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臨床醫學專業藥理學課程思政探索,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針對臨床醫學專業及學生特點,挖掘藥理學課程中蘊含的愛國主義教育、醫德教育、生命教育、法制教育、團隊合作精神等思政元素,研究專業教學與思想政治教育有機融合的藥理學“課程思政”的基本路徑與方法。并基此重構教學設計,在藥理學課程教學中,實踐知識傳授、技能培養與價值觀塑造相統一,通過潤物細無聲的有機融合,使思想政治教育貫穿于藥理學課程教學,探索適合臨床醫學專業的藥理學“課程思政”教學體系。
關鍵詞:課程思政;教學改革;藥理學
高校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高校課程和課堂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每一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形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協同效應[1]。藥理學是臨床醫學專業的專業基礎課程,是基礎醫學與臨床醫學的橋梁課程,為臨床醫學專業學生畢業后的疾病防治、合理用藥提供理論和知識支撐。藥物作為臨床醫生治療疾病的工具,既可以挽救生命,也可以危害健康。如何正確有效地運用藥物,不僅取決于醫生是否具有全面而扎實的臨床用藥知識和經驗,而且還取決于是否具有足夠的責任心和高尚的醫德。因此,在臨床醫學專業藥理學課程教學中,“課程思政”的有效開展,對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近幾年來,我校藥理學課程教學團隊在臨床醫學專業的課程教學中進行了積極探索?,F將我們的探索與實踐報告如下。
1藥理學“課程思政”的背景與動因
2014年,上海市把德育納入教育綜合改革,推出了一批“中國系列”試點課程,逐漸形成了“課程思政”理念[2]。北京中醫藥大學魯藝等提出在藥理學課程動物實驗教學環節滲透人文教育,“引導學生尊重并感恩實驗動物,使學生進入臨床以后更加懂得尊重和愛護患者,在臨床用藥時做到規范、合理、安全”[3]。安徽醫科大學王佳佳等提出在以病例為中心的理論教學環節中融入醫德教育[4]。瀘州醫學院章卓等[5]提出在藥理學課堂教學中滲透法律意識教育。濱州醫學院李慶忠等[6]在藥理學的理論和實驗教學中開展了醫學人文教育滲透的探索和實踐??傊?,高校“課程思政”的頂層設計已基本確定,也進行了多角度藥理學“課程思政”的探索,但具體上,藥理學“課程思政”的教學體系尚未完全形成,藥理學“課程思政”還處于起步和探索階段,也未對藥理學課程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元素進行系統化挖掘。
2系統挖掘思政元素,有機融入藥理學課程教學
我校藥理學課程作為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課程組教師不僅教學經驗豐富,而且創新意識強。課程組全體教師站在“兩個根本”的高度,對“立德樹人”在本課程中的落實進行了深入研討,最終決定以臨床醫學專業為試點,就藥理學課程的“課程思政”進行立題研究與實踐探索。在查閱文獻、深入一線調研的基礎上,結合臨床醫學專業特點,最終挖掘、整理、確定了5個方面、10余個思想政治教育點,并確定了融入藥理學課程教學的基本路徑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目標,初步構建起臨床醫學專業藥理學“課程思政”教育教學體系的主體框架。
2.1愛國主義教育融入藥理學課程教學
藥理學教材本身就有豐富的愛國主義素材,在課堂教學中運用好這些素材,不僅可以很好地活躍課堂氛圍,更重要的是可以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在藥物與藥理學發展史的講授環節,介紹我國古代醫藥發展的成就和對全世界的貢獻。在抗瘧藥青蒿素的篇章中融入當代藥學家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生理醫學獎的事例。屠呦呦受《肘后備急方》的啟發,帶領團隊攻堅克難,歷經數百次的失敗仍不退縮,終于創造性地從中藥青蒿中分離出治療瘧疾的青蒿素,為人類健康做出了突出貢獻。讓學生明白只要立足當代中國實際,汲取中華文化精髓,瞄準世界科技前沿,著力提升科研原創能力,就能在科技創新上不斷取得突破,走在世界前列。從而激發廣大學生的民族自信、科學自信、文化自信。
