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大專護理藥理學中英雙語教學問題探析,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關鍵詞:
隨著我國對外開放不斷加大,產品和人才的國際間交流不斷增加,大量醫療器械、藥品從國外進口,外國人員來華生活工作逐年增加,部分醫學專業人才出國從事醫務工作或援外醫療。特別是近年來出國護士培訓項目不斷增加,以英語護理為主,德國護理、日語護理等出國護理專業或專業方向百花齊放,部分護理學生也可通過自學外語取得國外相應的認證在國外或國內的涉外醫院從事護理工作。有研究發現赴外護士去往的英語國家和地區,在人數上占樣本總體73%,而出國護士在國外生活、工作面臨的主要困難就是語言障礙,日常交流和專業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交流障礙。大專護理教育是當前護理職業教育的主力軍,相對于本科護理專業更注重實用技能培養,且相對本科學校具有生源更廣,培養周期短的優勢,為一線臨床輸送的大量的實用性人才。因此培養具有較強專業能力和一定的英語應用能力的大專護理學生具有重要意義。湖南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自2004年來一直開展大專護理的培養,為臨床一線培養了一大批理論扎實,技術過硬的高級技術人才。為培養具備一定的國際通用語言(英語)應用能力和較強專業能力的涉外護理人員,我們在大專護理藥理學教學過程中開展了中英雙語教學探索,現探討存在的問題和對策。
1存在問題
1.1備課工作量大
高職高專院校屬于培養以實用技能為主的高等院校,教師以教學為主,教師授課任務比較重,我校藥理學教師周課時16學時以上,教師工作量飽和。雙語教學對教師自身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對教師專業知識要求高,而且要求授課教師具備較強的英語應用能力。開展雙語教學難度高,備課花費時間精力更多,如果與傳統授課相同計算工作量難以調動教師開展雙語教學的積極性。
1.2學生外語能力參差不齊
受招生分數線的影響,大專護理專業往往生源質量相比本科學校略有不足,英語詞匯相對欠缺,尤其是專業英語詞匯,英語聽力水平有較大差異,口語表達能力亟待提高,這就為藥理學雙語教學帶來了很大障礙。同時由于入學分班是采用均衡分班,同一班級外語能力參差不齊,部分同學英語水平難以適應雙語教學要求。
1.3課時少大
專護理專業一般在校學習兩年,臨床實習一年,兩年時間需完成公共課、專業基礎課、專業課等三十多門課程學習,時間短,任務重,大多周課時達到30余節,因此對課程課時控制非常嚴格。我校護理專業護理藥理學總課時為72學時,每周兩次課4學時,教學安排非常緊張。而開展雙語教學不僅要學習藥理學的專業知識,還要學量專業詞匯和專業術語,教學內容大大增加。
2對策
2.1以項目支持提高教師積極性
除了專業詞匯的講解外,還需要體現藥理課的實質,相對于傳統教學而言難度更高,備好一堂雙語課相比傳統課程所花費的精力要成倍的增加。雙語教學不僅要求教師具有更高的外語水平和專業水平,同時要求具有更高的責任心和事業心。雙語教學相對于傳統教學對教師本身素質要求更高,工作量更大,因此學校對于雙語教學工作量認可方面應給予傾斜。我校為鼓勵開展雙語教學采用項目資助的形式鼓勵,藥理學雙語教學示范課項目獲得省教育廳高等學校教學改革項目立項資助,為教師在教學改革過程中提供經費和時間保障,在一定程度上調動了工作積極性。
2.2參考英語成績分班
研究表明學生外語水平與學習興趣存在明顯的相關分析,英語水平越高對藥理學雙語教學的興趣越大,英語水平四級以下的對雙語教學基本無興趣。我校近年來數據表明護理專業英語三級通過率為70%左右,四級通過率則更低,開展全員雙語教學意義不大。因此可以在學校入學分班時根據英語成績結合學生興趣編制涉外護理班,對于涉外護理班針對性開展雙語教學。在有一定英語能力基礎的情況下由興趣驅動學習,教學效果更好。
2.3開展“線上線下”混合教學
王燕等對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系統評價了雙語教學在護理學專業課程的應用效果,研究認為雙語教學有利于提高學生英語成績,對專業成績影響不明顯,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教學學時短,難以有限學時內同時掌握專業和提高英語水平,建議開展增加學時的研究。按照目前我校人才培養方案設置護理藥理學供72學時,其中實驗課占18節,完成教學內容都比較難。但是如果增加課時又可能造成學生周課時增加,難以實現。為此在教學改革中可嘗試“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混合式教學是把課堂教學和互聯網學習結合,將課堂教學與現代信息技術教學融合,將教學過程“線下”的課堂教學與“線上”網絡學習有機結合。傳統課堂中對專業知識和專業詞匯進行講解,充分利用網絡教學平臺,用于于學生拓展性和提高性學習,有效的利用的學生碎片化的課余時間,有利于提高教學效果。
作者:羅小琴 郭爭鳴 唐鳳平 唐瑰琦 宋海鵬 單位:湖南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