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臨床醫學本科生兒科實習問題,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臨床實習是醫學生從學生到臨床醫師過度和轉變的關鍵階段,提高臨床醫學本科生兒科實習的質量,對于提高臨床醫學本科生臨床能力及培養兒科醫師非常重要。本文通過總結實習帶教發現的臨床醫學本科生在實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出讓臨床醫學本科生應正確認識兒科現狀及機遇、加強兒科臨床基礎知識培訓、加強實習管理、加強溝通培訓,同時帶教教師應加強自身的臨床知識、帶教意識及教學技巧培訓。
關鍵詞:本科生;臨床實習;兒科
臨床實習是臨床醫學本科生由學生身份向臨床一線醫師身份轉變的關鍵時期,具有雙重身份性質,既是帶教教師眼中的學生,又是病患眼中的實習醫生。臨床醫學本科生在臨床實習時存在很多問題。兒科又成為“啞科”,小兒表達能力差,診治不配合,家屬情緒焦慮,這給本科實習醫生帶來了壓力和挑戰。通過總結實習帶教經驗,解決臨床醫學本科生兒科實習中存在的問題和困境,讓其充分了解兒科、喜歡兒科,選擇成為兒科醫師。
一、臨床醫學本科生兒科實習中存在的問題
1.對兒科不感興趣或不重視。兒科用藥、手術、基礎與臨床科研均與其他學科有較大差距。兒科病情復雜,病情變化快,對病情變化的觀察及判斷有較高要求,許多綜合性醫院取消兒科急診及門診輸液,導致兒科住院患者多,周轉率快,在綜合性醫院兒科醫生要承擔產嬰室、新生兒、兒科住院部及夜間急診等繁多的臨床工作,因此臨床醫學本科生對兒科不感興趣、不重視,導致他們在考研、規培及未來職業規劃計劃中,大部分不選擇兒科,因此兒科醫生生源大量流失。
2.考研或就業的影響。由于我國經濟水平的發展,農村及城鎮醫療保險的普及,群眾對優質醫療資源的需求越來越高,醫療單位對醫療人才的學歷要求越來越高。臨床醫學本科生畢業后找工作越來越難,考研成為大多數臨床醫學本科生的選擇,因此在實習階段,本科生花費大量的時間復習考研,兒科也是考研的冷門專業,因此臨床醫學本科生不能將精力和時間用于兒科臨床實習,甚至在實習期間請假復習。我國推行住院醫師規培制度,本科生大部分不會選擇兒科規培,因此實習生不遵守醫院的規章制度、不遵守科室勞動紀律的問題時有發生,將實習工作看成自己的負擔而抵觸實習工作,甚至會在加強監管后質疑管理[1]。
3.實習醫生角色轉換障礙。臨床實習讓本科生由學生向臨床醫生的角色轉換,本科生尚未進入實習醫生的角色,實習時會潛意識地把自己當作學生、當作旁觀者,把臨床實習當作理論學習,不主動參與到問病史、查體、解讀報告、分析病情、與家長溝通病情等臨床工作中。實習醫生從校園走向醫院,從書本走向實踐,面臨將理論知識運用于臨床工作的困難,會有焦慮、畏懼等心理。
4.兒科醫患溝通問題。兒科又稱“啞科”,兒童不能自我表達自身存在的問題,需家屬提供病情,而家屬帶有自身情緒,往往不具有客觀性,兒童查體和治療均不配合,沒有經驗的實習醫生經常會束手無策。目前兒童患病住院,全家出動照顧,面對眾多家屬的詢問,實習醫生由于臨床經驗少、缺乏溝通經驗而無法回答,而家屬要求經驗豐富的醫生診治,在心理上排斥年輕的實習醫生,甚至輕視實習醫生,拒絕實習醫生的問診和查體,實習醫生極易產生對兒科的厭煩、脆弱、自卑、畏懼等情緒,打擊實習的積極性,使得無心于兒科臨床實習工作[2]。
5.團隊協作問題。臨床診療是一個集體性的工作,并不是僅僅只要醫生發揮作用,醫療及護理團隊、醫技檢驗、后勤保障、行政等多個單元集體發揮作用,而良好的團隊協作、良好的團隊溝通是保證醫療運轉的基礎,需要醫護人員各司其職。實習醫生會被安排比如測血壓、做心電圖、測血糖、記錄出入量、換藥、打印病歷資料等看似與學習臨床知識無關的事務,甚至科室事務、搬東西、跑腿等,因此實習醫生會對自己實習所做的事情感到困惑甚至懷疑,會推諉或拒絕上級醫生的安排。
二、解決方法
