。綜上所述,很多因素可對臨床醫學中血液檢驗的結果產生影響,因素中不僅有血液稀釋的比例,同時包括放置時間、室內溫度、檢測儀器等。因此為使檢驗結果準確性得到保障,臨床診斷結果正確性得到提高,對于檢驗人員的管理和培訓應加強,同時強化檢驗人員技能的考核,對總結會議進行及時的開展,使好的質控方法得以提出,使誤差的發生得到避免或減少,將有力的依據提供給臨床,應用于疾病的診斷和治療中。
參考文獻
[1]劉錄恒,劉燕菲.臨床醫學檢驗中影響血液細胞檢測質量的有關因素及其控制方法[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7,14(4):506-507.
[2]張爭鳴,杜曉娟.臨床醫學檢驗中影響血液細胞檢測質量的有關因素及其控制方法探討[J].中國實用醫藥,2018,13(19):76-77.
[3]張明,郭艷麗,于成龍,等.血液細胞檢測質量的影響因素與控制措施分析[J].國際醫藥衛生導報,2017,23(6):883-885.
[4]章雅峰,賀強.影響血液細胞檢測質量的有關因素及其控制方法[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8,5(17):129-130.
[5]晏江.芻議臨床醫學檢驗中藥物對檢測結果的干預作用[J].醫學信息,2016,29(4):218-219.
[6]汪魯才,王桃,林海軍,等.一種高精度的血液C-反應蛋白濃度熒光檢測系統[J].電子測量技術,2016,39(6):117-121.
作者:關瑩瑩 李云慧 單位:北部戰區總醫院和平分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