2.2醫德教育融入藥理學課程教學
在抗精神病藥章節的理論課中,通過案例讓學生明白泄露患者信息對患者可能帶來的傷害,以及自己將要承擔的法律責任。讓醫學生牢記醫療工作中要注意“保守醫密、保護隱私”,實行保護性醫療。在調血脂藥章節的理論課中,以“辛伐他汀與伊曲酮康唑合用導致橫紋肌溶解致人死亡”的案例,讓醫學生懂得作為醫生必須要“鉆研醫術,精益求精”,只有不斷學習相關領域研究進展和學科前沿,努力提高知識和技術水平,才能在臨床實踐中幫助患者解除疾病帶來的痛苦,也只有這樣才能讓自己避免醫療事故、醫療糾紛,盡可能地減少對患者的傷害。在抗菌藥物理論課中,探討過度醫療的問題。現實生活中,醫生拿回扣濫用抗生素等藥品的現象屢見不鮮??股貫E用不僅會使細菌病毒產生耐藥性,出現超級細菌,同時還可能引發二次感染。以個別醫生拿回扣被追究法律責任的案例警示教育學生。
2.3生命教育融入藥理學課程教學
防病治病、救死扶傷、保護人民健康是醫生的神圣職責,通過生命教育培養醫學生珍愛生命、敬畏生命、關愛生命的意識和自覺性是十分必要的。藥理學的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中,實驗動物一直扮演著重要角色,在藥理學第一堂動物實驗課中融入實驗動物倫理教育。敬畏實驗動物是加強醫學生“敬畏生命”倫理教育非常重要的一項內容[7]。通過該思政元素的融入增強學生對實驗動物的尊重與關愛,觸發學生對生命的敬畏以及對實驗動物的感恩之心,使學生畢業從醫后能懂得尊重和愛護患者。在性激素類藥及避孕藥章節中融入生命教育,以大學生婚前性行為和開學“人流”高峰的新聞案例,引導學生謹慎對待婚前性行為,掌握科學避孕方法,選擇安全避孕措施,告誡學生尤其是女生要學會保護自己不受傷害。
2.4法制教育融入藥理學課程教學
在中樞鎮痛藥物的理論課中,通過嗎啡的成癮性和戒斷反應等知識增強學生遠離的意識。同時讓醫學生明白嗎啡等特殊藥品具有雙重性,正確合理使用能解除患者的疼痛、造福人類,但如果管理或使用不當,藥品將變為,危害他人,影響社會穩定。該類藥品的使用要嚴格按照麻醉藥品和精神藥品的相關管理規定和醫療單位的相關流程處理,確保合法、安全、合理的使用。在多肽類抗生素的理論課中,以“本可成為世界第一的萬古霉素,因沒有知識產權保護意識而被禮來公司搶先申請專利”的案例展開,指導學生強化知識產權保護。臨床醫生的發明和發現往往具有很高的實用價值,但目前醫療、科研單位存在著明顯的“重論文、輕專利”的現象,一些優質的研究成果都首選發表在SCI收錄的期刊上,而未先進行知識產權的保護,這大大影響了科研成果的轉化。
2.5團隊合作精神融入藥理學課程教學
當今社會分工越來越細,許多工作都不可能由一人獨自完成,像醫院如此復雜、精細、尖端的臨床工作,不但需要醫生之間的相互配合,還需要醫生、護士、檢驗、影像、藥劑等不同科室和專業人員的相互協作,因此,團隊合作精神顯得尤為重要。在抗幽門螺桿菌藥篇章中,講解臨床常用的三聯法或四聯法,通過聯合應用質子泵抑制劑、抗菌藥、胃黏膜保護劑,大大提高對幽門螺桿菌的殺滅作用,強調協同作用、團結合作的重要性。當然,藥理學課程中團隊合作精神的反面教材也是比比皆是。例如,頭孢羥氨芐與藿香正氣水合用導致雙硫侖樣反應,瑞格列奈與克拉霉素聯用導致低血糖等等,這些都是聯合用藥不當所致。引導學生提升大局意識,培育團隊合作精神,無論是在學校、在單位,還是在社區、在家庭都要盡量使個人利益和整體利益相統一。
3提高藥理學“課程思政”效果的探索與思考
基于系統挖掘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及其與課程教學的融入途徑,并由此構建“課程思政”教育教學體系構架,要付諸于實施,并取得成效,有賴于“課程思政”的主導者教育教學理念的轉變和課程教學單元設計的優化,有賴于教學模式的創新和思政教學資源的建設。
3.1轉變教學理念,提升教師素質
