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外籍病人與護士對護理服務需求認知差異,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目的]了解護士、日籍病人及歐美籍(加拿大、美國、英國等)病人對護理服務需求的認知情況,為開展針對性的護理提供依據。[方法]采用服務需求調查問卷對住院及門診就診的100例日籍病人、100例歐美籍病人及100名中國臨床護士進行調查。[結果]外籍病人對護理服務的需求廣泛,涉及馬斯洛需要層次的各個方面,其中日籍病人對審美和安全的需求最高,平均3.93分;歐美籍病人對安全的需求最高,平均4.22分;護士對安全的需求最高,平均4.24分。[結論]護理工作應以不同病人的需求為出發點,滿足病人的需求,持續提高護理質量。
關鍵詞:外籍病人;臨床護士;護理服務需求;馬斯洛需要層次論;認知差異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迅猛發展,國際交流日益頻繁,來華的外籍人員逐年增多。特需醫療科收治的病人為多國籍,病種綜合,外籍病人在文化背景及生活習慣方面的差異影響其對護理服務的需求和對疾病的態度[1]。優質護理服務的基本原則是以病人的需求為出發點,滿足病人的需求。Paez等[2]報道,護理人員的關注點為如何滿足因文化差異而產生的需求差異,提高臨床護士的多元文化護理能力,有效滿足不同病人的不同需求[3]。本研究為護士更好地了解不同病人所需服務內容提供依據,按照護理對象的不同采取不同的護理方式,使護理人員與不同病人在醫療保健過程中達成共識,有針對性地為病人服務,并以此指導臨床護理和護理管理工作。
1對象與方法
1.1調查對象
選取2013年10月—2016年4月大連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三部特需醫療科門診就診及住院的100例日本籍病人、100例歐美籍(加拿大、美國、英國等)病人及同期工作的臨床護士100人。納入標準:既往及目前無精神疾病、無意識障礙和認知障礙,無語言交流障礙,年齡大于18歲,自愿參加本次研究。
1.2調查工具及調查方法
以王建寧[3]編制的“護理服務需求調查問卷”為基礎,以馬斯洛“層次需要理論”[4]為框架設計7個維度、59個題目的問卷,包括生理需求(22個題目)、安全需求(9個題目)、愛與歸屬的需求(5個題目)、尊重與自尊需求(8個題目)、認知需求(5個題目)、審美需求(5個題目)、自我實現需求(5個題目)。問卷的內容效度(CVI)經護理專家測定為0.89,通過專業的日語和英語翻譯將問卷翻譯成日文版和英文版,日文版、英文版和中文版問卷的Cron-bach’sα系數分別為0.932,0.931,0.954。采用Lik-ter5級評分,非常需要、需要、兩可、不需要、非常不需要分別計分5分、4分、3分、2分、1分,得分越高表明需求越高。對調查者進行統一培訓,向被調查者解釋本次調查的目的、內容、方法,當場發放問卷,答完當場回收問卷,共調查日本籍病人100例、歐美籍病人100例,病房護士100人,問卷有效回收率為100%。
1.3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和分析,分別計算出日籍病人、歐美籍病人和護士7個維度需求認知的均值并進行排序,分數越高,說明該項需求越高,采用多組獨立樣本的非參數檢驗比較3個樣本之間的差異,分析日本籍病人、歐美籍病人與護士對不同維度服務需求的認知差異。
2結果
2.1日籍病人、歐美籍病人和護士對7個維度服務需求認知的均值及排序(見表1)表1顯示,日籍病人對7個維度需求的認知程度排序由高到低依次為審美和安全、尊重、自尊、生理、認知、愛與歸屬、自我實現的需求;歐美籍病人對7個維度的服務需求的認知程度由高到低依次為安全、審美、認知、生理、尊重與自尊、愛與歸屬、自我實現的需求;護士對7個維度的服務需求的認知程度由高到低依次為安全、生理、審美、尊重與自尊、認知、自我實現、愛與歸屬的需求。2.2日籍病人、歐美籍病人和護士對7個維度服務需求認知差異比較(見表2)
3討論
3.1滿足病人的需要是護理工作的首要任務
護理活動要以病人的需求為根本出發點[5],優質護理服務要以病人為中心實施護理計劃,護理實踐的重點也應從重視完成護理工作轉向重視滿足病人需求。通過調查,了解外籍病人的需求并及時調整和改善服務內容和重點,以達到病人滿意的目的,才能使護理質量持續改進。本研究顯示,外籍病人的需求較為廣泛,分值差異性較小,內容涉及馬斯洛需求理論的各個層次。馬斯洛認為,基本需要的滿足與否及其滿足的程度與個體的健康水平是密切相關的[6]。歐美籍病人和護士對安全和需求均排在首位,日籍病人對安全和審美的需求并列第1位,這與王建寧等[3,7]對中國病人的研究結果基本一致。在馬斯洛的人類基本需要層次理論中,安全是僅次于生理需要的基本需要。安全的健康照顧和社區環境是個體生存的基本條件。護理人員應懂得安全護理的重要性,具備評估影響個體及環境安全的知識和能力,在工作的各個環節努力為病人提供一個安全的環境。病人對疾病的認識和態度及醫護人員對病人的行為和態度均能影響病人的心理,護士應以高質量的護理行為取得病人的信任,與病人建立良好的關系,加強對病人的健康教育,并引導病人采取積極、樂觀的態度對待疾病。