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優質護理患者心理健康影響,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一、資料與方法
1臨床資料
選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6例,隨機分為兩組,其中觀察組48例(女21例,男27例),年齡39~73歲,平均46.8±2.1歲。對照組48例(女20例,男28例),年齡38~72歲,平均47.6±1.歲。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病情等方面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2護理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取傳統護理模式進行護理,觀察組患者在常規護理基礎上給予全程優質護理,具體操作:①選擇經驗豐富、具有良好職業道德的護理人員,全面落實優質護理服務的各項措施。②接到電話備好除顫儀,氧氣,做到住院有人迎接,檢查專人陪同,行急診PCI術的患者,全科出動,各司其職,密切配合將患者安全護送至介入室。③指導急性心梗起病后4~12h內給予流食,隨后過渡到低脂,低膽固醇清淡飲食,提倡少量多餐,多吃水果,蔬菜保持大便通暢。④做到服藥到口,對心臟介入治療的患者進行健康指導。⑤發病12h內應絕對臥床休息,保持環境安靜,限制探視。⑥鼻導管吸氧,氧流量2~5L/min,以增加心肌供氧,減輕缺血和疼痛。⑦疼痛發作時應有專人陪伴,允許患者表達內心感受,給予心理支持,安慰患者的緊張情緒。⑧密切監測生命體征,尤其是血壓、心率,心律。觀察胸痛癥狀有無緩解,有無并發癥,記出入量。護士給予嗎啡時,應注意有無呼吸抑制等不良反應,給予硝酸酯類藥物應隨時監測血壓的變化,維持收縮壓在100mmHg以上。⑨制定個性化的運動處方。⑩出院后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給予低鹽低脂低膽固醇飲食,戒煙限酒,并定期進行電話隨訪。
3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采取問卷調查的形式評定對護理的滿意度,有非常滿意、滿意和不滿意三個級別,護理的滿意度=[(非常滿意+滿意)/總例數]×100%。對患者的VT(活力)、SF(社會功能)、MH(心理功能)、RE(情緒對角色功能的影響)進行評分。4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12.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采用t檢驗進行統計學分析,以P<0.05為有顯著性差異,P<0.01為有極顯著性差異。
二、結果
1兩組患者心理健康度比較
比較兩組患者的VT、SF、MH以及RE和心理健康得分,觀察組患者VT、SF、MH以及RE和心理健康得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
2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為95.8%,對照組的護理滿意度為79.2%,觀察組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
三、討論
急性心肌梗死主要是由心肌長時間的缺血導致的心肌細胞死亡。冠狀動脈粥樣硬化使血管內皮受損,血小板聚集,進而動脈內斑塊破裂形成血栓,使血管腔完全閉塞,使心肌細胞發生缺血壞死的一種疾病。疾病會給患者帶來極大的心理負擔,患者容易出現煩躁、急躁、抑郁甚至恐慌等多種不良心理反應。護理服務已經成為了臨床治療中不可或缺的內容,而常規護理具有很大的局限性,針對性不強,缺乏全面性,而全程優質護理是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進行改善和細化的,從心理、身體以及環境等多個方面對患者提供全面的優質服務。這就要求護理人員要熟悉掌握疾病的知識,心理護理的技巧,溝通技巧,當患者出現狀況或者不良情緒的時候才能及時采取有效的措施進行處理。全程優質護理為患者提供了舒適整潔的住院環境,極大地改善了患者的負面心理,使患者可以在舒適的環境下進行生活和治療,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常常會有較大的心理負擔,患者在入院后對醫院的環境也會產生恐懼感,病人的不良心理會嚴重影響治療的效果。而全程優質護理中的護理人員通過與患者積極溝通,對病人的心理狀態及時掌握,幫助排解病人的焦慮和憂郁,使患者在治療過程中擁有放松愉悅的心情。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的VT、SF、MH以及RE和心理健康得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為95.8%,對照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為79.2%,觀察組顯著高于對照組。說明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進行全程優質護理可有效提高患者的心理健康度以及對護理的整體滿意度。
作者:白引珠 單位:西安市中心醫院心內科