1.引導實習醫生正確認識兒科現狀及發展機遇。我國兒科醫生數量增長緩慢,且每年都存在流失的現象,為了緩解兒科醫生短缺的狀況,部分高校已恢復兒科學本科專業招生。在國家補助下,兒科規培醫師待遇得到了明顯的提高,兒科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也贏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引導實習醫生正確認識兒科現狀及發展機遇,糾正其對兒科的偏見,改變其對兒科固有的觀念,樹立對選擇從事兒科行業的信心。
2.加強兒科臨床基礎知識的培訓。實習過程中,查房主治醫師、住院總醫師、住院醫師應在臨床帶教中發揮好臨床教學工作。查房主治醫師重點講解疾病分析與診斷思路,疾病概念診斷的標準、分類及治療原則等,查房時以問題為導向,促進實習醫生主動學習,掌握疾病基本的診療思路。住院醫師負責帶領實習醫生掌握收治病人的流程、病情觀察重點以及一般臨床問題,如發熱、腹痛等常規處理措施。住院總醫師主要負責理論教學,講課內容需貼合實際,比如肺炎、補液等基礎知識的講解,加強基礎知識儲備,而病例討論需討論疑難病情,加快臨床思維的形成。實習醫生需認真書寫病歷,帶教教師要及時糾正病歷書寫錯誤,提高書寫醫療文書的效率和質量,并對其進行常用診療技術的培訓,讓實習醫生熟練掌握腰椎穿刺、骨髓穿刺、胸腔穿刺等基本操作技術。
3.加強對兒科醫師臨床教學能力的培養。各級兒科醫師需要提高自身臨床教學工作的能力。查房主治醫師具有豐富的理論課教學及臨床見習帶教經驗,查房教授需拿出更多的時間參與臨床教學,同時應加強對兒科住院醫師的培養,包括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基本技能培養以及基本臨床思維的培養,比如發熱原因待查、腹痛原因待查、血尿原因待查等常見臨床問題的臨床思維,兒科住院醫師臨床水平、職業素養的提高,對實習醫生會有良好的促進作用。在臨床實踐中,帶教教師的言談舉止和態度立場都會對實習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帶教教師要對學生診療中出現的不規范語言及操作及時糾正,但要注意時機。對學生的良好表現要及時予以鼓勵,使學生建立信心,敢于與患者交流,逐步提高學生與患者溝通方面的技巧與能力。在保證醫療安全的前體下,讓實習醫生有更多的臨床操作機會,做到放手不放眼。
4.加強實習醫生管理工作。首先是加強入科教育,提高思想認識。除了進行常規的科室介紹、紀律要求及常見的操作規范之外,著重介紹兒科的特點,包括兒科的用藥特點及常用藥物劑量計算,小兒問診及查體技巧、兒科病歷書寫要求。其次是嚴格紀律要求,設立實習醫生考勤薄,對在崗實習醫生每天進行出勤考核。嚴格執行請銷假制度,對無故曠工者上報臨床醫學院相關部門進行相應的處理。再次就是做好臨床實習教學記錄,包括小講課、疑難病例討論、教學查房等記錄,實習醫生按要求完成實習手冊,出科時完成出科考核,包括理論考試及技能考核[3]。通過完善和貫徹實施管理制度,更規范地讓實習醫生融入臨床實習工作。
5.加強溝通能力培訓。溝通能力不僅包括醫患溝通,還有醫護及醫醫溝通等,良好的溝通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減少醫患矛盾。良好的醫患溝通建立在過硬的知識儲備基礎上,因此必須了解疾病的發展及轉歸,才能解釋清楚病情,預防并發癥的發生,減輕家長的焦慮情緒,同時在溝通中應注意方式及態度,如遇到無法解釋的病情,需請上級醫師協助溝通,并從中學習溝通技巧。綜上所述,正確認識兒科面臨的現狀及機遇,加強臨床實踐技能、臨床思維能力和獨立處理問題的能力的培養,落實管理制度,加強溝通能力培養,是做好兒科實習醫生的關鍵。
參考文獻:
[1]黃月艷,李強.兒科臨床實習中學生思想偏差產生原因與對策[J].右江醫學,2009,37(2):231-233.
[2]蔣小云,李易娟,等.如何做好兒科實習醫生[J].臨床醫學工程,2010,17(8):152-153.
[3]陳斌.本科生兒科實習帶教中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社區醫師,2012,14(298):423.
作者:袁傳杰 孫小妹 吳瑾 單位:四川大學華西第二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