歐美籍病人對于認知需求排在第3位,居中等水平,日籍病人對于認知需求排在第5位,護士對于認知需求、尊重與自尊的需求并列第4位,表明歐美籍病人對認知的需求比較高,與王建寧[3]對于國內病人的研究結果相似,日籍病人的調查結果與姜金霞等[8]對外籍病人護理服務需求的調查結果基本一致,可能與外籍病人在健康教育方面對護士的信任度和依從性有關。健康教育是指通過信息傳播和行為干預幫助病人樹立健康觀念,改變不良行為和生活方式以改善其健康水平的活動[9]。積極有效的健康教育,有利于病人全面掌握疾病相關知識,提高病人的自信和自我管理能力,提高病人對治療、護理的依從性,提高護患溝通效果和病人的疾病轉歸及功能恢復[1011]。護理人員應充分意識到對病人實施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同時在工作中注重滿足病人認知方面的需求。病人住院期間渴望獲得疾病知識、治療情況、護理情況的相關信息,護理人員應充分履行告知義務,治療、護理前后充分解釋操作目的和意義,對于疾病相關知識做好充分的健康教育,并利用多元化途徑提高宣傳效果,如床頭各種警示及告知卡片、臨床護理路徑宣教方式、宣傳板的使用、宣傳材料的應用等。日籍病人及歐美籍病人對生理需求均排在第4位,說明病人在住院期間對飲食、環境、睡眠等要求不是很高,認為疾病的治愈比較重要,這可能與發達國家整體生活水平及被調查者的身份有關。調查結果顯示,護士對生理需求的認知排在第2位,護士認為生理需求對病人疾病康復具有重要作用,在護理病人的過程中,應設法滿足病人的生理需求,如提供個體化的飲食,根據病人國籍、飲食習慣和病情特點制定食譜供病人選擇,指導病人合理膳食。提供良好的休息環境,給病人安排單人間病房,保證病房安靜、舒適,提供生活必需品以滿足其需求,這樣會促進病人的康復。對于愛與歸屬的需求和自我實現的需求的調查研究結果均處在不重要的位置,與王建寧[3]對于國內病人的研究結果基本一致。愛與歸屬層次的需要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友愛的需要,即人人都需要伙伴之間、同事之間的關系融洽或保持友誼和忠誠;人人都希望得到愛,希望愛別人,也渴望接受別人的愛。二是歸屬的需要,即人都有一種歸屬于一個群體的感情,希望成為群體中的一員,并相互關心和照顧。感情上的需要比生理上的需要來的細致,它和一個人的生理特性、經歷、教育、宗教信仰都有關系。來大連工作的外籍病人住院期間大都有國際保險公司的服務人員為其住院、出院的相關事宜,且病房目前沒有取消陪護,家人、朋友的陪伴和支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滿足病人情感的需要。外籍病人住院期間之所以把情感寄托在人員身上,主要是語言溝通起到了加深情感的作用,語言是社會交往的重要工具。因其與護士在語言溝通方面存在一定障礙,特別是日籍病人一定程度上會阻礙信息的傳播和情感的交流。因此,特需醫療部的護理人員應加強外語學習,達到與外籍病人的深入溝通。無陪護、無的病人,其對愛與歸屬的需求比較高,護士應加強心理疏導和護理,以熟練的外語與病人溝通,多講解疾病相關知識,鼓勵病人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這不但對疾病恢復起到很大作用,也滿足了病人的情感歸屬。對于自我實現的需求,這是最高層次的需求,它是指實現個人理想、抱負,發揮個人的能力到最大程度,完成與自己的能力相稱的一切事情的需要。馬斯洛提出,為滿足自我實現需要所采取的途徑是因人而異的,自我實現的需要是在努力實現自己的潛力,使自己越來越成為自己所期望的人物[4]。外籍病人對于自我實現需求的調查結果符合馬斯洛的基本層次需要理論,即只有低一級的需要被滿足之后,才會追求高級的需要。大部分病人在住院期間希望疾病盡快康復后回到工作崗位去繼續實現自我價值。日籍及歐美籍病人對審美的需求排在前列,說明外籍病人的需求層次多元化,這與其民族文化、社會背景、個人素養等因素密切相關。審美需求是指對美好事物欣賞并希望周遭事物有秩序、有結構、順自然、循真理等心理需求。護士在工作中不能忽視病人的需求,上崗時要注重外表和形象,儀表端莊、言談舉止恰到好處,這也是對自己和他人尊重的表現。另外,院內要重視硬件設施的完善和保養,保持環境清潔衛生,為病人營造一個干凈、整潔、溫馨的住院環境。
3.2日籍病人、歐美籍病人及護士對護理服務需求各個維度的認知差異比較
表2顯示:護士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尊重與自尊需求、認知需求、審美需求評分高于病人,與王建寧[3]的研究有相同之處,說明在工作中護士對于病人的需求有充分的了解,護理過程中應該把病人的需求落到實處,做到措施到位,突出以人為本,拓展優質護理服務內涵[12],而不是單憑直覺工作,也不能不顧病人的需求一味追求工作完成的效率,而不重質量。Leininger等[13]指出,護理學的本質是人文關懷,護理是關懷整體人的健康。人文關懷的核心是關心病人的多元需求,尊重病人的權利,這就要求護士不但具有專業的知識和技能,更要有人道主義的利他觀念和職業道德觀念[14],以專業精煉的護理行為服務于所有病人。
作者:楊復丹 鐘華 初艷華 單位:大連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