“課程思政”就是要把思想價值引領與專業知識傳授相融合,這是教育教學理念的變革,在這場變革中教師是主導也是關鍵。我們的初步體會是:首先,教師要樹立全員育人的理念。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不能把教書和育人割裂開來,在傳授知識技能,解答問題疑惑的同時,還要注重“傳道”,即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其次,教師要樹立“課程思政”理念。作為一名藥理學教師,必須在育人上有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的理念和意識,使藥理學與思政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再次,教師要提高思政教育本領。在“課程思政”改革的探索過程中,我們不僅組織課程組全體教師學習相關理論、總結育人工作經驗,還赴上海相關高校學習取經,并吸納校內思政教師共同參與課程設計,以提升“課程思政”教學設計的水平。最后,教師要自覺加強思想道德修養。通過率先垂范、言傳身教潛移默化地引導學生塑造健康人格、實現全面發展[8]。
3.2完善教學方案,提高教學質量
我校臨床醫學專業本科藥理學只有64課時,相對于藥理學教學內容來說,課時量偏少。在保證藥理學理論知識、實驗技能傳授的同時,為實現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有效融入,課題組重新編寫了藥理學課程教學大綱,把各思政元素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等寫進大綱、編進教案。在課堂教學實施過程中大膽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和手段,巧妙地將思政元素結合到教學中,主要以案例、互動討論等為載體形式融合思政元素,使教學方式變得更加多樣、靈活,教學效果更加理想。課后,充分發揮網絡資源優勢,教師與學生可以通過在線開放課程共享平臺、雨課堂等媒介就課程要點、難點以及社會熱點、焦點等進行互動交流,并在互動交流中拓展“課程思政”,如在課內課外、線上線下的交流互動中,教師發現問題學生或異常情況,及時給予引導、處理,情況嚴重的及時向學生所屬二級學院和校學生工作部門反饋??傊ㄟ^近幾年臨床醫學專業藥理學“課程思政”的探索與實踐,拓寬了藥理學的教學內容,豐富了藥理學的教學方法,提升了藥理學的教學效果和育人作用,并初步構建起藥理學“課程思政”教育教學體系框架。但作為大學生思政教育工作落實到課程中的一項改革還未完全成熟。在今后實踐探索中,我們將進一步豐富與優化這一體系框架,并根據后續專業課程教學及學生畢業后追蹤反饋,不斷完善這一體系框架,為最終確立醫學生藥理學“課程思政”教育教學體系提供我們的經驗、模式與方案。
參考文獻
[1]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N].人民日報,2016-12-09(1).
[2]高德毅,宗愛國.課程思政:有效發揮課堂育人主渠道作用的必然選擇[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7,(01):31-34.
[3]魯藝,祿穎,鐘相根,等.藥理教學滲透醫學人文精神的思考與實踐[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2,(02):24-25.
[4]王佳佳,方海明.融醫德教育于藥理學教學的思考與實踐[J].科技信息,2012,(14):3.
[5]章卓,劉文勝,黎志敏.醫學專業課教學中滲透法律意識教育的探索———以藥理學教學為考察對象[J].醫學與法學,2009,1(3):57-62.
[6]李慶忠,李玉玲,王垣芳.醫學人文教育融入藥理學教學的探索與實施[J].高教學刊,2016,(2):51-52.
[7]王立榕,王德國.加強醫學生“敬畏生命”倫理教育的內容及路徑選擇[J].中華醫學科研管理雜志,2013,(05):345-346,348.
[8]姚樂,董雨琴,楊元宵.醫學院校專業教師育人長效機制的構建[J].中華醫學教育雜志,2016,(04):526-529.
作者:楊元宵 姚樂 鄭鳴之 胡玨 單位:杭州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