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護理探討,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目的分析院前急救護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方法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據入院方式不同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各40例。研究組給予院前急救護理,對照組未實施院前急救護理,觀察兩組急救護理效果。結果研究組患者的發病至搶救時間、住院時間、溶栓時間均顯著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患者中入院后死亡2例,死亡率為5.0%;對照組中死亡的患者有9例,死亡率達22.5%;研究組與對照組死亡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165,P<0.05)。研究組護理滿意度為92.5%,對照組護理滿意度為72.5%,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541,P<0.05)。結論院前急救護理有助于縮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時間,降低死亡率,提升患者滿意度,值得推廣。
【關鍵詞】院前急救護理;滿意度;急性心肌梗死;急救效果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種臨床常見疾病,是在動脈粥樣硬化基礎上發生的心肌缺血等疾病,很容易形成血栓,若救治不及時容易導致患者死亡。有研究證實[1],院前急救護理在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病死率,改善患者預后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為了解院前急救護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應用價值,分析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研究共納入病例80例,均為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據患者入院方式不同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各40例。研究組男22例,女18例;年齡41~78歲,平均年齡(59.3±6.2)歲。對照組男21例,女19例;年齡42~79歲,平均年齡(59.7±6.5)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由家屬自行送至醫院救治,沒有實施院前急救護理干預。研究組在接到急救電話后,由急診人員出車急診,給予了有效的院前急救護理干預,具體為:①院前急救準備:在接到急救電話后,準備急救設備和藥物,3min內派出救護車,并及時與患者家屬聯系,給予患者家屬院前救護指導。②評估病情:醫護人員到達現場后,對患者的病情進行準確評估,了解患者發病時間、發病原因、病史以及用藥等情況,密切關注患者的脈搏、血壓以及呼吸等生命體征變化情況。③吸氧:指導患者臥床休息,減輕心臟負荷,給予面罩吸氧或鼻導管吸氧,氧濃度為40%,氧流量設置為3~6L/min,嚴重心律失常或心源性休克患者給予高濃度吸氧[1]。④靜脈通路建立:迅速給患者建立有效靜脈通路,盡量選擇近心端的大靜脈建立靜脈通路,及早給患者使用強心、擴血管、糾正心律失常以及利尿等藥物,減輕患者心臟負荷,并及時準確記錄患者用藥情況。⑤溶栓與對癥治療:對于具有明顯癥狀且不存在溶栓禁忌的患者,于溶栓前口服0.3g腸溶阿司匹林,將100~150萬U的尿激酶加入到20ml5%的葡萄糖注射液中,并加入100ml0.9%的氯化鈉注射液,給予患者靜脈滴注,于0.5h內滴注完成。室性前收縮患者給予靜脈注射50mg利多卡因,竇性心律過緩患者應用阿托品[2]。⑥鎮靜鎮痛:患者由于疼痛劇烈很容易出現情緒波動,導致室性顫動或心動過速等情況,可遵醫囑給患者肌內注射100mg哌替啶以緩解患者疼痛。⑦心理護理:護理人員多與患者溝通,給予患者支持和鼓勵,減輕患者的不良情緒,增強其戰勝疾病的信心[3]。⑧轉運急救護理:在對患者進行急救護理的同時,還應進行轉運準備,告知患者轉運過程中可能存在的風險,在患者生命體征平穩后及時轉運至醫院治療[4]。輕抬輕放,避免牽拉患者四肢,加強轉運途中的監護,做好除顫準備,入院后及時與接診醫護人員交接。
1.3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記錄兩組患者的發病至搶救時間、住院時間、溶栓時間,統計兩組死亡的例數,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對兩組患者及家屬的滿意度進行統計,分為滿意、基本滿意和不滿意三個層次,護理滿意度=(滿意+基本滿意)/總例數×100%。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急救效果比較
研究組患者的發病至搶救時間、住院時間、溶栓時間均顯著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兩組死亡率比較
經統計發現,研究組患者中入院后死亡2例,死亡率為5.0%;對照組中死亡的患者有9例,死亡率達22.5%。研究組與對照組死亡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165,P<0.05)。
2.3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
研究組護理滿意度為92.5%,對照組護理滿意度為72.5%,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541,P<0.05)。見表2。
3討論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發病后若沒有及時得到有效救治,很容易導致患者死亡,因此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加強院前急救護理極為重要[5-8]。醫護人員應在第一時間對患者進行有效現場救護,包括病情評估、吸氧、靜脈通路建立、鎮靜鎮痛、溶栓、心理護理以及轉運護理等,在患者生命體征平穩后及時轉入院內治療,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救治成功率[9-12]。本研究中,研究組患者在接到急救電話后,由急診人員出車接診,對其實施院前急救護理,而對照組由患者家屬自行送至醫院救治,未實施院前急救護理,研究結果發現,研究組患者的發病至搶救時間、住院時間、溶栓時間均顯著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患者中入院后死亡2例,死亡率為5.0%;對照組中死亡的患者有9例,死亡率達22.5%。研究組與對照組死亡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165,P<0.05)。說明院前急救護理有助于縮短患者的救治時間,改善患者預后,降低患者死亡率。另外,研究組患者及家屬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院前急救護理有助于緩解醫患關系,提升其滿意度,具有重要應用價值。總之,對急性心肌梗死實施院前急救護理,能夠極大地縮短患者救治時間和住院時間,降低患者死亡率,值得推廣。
作者:嚴雪蓮 單位: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